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456841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 言受委托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编制时间较紧,水平有限,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予指正。 可研报告编写组 二一一年五月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项目概况4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0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范围和原则18第四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9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21第一节 市场需求分析21第二节 建设规模和物流方案41第三章 建

2、设条件和园址选择42第一节 建设条件42第二节 园址49第四章 建设方案51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定位51第二节 项目组成和工作制度52第三节 设计方案54第四节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64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84第一节 设计依据和采用的主要标准84第二节 环境污染来源及治理85第三节 安全与卫生87第四节 消防88第六章 节 能94第一节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94第二节 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94第三节 能源供应状况分析94第四节 能耗指标95第五节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95第七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97第一节 企业组织97第二节 劳动定员99第三节 人员培训99第八

3、章 项目实施进度100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2第一节 投资估算102第二节 资金筹措104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104第十章 经济效益分析106第一节 编制说明及成本费用估算106第二节 销售收入、税金、利润估算107第三节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08第四节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0第五节 不确定性分析110第六节 财务评价结论112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113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115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一、项目名称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四、项目单位及概况1、单位名称:#2、住 所:#3、法定代表人:#4、注册资本:壹

4、仟万元5、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6、经营范围:锂离子电池及配件的研发、销售;对外贸易(出口国营贸易除外)。7、成立日期:#9、单位概况是新成立的一家专业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一支以海外留学归国专家及拥有多项国内外专利和丰富的锂电池实际生产经验的科学博士为首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管理技术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学历以上人员占很大比重。公司秉承“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创业、敬业、守业精神,致力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实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普及与优化,为我国新能源材料行业发展而努力。五、可研报告编制单位1、单位名称:#市工程咨询院5、工程

5、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6、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政策;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及定额;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和深度的规定要求;7、国家和#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8、#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9、#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0、#县城市总体规划;1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2、项目建

6、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13、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编制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项目市场分析;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5、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择;6、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7、环境影响分析;8、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9、节能分析;10、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1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财务分析;14、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三、报告编制原则在本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进度合理、节省投资、提高

7、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2、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项目的竞争能力,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贯彻“三高、三少”(“三高”: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少投资、少占地、少定员)的设计思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4、采用成熟工艺,保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降低运行费用、杜绝“三废”排放的目的。5、充分依托当地各项有利的建设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公

8、用工程的优势,控制工程总投资,加快建设进度,降低经营成本,使项目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项目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7、项目的设计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运营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以确保职工的安全及健康。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一、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7.5亿瓦时新型正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同时为适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开展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73722.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786.41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座车间43200.11平方米,研发楼、综合

9、楼等附属建筑2586.3平方米。项目购置主要设备642台(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满足生产规模要求。二、用地控制指标项目用地为根据#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该项目容积率为0.62,建筑密度59.77%,厂前区比例为1.96%,绿地率12.34%,投资强度为251.26万元/亩,符合项目区用地控制标准。三、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3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6071.2万元,建设期利息1713.6万元,流动资金2215.2万元。报批总投资(投资规模)28449.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784.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4.56万元。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资金筹措意见,本项

10、目共投入资本金12049.36万元,占总投资的40%,其中用于建设投资9671.2万元,用于建设期利息1713.6万元,用于流动资金664.56万元;拟申请贷款总额为17950.64万元,占总投资的60%,其中建设投资借款16400万元,流动资金借款1550.64万元。四、建设期项目建设期3年,2011年7月开工建设,施工期33个月,至2014年4月完工交付使用。五、效益分析1、财务分析为适应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单位除生产、销售锂离子动力电池外,拟对自身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在寿命结束后进行回收利用。由于当前国家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尚无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根据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为

11、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未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会出台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从业企业进行一定限定。基于政策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该项目暂不分析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业务的经营情况,仅就当前的废旧电池回收价格及拆解、处理后的金属物质价格进行简单分析。经初步测算,由于回收利用废旧电池需增加相应的环境污染处理设备,其他废弃物的处理也给企业造成了一定负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很难保持收支平衡。开展该项业务充分体现了建设单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但同时,建设单位应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财政补贴,尽量弥补亏损。经测算,项目运营期(10年)内年均实现利润总额3696.

12、72万元,年均缴纳所得税1077.59万元,年均实现净利润2619.13万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13.99%,资本金净利润率21.74%,经济效益良好。项目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42%,高于设定的基准收益率10%,财务净现值(Ic=10%)为5692.75万元,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项目所得税前投资回收期8.50年(含建设期3年),表明项目能在合理时间内收回投资,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收能力,满足企业对投资效果的期望。2、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地方发展规划,产品附加值高,工艺技术先进、可靠,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各项建设条件良好。项目建成后,可对我国电池产

13、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发展本地经济,促进本行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值备注1占地面积m73722.332建筑面积m45786.413容积率0.624建筑密度59.775厂前区比例1.966绿化面积m9097.347绿地率12.348总投资万元30000建设投资万元26071.2建设期利息万元1713.6流动资金万元2215.2报批总投资万元28449.36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万元27784.8铺底流动资金万元664.569投资强度万元/亩251.2610生产规模锂离子电池组亿瓦时7.5达产年11建设期年312劳动定员人220013年均营业收入万元92708.36 14年均总成本费用万元88633.86 年均固定成本万元16076.61 年均可变成本万元72557.25 15年营业税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