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46921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规划doc-富阳市人民政府(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富阳市人民政府富政函200686 号关于印发富阳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富阳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二六年八月十五日富阳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省民政事业发展的要求和富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民政工作实际,特制定富阳市民政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民政干部紧紧围绕“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

2、,开拓创新,全市民政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促进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一是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加大,顺利实施住房救助。建立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制度,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灾害应急救助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完善社会福利院服务功能,切实维护孤残儿合法权益。不断加强老年人维权、教育、文体工作力度。强化社会福利企业资质管理。启用救助管理专用场所。两次成功发行大奖组福利彩票,多渠道筹集资金。三是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市活动,建立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

3、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办法,顺利实施退伍安置改革。四是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顺利完成第五、第六两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和民间组织健康发展。五是 2 公共事务管理迈上新台阶。依法强化殡葬管理,积极推进葬法改革。切实加强地名管理,实施婚姻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三峡移民安置任务。“十五”时期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较快,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为“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市民政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主体工作发展不平衡,乡镇(街道)之间以及各项工作之间存在着

4、差距;二是民政基层队伍力量薄弱、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民政事业长足发展;三是民政工作手段现代化水平较低,民政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滞后,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些问题将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今后五年,一方面,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给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民政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也为全市民政事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调整的力度加大,开放发展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进一步多样化,“三

5、农”问题、就业问题、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等日益显现。这就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履行职能、扎实工作,在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 3 更加积极的作用。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平安富阳”、构建“和谐富阳”为目标,以破解“七难”问题为载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践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民政工作理论,全面实施民政事业现代化战略,完善民政事业发展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三、总体目标民政事业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6、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民政事业现代化。社会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公共管理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民政部门成为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以民政事业为主线的普适性社会福利体系初具雏形,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得到较好保障。民政经费占财政支出和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实现同步增长。四、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一)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动态管理、与其他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救助方法和标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 4 较好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

7、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标准随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40%确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60%确定。逐步缩小城镇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距,使城镇与农村的低保标准之比达到1.5:1。不断健全医疗救助政策。降低城乡医疗救助门槛,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对低保家庭、五保老人和患大病重症且无力承担较大医疗费用的困难人员实行“零起点、不封顶”的救助方式。积极探索对医疗困难人员实行即时救助的途径和办法,开展为民医疗服务,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大病重症困难人员无力支付治疗费用的难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到2010 年

8、,医疗救助资金按当地常住人口计算不低于人均6元。完善分层救助与分类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坚持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分层救助的基础上,探索分层救助与分类救助相结合的具体办法。根据救助对象的困难程度、致贫原因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确定其困难类型, 采取相应的解困措施。解决一些家庭收入虽高于低保标准,但因各种困难造成生活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低保边缘户”问题,确保各类救助对象得到切 5 实有效的救助。提升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水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完善户院挂钩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集中供养经费纳入财政主渠道,市

9、、乡镇(街道)财政按比例分担。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开展经常性实物捐赠活动。规范慈善组织的运作,及时公布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建立慈善网站,增强运作的透明度。乡镇(街道)要成立慈善工作站,建立联络员队伍,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慈善工作网络。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劝募行为、表彰先进典型等措施,保护和激励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提高人均捐赠水平,广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大力推进“捐赠物资调剂中心”、“爱心家园”、“慈善超市”建设,推动捐赠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灾害救助体系。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济预备金制度,市、乡镇(街道)两级应各按农业

10、人口数人均不低于3元的标准落实救济预备资金,及时解决灾民生活难、生产难问题,并切实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执行灾情报告制度,确保救灾工作信息渠道畅通,灾情报告及时、准确,救援措施落实迅速,灾民基本生活保障到位,灾区社会稳定。落实专用资金,加大救灾物资储备,提高应急救助能力。积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消除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 提高对社会救济特殊对象的救助保护能力和文明服务水平,重点加强救助管理站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兴建一所救助管理专用场所,救助管理站实现科学管理、安全运行。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力度,维护城市形象。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

11、设,不断完善流浪儿童救助的配套设施,使流浪儿童得到及时的救助保护和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和社会。(二)社会组织管理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自治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切实加强社区管理,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依托,社区民间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协调机构,落实社区工作准入制,认真解决社区行政化的难题。按照“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三转原则,基本理顺社区关系,积极建立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形成对社区进行有效覆

12、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按照“民族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要求,深化社区体制改革,市级和谐社区比例达到90以上。积极探索居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社区民主建设。完善居民民主选举制度,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居委会直接选举,直选 7 率不低于60%。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轮训制度,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70%以上,并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政策。健全社区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工作听证会和成效评议会等“四会”制度,健全率达85%以上。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志愿者、老人、文体、医疗、计生等公益性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备案率90%以上。努力

13、拓展社区服务业,方便社区居民生活。认真落实杭州市社区服务业发展五年规划(2006-2010年)和关于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便民利民、社会保障和社会化等社区服务,至2010年全市按规定全部落实社区配套用房。认真落实社区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活动室和社会办托老机构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和老年娱乐场所,为推进居家养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共驻共建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村民自治示范活动面达到100%,“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全市村委会总数的90%,“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全市乡镇总数的95%

14、,继续保持“村民自治模范市”标准。完善民主选举,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加强宣传,努力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意识,维护村民民主选举权利,增强依法选举观念,村民换届选举参选率达到97%以上。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完善“自荐海选”模式,加强调查研究,针对选举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 8 范选举程序, “海选”率达到90%以上。规范民主决策,维护村民的决策权。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授权等制度。按照议案提出、两委会协商、公告征询、民情恳谈、村民(代表)表决、公示等六道程序,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流程。健全民主管理,推进村民的参与权。坚持依法建制,以制治村, 全市各村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

15、和村规民约,并逐步健全和完善。加强民主理财制度建设,规范“村帐委托乡镇(街道)代管程序”,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实行电算化管理,全面实行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联审联签制度。强化民主监督,确保村民的监督权。理顺关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检部门牵头协调,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深化村务公开工作,严格执行富阳市村务公开规范操作程序办法,达标率90%,规范村务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推选产生方式,两小组民主选举和建有率达到100%,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切实加强民间组织培育管理。贯彻落实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加强民间组织能力建设,扩大社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作用,逐步实现民间组织的“民间化”问题。加强民间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培训,探索民间组织秘书长持证上岗制。积极推进民间组织诚信建设,全市所有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服务承诺制度。 9 研究探索民间组织发展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扶持政府和群众需要的公益性、志愿性、服务性的民间组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全面推进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建立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的管理监督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的非法活动。建立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决策机制和规范运作机制。按照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