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4623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参考教案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二章课题1空气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教学重点为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难点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 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 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 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2、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定。【教法探讨】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进入教学情景。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对于教材上的实验2-1(如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通过该实验

3、,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在上述问题中,对问题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图),便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对于问题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没有等到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

4、生作进一步探究。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问题设置: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广口瓶的容积约为400mL),再提供10mL量筒、100mL量筒、500mL量筒,以及红磷和木炭两种固体物质供选用。怎样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思维风暴: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前怎样准确测定图中广口瓶内空气的体积?实验后怎样准确测定图中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甲组选用红磷、乙组选用木炭进行实验。广口瓶中空气的体积进入广口瓶的水的体积氧气的体积分数甲组乙组

5、再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教案课 题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2、 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

6、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2、 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 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 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 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分组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仪器、

7、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置(详见教材P30)、500mL量筒、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烧杯、红磷、水、火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经常要我们猜猜这样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你的身边常围绕”。该谜语指的是什么?(以有关空气的故事或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展示一只空烧杯)烧杯中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空气。一、空气有哪些成分学生思考并回答以儿时耳熟能详的谜语,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头脑风暴:你对空气知多少?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提出有关空气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空气看不见而又摸不着?怎么证明空气

8、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其含量是多少?为什么风景区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一些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加以规范)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实验探究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9、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设计方案: 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再确定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一般能提出的简易方案可能有上图所示的几种。实验验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饮料奖励给设计并完成该实验的学生)获取结论:将空的小烧杯倒扣着浸没在水中,水不会完全进入烧杯,吸饮料时软杯变瘪等现象均说明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进行实验,对实验的现象加以描述,并做出结论以头脑风暴的探索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设疑

10、,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实验探究2】空气的成分主题设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空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果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则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假设。收集证据: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到的证据可能有: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煤等燃料燃烧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干脆的饼干

11、在空气中放置会受潮变软做出结论:空气中含有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杂质(如尘埃)等多种物质。思维延伸: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吗?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32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空气组成的。1、通过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你有何感想?2、拉瓦锡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3、拉瓦锡得出的结论有无不足?开拓视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根据已有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收集证据,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学习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1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所表现的科学态度2了解拉瓦锡得出的“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

12、5”的结论,体会其实验原理3了解空气中还有各种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认识拉瓦锡的结论中的不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3.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实验探究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题设置:大家对空气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常识,空气中还有其他的成分吗?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又分别占有多少呢?能否测定出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 设计方案:想办法把氧气拿出来,直接测氧气的体积; 换一个软壳的瓶子,再想办法把瓶内的氧气消耗掉,看瓶子变瘪了多少;利用拉瓦锡的实验方法再进行实验;教师引导:给出

13、如图丙所示装置,让一学生吸气,并观察现象 思维迁移:仿照此实验,提供如图甲的实验装置及红磷,我们能否利用它来测定氧气体积呢? 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完成实验2-1,观察现象并思考:1、 (如图)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d。并将广口瓶从bd处分为五等分,做好记号。2、 力操作算机、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向燃烧匙中加入稍过量的红磷,关闭c处的止水夹后,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3、 提示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现象。 4、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再由学生观察现象。5、 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内空气中哪种气体的体积?学生讨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实验,并解释实验原理【学生思考】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讨论结果学生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