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120分试卷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454560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语120分试卷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上语120分试卷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上语120分试卷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上语120分试卷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上语120分试卷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语120分试卷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语120分试卷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城市闵集中学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一、语言的积累和使用(2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拼音写汉字,用“”标出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3分)能与其奇者()脊椎动物()销声n迹()举zh提笔( )盘曲磷峋()笑聚山林(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序号依次写在横线上:我对一只空中的蝴蝶说,啊,好大的浪呀。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象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蝴蝶象遇到知音一样,频频扇翼。于是你看到蝴蝶小姐在飞翔中起伏,躲闪。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了解空气。、依据原文填空:(分)观潮中引用了杨万里的诗句,它是 答谢中书书,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 。陋室铭中,表现作者鄙弃官场生活的句子是:

2、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自选角度,选择一句,实行品析:(分) 、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太万状,惟妙惟肖。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夕阳红节目中,一位主持人即兴采访一位老年女子舞蹈演员。主持人问:“您的年龄多大了?”演员答:“我有个年龄,我的心理年龄是岁,我的生理年龄是岁,我的身份证的年龄是岁。”你从这位演员的话语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写出来。 、周敦颐爱莲,写下了爱莲说,在对莲的描绘中,表现自己的生活志趣,请为你最喜欢的事物写一段描述文字,并说说你所受到的启示。(分)事物:描述:启示:、有

3、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的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了衣裳披在瘫倒在地上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睛,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对相马人说的话。二、综合学习与探究(分)核舟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黄州“东坡赤壁”因其闻名,在你的家乡麻城,也有因人而出名的古迹,下面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麻城:(分)、请你说出一处因人而出名的古迹,并简述出名的缘由:、假设这处古迹已经成为旅游胜地,请你为它写出一则广告词,使之名扬天下。(字)(分)广告词、

4、古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请你为相关部门提出三条有创造性的建议 三、阅读与欣赏:(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题(分)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亢砀,天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5、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壶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句中加点的字:(分) 余拿一小船( ) 见余,大喜( ) 余强饮三大白( ) 莫说相公痴( )、翻译句子:(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文写于明亡以后,但作者仍用明代的纪年崇祯五年,有什么用意吗?(分) 、文末作者以舟子的话结尾,一个“痴”字,可谓含义丰富,看看你能说出哪些?、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

6、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填表: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湖心亭看雪江雪描写手法表达感情(二)阅读水葫芦之灾完成题目:水葫芦学名风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在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出新株,八九天翻一番,天内可以分出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自上世纪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为“德国恶草”

7、。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为“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的第一大湖。世纪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年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深受水

8、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物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上世纪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给“水葫芦”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还可以叫“”(文段中出现

9、的除外),根据一、二段的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一点不超过个字)、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词称呼水葫芦?、读“世纪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等句,体会加点的词语在文中说明的作用。、文章多处运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说明作用。例如:作用:、“绿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材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资料一:上世纪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资料二:来自非洲的葛藤,上世纪年代一度占

10、领了美国南部万公顷的土地,挤占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答:(三)阅读信任的境界完成题目(题)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它的主人,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轻轻地拉开了门上的插销。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大兵。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美国大兵们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正在这时,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

11、喜女主人面前的,不是来送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栋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是大家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并且顺从地把枪放在墙角。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光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开始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尔后扭过去向自己的上司急速地诉说着什么。人性中善良的温情的一面决定了他们的心情是紧张、兴奋的,也注定了他们的感觉是奇妙而美好的,没有人担心对方会把自己变成邀功请

12、赏的俘虏。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己方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中。23|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概括4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地点是。25是什么原因使战场上的对手友好相处?答:26题目为什么叫“信任的境界”?答:27本文故事内容的意境最接近中国以下哪首古典名曲?()A.十面埋伏B.春江花月夜C.二泉映月D.光明行四、作文与展示:(分)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一、1、yuji匿箸嶙啸2、(5)(2)(4)(1)(3)3、(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A、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芦沟桥上的石狮子的多姿多态,具体的表现了卢沟桥的形式优美。B、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