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459981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法考试法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司法考试法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司法考试法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考试法理学重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理学重点、难点辨析:法与道德1生成方式上的 建 构 性 与 非建构性1法在根本上也是自生自发累积进化来的,但在形式上却不能不成认法的建构性;2道德不是自觉制定的产物,自发而非建构是其本质属性。2行为标准上确实定性与模糊性1法有特定的表现形式,有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2道德无具体的表现形式,其对行为的要求笼统、模糊。3存在形态上的 一 元 性 与 多元性1法的内容及评价标准在特定国家的体系结构中具有统一性、普适性和可预期性;2由于信念和良心是道德的存在方式,因而道德及其评价标准在本质上是主观、自由和多元的。4调整方式上的外在 侧 重与内在关注1法一般只标准和关注外在行为,通常不离开行为过问

2、动机;2道德首先和主要关注内在动机,侧重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在行为,且评价和谴责主要针对动机。5.强制方式上的外在 强制与内在约束1法与有组织的国家强制相关;2道德在本质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强制是内在的。6运作机制上程序性与非程序性1程序性是法的核心;2道德以主体内省和自决的方式生成和实现,与程序无关。7解决方式上的 可 诉 性 与 不可诉性1可诉性是法区别于一切行为规那么的显著特征,对与法相关的行为的个别处理是可能和可操作的,且是有预设的实体标准和程序规那么作为依据的,故可实现对相类行为和情形的非差异对待,保证处理和决定的一致性和平等性。此外,法的可诉性还意味着争端和纠纷解决的终局性和最高权威性。2道德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且舆论的评价或谴责往往是多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