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45731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生物期末复习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的选项。每题2分,共30分)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A血液B体液C组织液 D细胞内液2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3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C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 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4(2006广东生物-12)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

2、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籽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浓度( mgL)05101520253035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013.526.246.553.653.743.0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5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 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

3、以解除顶端优势6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 一部分液体增多? ( )ABCD7(2005广东大综合-19)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培育无籽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枝生根8、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9、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

4、异养生物10(2000年上海生物-29)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 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11、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 B C D12(2006上海生物-9)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200gB250g C500gD1000g13(2006广东生物-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

5、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14(2005广东生物-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15(2006春季招生理综江苏卷-2)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二、双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符合的选项,每题3分

6、,5题共15分。只选一个答案且正确的可得1分;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6.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下列有关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BT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17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过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B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该过程的完成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

7、内环境的稳态18.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t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左右时增长率最大19. 右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是一组对照B.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实验 C.向左弯曲生长的是D.单侧光能够对起作用 20关于图中甲、乙和丙所示内容及分析,正确的是选项内容分析A人体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和物质移动方向丙为细胞内液B呈递抗原的细胞和途径乙产生抗体C生物群落的成分和能量移动方向丙为分解者D三种生物构成的两条

8、食物链乙与丙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三、非选择题(4题,共55分)21(共13分)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_。当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每空1分)(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斥反应而脱落,这是_细胞所起的作用。(2分)(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其特点是_,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

9、量变化的是曲线_。(每空2分)22、(共16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和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一样,成为人类社会的公敌。而恐怖主义、金融危机不过是人类的手足之癣,全球气候变暖才是人类的心腹大患,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头等大事。(1)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是由于以_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多,而导致这一气体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_,打破了生物圈中_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人类大面积的_,使得吸收这一气体的植物大为减少。(每空1分)(2)如图是与该温室气体有关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每空2分)写出图中含有的食物链(用

10、字母表示)。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_。若生产者有5 000 kg,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消耗葡萄糖30 mg,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 mg的氧气,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mg。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图中_的途径(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该生物的_(填结构名称)的活动的相对强弱也可以影响到温室气体的相对含量。23、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种群449041206710乙种群012032104500请根据以上调查结

11、果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24(14分)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1)实验步骤: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 等(答出两个)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答题卡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1(1)、_ _ _(2)、_(3)、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