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460915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电工基础课程标准-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8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课程标准- 16 -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 23 -电子CAD课程标准- 2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35 -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43 -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50 -企业认知实习课程标准- 55 -专业主要岗位轮岗实习课程标准- 59 -电子产品组装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64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69 -电子产品整机装配与调试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77 -就业岗位适应能力训练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82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87 -电机与电气控制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2、94 -PLC控制技术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99 -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电工基础学时:96授课时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物理后续课程:电工技能训练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电路、线性网络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常用的最基本的电信号的基本规律和表示方法,掌握常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为今后课程及从事工作准备必备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变压器的维护相关知识,掌握变压器的结构及应用;2.了解安全用电常识,掌握配电装置安装的基本知识;3.理

3、解三相异步电动机其典型控制电路的装接相关标准与知识。4.理解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元件特性及电路定律;5.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各类方法分析直流电路;6.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有效值、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能利用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7.掌握电容、电感元件的频率特性及其储能特征;8.掌握互感电路特点及应用;(二)能力目标1.具备正确使用常用配电设备、电工仪表、电工工具的能力;2.具备正确连接简单电路,能够正确处理简单故障的能力;3.具备正确测试电路参数,分析测量结果的能力;4.具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分析测量结果的能力;5.具备读懂照明电路图,能正确进行导线的连接和恢复绝缘以及照明灯具

4、、开关与插座的安装的能力。6.具备熟练使用兆欧表、功率表和电度表的能力;7.具备进行小型配电(板)箱的安装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3.具有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职业习惯;4.具有学生积极主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5.具有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的品质。四、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思路立足于专业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想,结合电工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对本课程内容的需求,从课程总体结构优化的角度出发,依据电工技术领域任职资格和岗位要求,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既注重基础又考虑到应用,设计了“直流电路

5、的分析与测试、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变压器使用与维护、低压电器的认识及电动机的测试与装配”4个教学项目。为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与应用的有机结合,既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也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以项目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具体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时段安排教学场所,对理论验证以及基本实验技能能力的培养主要安排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室进行,变压器使用与维护、三相交流电路的安装测试与分析、低压电器的认识及电动机的测试与装配等技能型项目的实施主要在维修电工实训室进行,培养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

6、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将项目任务引入课程,将理论讲授包含在项目训练中,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学习知识,将生产中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学时分配1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1.掌握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2.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定律3.掌握直流电路分析方法4.掌握直流电路常用电工仪表的原理、接线与使用通过案例强调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并设置情景演示触电急救的正确处理方法262正弦交流电

7、路的分析与测试1.了解正弦稳态电路基本知识2.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及其相量分析方法3.掌握功率因素概念及功率因素的提高方法4.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在实训室里设置工作现场,分组装接交流电路,并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理解交流电路中的基本概念。263变压器使用与维护1.掌握互感电路分析及计算2.掌握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3.掌握互感电路测试与分析4.掌握单相铁心变压器结构及特性的测试与分析分组拆装小型单相变压器,并记录拆装次序,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204低压电器的认识及电动机的测试与装配1.认识并拆装常用低压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3.了解单项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8、和特性4.认识并拆装电动机各种低压电器的拆装和分析,电动机的拆装与分析。24合计96六、教学建议(一)考核评价本课程考核采用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把握和考核,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质量与效果、书面资料的整理、记录与总结以及平时上课的出勤率、作业情况等。成绩占总成绩的60。表2 过程考核标准序号项目名称考核点权重(%)1直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1.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2.电路元件的特性、选择及使用3.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定律4.电阻的串、并联和混联;5.

9、电源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支路电流法等直流电路分析方法6.直流电路常用电工仪表的原理、接线与使用7.电路的工作状态及简单电路的计算。352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测试1.正弦稳态电路基本知识2.正弦量的三要素及其相量分析方法;3.功率因素概念及功率因素的提高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及各自的特点4.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03变压器使用与维护1.互感电路分析及计算2.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行维护3.互感电路测试与分析4.单相铁心变压器结构及特性的测试与分析304低压电器的认识及电动机的测试与装配1.认识并拆装常用低压电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3.了解单项异步电

10、动机工作原理和特性4.认识并拆装电动机15合计1002.结果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满分100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元器件、电工工艺知识以及组装技能等的掌握情况,一般为60分钟的试卷考试。权重占总成绩的40。3.最终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60%)和期末综合考核成绩(40%)两部分组成。最终成绩,其中指各项目过程考核成绩,Y指期末综合考核成绩。(二)教学条件1.教师任职条件专任教师(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2)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具有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能力;(3)具备“双师”素质,持有相关职业证书,或具有1年以上企业

11、工作经历(专职或兼职);(4)能密切联系企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兼职教师(1)具有2年以上电工设计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电工相关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2.实践教学条件(1)具有仿真企业电工技术职业环境、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实训室工位数与学生数的比例至少达到1:5。(2)有一定数量的工学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3.教学资源配备(1)教材选用建议: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选取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思想。教材内容突出实用性、可操作性,难度适中,相关

12、章节内容适应企业生产现场现状,内容展现应实现理论与实作结合,文字表达应简明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具体包括电工基础教材、授课计划(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动画、教学视频、图书与文献资料等。(三)实施建议1.由训练入手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通过技能训练提高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体现做中学、学中练的教学思路;2.训练项目可以与电工技能大赛相结合,鼓励团队合作完成训练项目;3.课程教师视情况于期中和期末安排1-2次企业顶岗实习;鼓励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完成各训练项目,全部完成者可申请提前操作考核。4.建议课程结束后,学生考取维修电工技能证书。5.教师来自企

13、业或任课前到相关企业锻炼两个月,熟悉电工设备调试维护与管理的关键技术;6.教学实施可根据教学内容与企业情况,采用工学交替方式,安排企业顶岗实习或现场教学;7.实训室设备配置、实训室环境布置及教学组织管理尽量接近企业真实环境。执笔人:张军利 审核人:边长禄(校) 李 华(企) 刘廷彬(企)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学时: 224授课时间:第一学期授课对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电工基础后续课程:电子生产工艺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

14、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7.掌握基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二)能力目标1.具备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的能力;2.具备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的能力;3.具备正确测试电路参数,分析测量结果的能力;4.具备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分析测量结果的能力;5.具备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具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2.具有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3.具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职业习惯;4.具有积极主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5.具有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的品质。四、课程设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