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46623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T59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590-199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199908-09发布 2000-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 发布QC/T 590-1999前 言本标准参照采用SAE J 1826 APR 89 涡轮增压器气体试验台试验规则、TOCT 9658-81涡轮增压器一般技术条件等标准制定的。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凤城汽车增压器厂、沈阳黎明燃气轮机成套工程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仲顺、李子信、袁玉和、李曼丽本标准首次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T 590-1999汽车柴油机

2、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以下简称增压器)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柴油机用增压器。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591-1999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增压比c*压气机出口气体绝对总压与压气机进口气体绝对总压之比。3.2膨胀比*涡轮进口气体绝对总压与涡轮出口气体绝对静压之比。3.3压气机绝热效率c压气机绝热压缩功与压气机消耗功之比。3.4涡轮绝热效

3、率涡轮输出功与涡轮绝热膨胀功之比。3.5涡轮有效效率e涡轮轴输出功与涡轮绝热膨胀功之比。3.6机械效率m涡轮轴输出功与涡轮输出功之比。3.7增压器总效率压气机绝热压缩功与涡轮绝热膨胀功之比。3.8标准状态大气压力100kpa环境温度298K3.9 折合参数试验环境状况与标准状态不一致时,将实测的部分压气机性能参数修正到标准状态下的参数,这个参数为折合参数,如折合转速、折合流量。3.10 相似参数单位中包含温度、压力量纲的参数称为相似参数,如相似转速、相似流量。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9批准2000-01-01实施3.11 喘振流量转速一定,压气机流量减少到某一值,压气机出口出现压力、转

4、速波动现象,此时对应的流量称为喘振流量。3.12 阻塞流量转速一定,随增压比的减小,出现压气机流量变化较小的现象,此时对应的流量称为阻塞流量。3.13 空气流量范围在增压器全部工作转速范围内,喘振流量与压气机绝热效率为60时的大流量所包含的区域,称为空气流量范围,可在压气机性能曲线上用框线标出。3.14 最高转速允许增压器1h工作的极限转速。3.15 最高持续工作转速。允许增压器长期使用的最高工作转速。3.16 最高温度允许增压器1h工作的极限涡轮进口温度。3.17 最高持续工作温度允许增压器长期使用的最高涡轮进口温度。4 技术要求增压器产品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QC/T59

5、1的规定。4.1 增压器产品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2 制造厂应向顾客提供增压器的下列主要技术参数:a) 产品型号。b) 增压器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及按需要提供安装方位。c) 带放气阀结构的增压器,应提供调节器设定和检查压力,以及在此压力下调节杆的设定和检查位移,并指明调节器所需的抽气方式。d) 增压器的性能参数:1) 最高转数;2) 最高持续工作转数;3) 最高温度;4) 最高持续工作温度;5) 增压比范围;6) 空气流量范围;7) 压气机绝热效率范围;8) 涡轮绝热效率(或有效效率)范围。e) 润滑油进口压力及允许的最低压力,润滑油进出口温度。f) 增压器净质量。4.3

6、 增压器转子动平衡涡轮与轴总成、压气机叶轮应进行单件动平衡,平衡精度和去重位置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并根据相关规定的需要对转子总成做动平衡校验。4.4涡轮叶片一阶自振频率及分散度限值(成品)min5nmax 8%式中:涡轮叶片一阶自振频率最小值,HZ; 增压器最高转速,r/s; 涡轮叶片一阶自振频率分散度; 涡轮叶片一阶自振频率最大值,HZ。4.5 增压器清洁度 增压器各零件的清洁度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杂物总质量、单体杂物颗粒尺寸和质量的限定。4.6 涡轮与轴总成、压气机叶轮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不允许有气孔、砂眼等缺陷,涡轮与轴焊接处不允许有裂纹或其它焊接缺陷。4.7 增压器零部件材料

