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6634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城建学院厅解说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武汉城建学院展厅参观解说词走出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同济厅后,我们即将迈入新中国第一所都市建设高等学校原武汉都市建设学院的展厅。(站在展厅入口,引领观者看向左侧展墙)序 厅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大批都市建设专业人才,新中国第一所都市建设高等学校武汉都市建设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着共和国迈进的脚步,学校风雨兼程,经历了3次搬迁,次改名,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都市建设行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奉献。(站在展厅入口,引领观者看向正对面的8条绚丽的光带)这条带有年代印记的彩虹,代表着武汉都市建设学院从庐山成立、马房山曲折前行、马鞍山新建并迅速发展的历史路程。上面

2、的年代和高下起伏的曲线,代表学校在历史潮流中兴起、挫折、奋进、走向辉煌!(引领观者进门右转)第一部分 筚路蓝缕 艰难创业(952191年)为迎接国家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命令,中南地区解放前已有不同办学历史的六所中档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中南建筑工程学校。952年12月,学校在临时校址、江西庐山举办开学典礼,153年5月迁至武昌。190年1月,学校改名武汉都市建设学院,这是国内第一所都市建设专业性高等学校。在马房山近三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虽历经曲折,但仍为国内都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1-1 庐山起步:新中国第一所都市建设学院这幅

3、历史沿革图,直观地简介了学校名称的变更和办学层次的变化。在192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学校由中南地区所专科学校合并构成。这几所高工,有的办学历史当时已有50近年。后来,广东珠江水利学校、重庆建筑工程学校、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中南给排水设计院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也陆续并入了学校。展板的左上角展示的是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组建学校的公文以及学校开学典礼、首任校长兼政委郑奕发言时的场景。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在庐山大礼堂上课、把庐山别墅当宿舍,是不可想象的享有,但当时的山上的条件,与今天是无法比拟的。通过五个月的寒冷环境下的学习之后,次年5月学校搬迁到武汉。在武昌,师生被临时

4、安顿在何家垅、姚家岭、张家湾等地的武汉军区用房、省委宿舍,同步开展新校园建设。通过大半年建设,师生所有搬入新校园。展板的中部,展示的就是马房山校区的初期校舍和校门。1-2 艰苦创业 在曲折中发展上部展示的是马房山时期学校领导任职状况。展板中部真实反映了当时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情景。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师生员工边学习、边参与生产劳动。5年代末,学校大办工厂和承当基建工程,多时达个作业区,为1个单位的基建承当从设计到施工的一条龙服务,95年学校甚至实现了经费自给自足,建工部、湖北省多次召开高校工作会议,简介学校的经验。194年,武汉市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学校组织近多名师生参与防汛战斗,有13人被评

5、为三等防汛功臣,学校荣获三等红旗奖。在艰苦的的条件下,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刻苦学习,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13 艰苦创业 在曲折中发展专业设立表,我们选择了几种时间点。从这几种点,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学校办学层次、设立的专业名称的变化。在马房山时期,学校有专科,也有本科,70年代后期开始了研究生教育。学校曾经是建设部、国家重点高校。招生、毕业人数曲线图:1953年至19年,随着中国政治形势、社会环境的变化,学校经历了明显的曲折轨迹,涉及本科教育停止甚至整个学校短暂下马,这幅曲线图就是最直观的反映。尽管如此,学校仍为国家都市建设行业培养了近千余名专业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也

6、是有所作为的。96年,学校成立了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72-978年,学校共承当170余项科研和技术革新任务,其中2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弥补了行业空白。18年全国科学大会,学院的项成果获大会奖,20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视屏墙:- 艰苦创业 在曲折中发展)(视频内容未定)刚刚通过照片向人们展示了在庐山和马房山时期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下面我们就通过视频理解下这个时期学校的发展和建设。美术和建筑画是城建学院部分专业师生的基本功。墙上展示的是马鞍山时期部分美术教师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作品。第二部分 新址新建 高歌猛进(11-19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对都市建设

7、意义的结识回归理性,使加快培养大批都市建设专门人才成为共识。改革开放之初,国务院批准增设武汉都市建设学院。从981年8月国家都市建设总局下文、18年新校园动工到986年,学校实现边建设、边教学、边招生、边就业,广大师生边上课、边参与校园建设,发明了高校建设的奇迹,在不到三年时间内,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崭新校园挺立在马鞍山下、东湖之滨,提前实现了国家新建武汉都市建设学院而确立的建设目的。(2)左上图为:198年,国家城建总局转发的国务院批准增设武汉城建学院的告知,明确以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的有关专业为基本组建新校,校址设在武汉市。作为建设部主导的工程,建设部和湖北省以及武汉市领导对武汉城建学院的建

