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45752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花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钟》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定位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单独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理解,针对不同的年段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针对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及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们需要确定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根据教材的位置,结合课后的生字和练习,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要求“艳、内”等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3、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重点是:感悟到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二、学生分析 学生

2、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在训练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力求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学法分析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文章的奥秘,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四、流程与设计意图 从这一课时的整体上看,我设计了五大环节下面将我的设计环节介绍给大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各种各样的花。

3、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了解一下奇妙的花钟。齐读课题。 3、生活中你见过花钟吗?(多媒体展示几种花钟,学生欣赏) 师:这种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还能报时。那是因为人们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与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那么课文中的花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好奇心理。同时利用媒体课件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课外知识。 (二)、自主阅读,学习字词,感悟文意 第一遍读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读后畅谈感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第二遍读画出带拼音的字,读准字音,逐步深入解决文字障碍。依次是先读准带拼音的字,再读准要

4、求会认读的生字,然后认读本课中的词语,最后通过找一找哪些词语是描写花的,有选择性地理解词语。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初读课文后,学生所得的感受是最真切的,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成就感。根据新课标课文的识字特点,紧扣教学内容,逐层深入地解决文字障碍。 (三)、境入情,自悟自得,积累语言 1、理解第一句话“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自由读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在音乐中欣赏各种美丽的花交流欣赏后的感受带着感受再读这句话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处理好想像、文本与音像材料之间的关系。 2、了解各种花的样子与开花时间 指名读第一段,其余的画出作者所描述的花交流名字

5、看图识花找出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左右”) 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润物细无声似的渗透于教学中。 3、对比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美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读一读,画一画后。请学生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 交流,可以边做动作边说,并结合进行朗读。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 4、积累与运用 积累:填填课文中的句子。 运用:试着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说说秋天的丰收。 积累与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运用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也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填补花钟。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将语文学习带向课外,走向生活。 五、生字书写 将14个生字,分课时书写,本课只书写七个生字。降低难度,提高书写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