7、的化学成份、金相组织、机械性能应符合制造厂技术文件的规定。4.8 增压器装配质量应符合制造厂装配技术规范的规定。4.9 涡轮壳、中间体、压气机壳应能在与轴线垂直的360平面内相对转动,每一档的转动角度宜不大于45。4.10 增压器性能 增压器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制造厂有关的技术文件的规定。4.11 增压器可靠性4.11.1 增压器应通过200h热循环试验考核,需满足下列要求: a)双流道涡轮壳的隔墙上不得有大于0.5mm0.5mm(宽深)的裂纹,且不大于0.5 mm0.5mm(宽深)裂纹也不允许多于三处,裂纹总长度不得大于隔墙总长度的40%; b)涡轮背与隔热罩的间隙、隔热罩与涡轮壳的径向间隙,试

8、验中应至少保持75h稳定,变化量在技术规范限定值内; c)水冷涡轮壳不得有裂纹和渗漏。4.11.2 增压器应通过止推轴承评定试验考核,需满足下列要求: a)止推轴承不得有擦伤、剥落、过热现象; b)止推片、密封环支承的止推面不得有铜屑粘着。4.11.3 增压器应通过密封性评定试验考核,需满足下列要求: a) 涡轮端在试验过程中,密封环处不得有油的泄漏; b)压气机端压气机叶轮、扩压器、压气机壳不得有油迹。4.11.4 增压器应通过最高转速、最高温度试验考核,需满足下列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不得有漏油、漏气现象和异常声响。4.11.5 增压器应通过壳体包容性评定试验考核,需满足下列要求: a)涡轮

9、壳必须包容住自轮毂中心飞裂的涡轮所有碎片、壳体不得有穿透性开裂; b)压气机壳必须包容住自轮毂中心飞裂的压气机叶轮所有碎片,壳体、扩压器后板不得有穿透性开裂。4.12 增压器漏气量(指压缩空气向润滑油中泄漏)限值由供需双方协议另订。4.13 增压器运转时,各壳体连接处不得有漏油、漏气现象,压气机叶轮、扩压器、压气机壳不得有油迹,涡轮、涡轮壳不得有结碳。4.14 增压器应能在横倾不大于10,纵倾不大于15的条件下工作,特殊的设计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另订。4.15 增压器表面不应有披缝、飞边等外观缺陷。4.16增压器的使用寿命,浮动轴承、止推轴承、密封环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由供需双方商订。5检验规则5

10、.1 出厂检验。增压器出厂前检验项目包括:a)装配检验检查涡轮与涡轮壳、压气机叶轮与压气机壳的径向间隙,转子轴向游动量,上述值应在技术文件规定的范围内;b)出厂试验按出厂试验规范,以抽样程序规定的抽检量,或按与用户签订的合同进行规定项目的试验。5.2 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产品结构有较大改变时,应进行型式试验的全部项目;b) 当影响通流部分的工装、模具改变或更换时,应进行压气机性能、涡轮性能试验;c)当主要零部件(一般指压气机叶轮、压气机壳、涡轮与轴总成、涡轮壳)的材料改变时应进行200h热循环、最高转速、最高温度试验;d)当涡轮、压气机叶轮直径加大,或压气机壳、涡轮壳的材料改变时应进行壳

11、体包容性试验。6标准、包装、运输、贮存6.1 标志6.1.1产品标志增压器应在明显部位钉有铭牌、铭牌上标明;a) 制造厂名称;b) 产品名称;c) 商标;d) 产品型号及总成号;e) 产品出厂编号;6.1.2 包装标志包装箱外标明:a) 制造厂名称及地址;b) 产品名称;c) 产品型号及总成号;d) 包装箱外尺寸(长宽高),mm;e) 总质量,kg;f) 防雨防潮标志。6.2 包装增压器宜采用内外两层包装,内包装可以采用厚度不小于0.2mm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袋,外包装可采用不同方式,外包装内部空隙要用柔软物填实,增压器气道、油道进出口应有封口措施,合格证、出厂检验单、使用说明书、装箱单随同增压器装箱。6.3运输增压器允许使用一般交通工具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防止日晒、雨淋、应轻装、轻卸。6.4贮存增压器应贮存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物质的仓库内,存放期为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