8、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建设部负责人多次莅临武汉,亲自勘察校址、审定建筑设计方案。建设部会商建材部,先期抽调党委建材学院副书记贾道恒及8名处级干部参与了新的城建学院建设。(03)通过两年多的准备,983年8月3日,城建学院举办了新校区建设的动工典礼。学校的重要建筑由湖北省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省建一局二公司承建。教师们发挥专业所长,参与校园建设,学校的某些建筑,涉及湖溪桥以及教学主楼前的三叠浪下沉式广场,都是教师们设计的。通过3年多的建设,到96年终,学院完毕了总投资100多万元、建筑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3余栋建筑,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基本条件。特别是15栋教工宿舍及配套的暖气、灌装煤气,为教职工

9、提供了令许多高校羡慕的生活条件。图为在水塘、荒坡上崛起的一批新建筑。学校的基建管理,采用了大包干的方式。“大包干”是中国80年代的热点名词,也是中国改革初期的典型做法。在当时的国有单位的基建中,大包干还是一种实验性的做法。建设部与学校专门签订了合同,叫“军令状”也许更合适些!1986年6月和1月,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和建设部部属高校分别来学校召开现场会,学校大包干经验!(2-)在193年大规模开展基建工作的同步,学校1984年开始招收新生。18年月10日的开学典礼,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部副部长储传亨,省委科教部部长尤洪涛,武汉市市长、后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等同志出席了这个标志性的开学典礼并

10、刊登发言。省政府发来了贺信,教育部副部长戴念慈及教育部有关司局、省教育厅也发来了贺信。武汉市有关部门和兄弟院校的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留在武汉建材学院学习的都市规划、给排水专业大学生和都市规划、给水排水、工民建专业部分教师也于198年7月转入武汉城建学院开始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步,学校开始大力引进和培养师资,送出去、请进来,提高师资水平;开始根据政府规定举办全国性的都市规划研究班、风景园林研讨班,开展学术交流;某些教师陆续承当政府的科研项目,开展社会服务,为地方提供规划、建筑设计和都市建设征询服务。在这一阶段,学院有3项科研成果受到省部级奖励。这些照片从一种侧面反映了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11、第三部分 充实内涵铸就辉煌(198)基本建设完毕后来,充实内涵、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成为学院工作重点。通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到,学校已发展成为占地700多亩、校舍1万平方米、拥有个系、15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7个研究生学位授权学科、在校本专科学生近5000人、研究生研究生7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3余人、图书实验设备和生活设施齐全、都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国内都市建设行业有重要影响的高等学校。 (教学师资)截止到99年,学院有教职工11余人,其中专业教师近400人,具有高档专业技术职称的28人,具有中级职称的300余人。199年代,国家开始评比“有突出奉献中青年专家”和

12、“享有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以来,学校共有23人次获此类荣誉。教师们体现出了强烈的爱校情怀。因病提前退休的黄浩然教师将自己的半生积蓄和子女的孝心10万元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以鼓励青年教师和学生。1999年,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拟定了新世纪学校的办学指引思想,那就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立足湖北,面向中南,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都市基本设施建设服务;环绕把都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规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都市建设人才。“开展都市规划设计等社会服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是学院的基本定位和明显特色。(学科建设) 作为行业性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院初期的专业设

13、立以城建类为主,有关课程也环绕这些特色鲜明的学科而设立。通过十近年的建设,截止上世纪9年代末,学院共有门课程被评为建设部一类优秀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建设部二类优秀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省优质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市政工程在190年获得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随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都市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规划与管理陆续获得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随着人们对综合化重要性结识的提高,学校陆续开办了法学、文秘、计算机等本科专业。学科和专业构造发生了质的变化。1999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价。(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方案

14、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作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原则,较早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设计项目。由于基本功夯实,学生在全国性建筑类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中995年2月,建规系建筑学921班学生林丽的建筑系馆设计获“199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范向光,董贺轩分获佳作奖。学校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不仅在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并且社会实践活动在90年代5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扬。由于注重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夯实的专业素质培养,城建学院的毕业生在建筑行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科学研究)学校鼓励教师们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步

15、,积极承当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在马鞍山办学的十近年里,学校共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项目300多项,其中80多种项目通过部省级鉴定,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获得专利,在国内外公开刊登论文300多篇。“一览表”反映了192-99年教师获得的部省级科研奖励状况。陈锦章专家在自来水厂建设、金儒霖等专家在废水解决、章北平等专家在富营养湖水治理、陈海滨等专家在固体废物解决等方面都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王国鼎专家团队开展的无桥台桥梁研究成果获得过部级奖励,在今天的高速公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该项成果一闪而过的影子。(社会服务)积极参与都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服务于都市建设第一线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定位。建校初期,学校就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地方都市建设项目。学校成立了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园林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等服务机构,并积极与地方政府建立人才培养、科技征询等合伙关系。197-997年,学院承当建筑规划设计、交通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等较大的工程设计项目400余项,获得顾客和主管部门好评,其中余项设计成果获奖。同步学校把地方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培训作为服务国家都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配合建设部、人事部以及湖北省建设部门,开展了多种项目的培训工作。其中,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班到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