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45444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某某年长期规划(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 前 言 宁波市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长期规划,是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发展规划,也是实现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关键性计划、规划。它对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决策,努力实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增强全市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宁波市经过17年来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奋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

2、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地位显著提高,科技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农村工业化取得了长足进展。经济社会结构 呈现出工业化初中期特征,跨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五十强”和“投资环境四十优”的行 列。改革开放使宁波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运行机制和封闭式半封闭式格局。 “八五”期间,由于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 稳定”的大方向,成为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38.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7.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57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8亿美 元,财政收入达53

3、亿元。宁波港的发展更令世人瞩目,17年港口吞吐量翻了5番,1995年货 物吞吐量达6853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深水大港。 全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成绩显著。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和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的方针指引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企业吸纳新技术的迫切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增强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 的动力、压力和活力,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 一个有

4、利于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正在我市形成。“八五”期间,通过科研(攻关)、火炬、星火、新产品试制、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5年内,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星火奖、发明奖等443项,其中市级科技进步奖36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83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各1项,星火奖5项。这些成果多数已应用于生产,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5年,全市科技计划的新兴产业项目产值达62亿元,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52项,创经 济效益1.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值已达87.92亿元。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大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力度,使科技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市拥有部属研究所

5、分所2家、市属科研院所16家,行业属科研机构3家,民营科技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人。各科研机构都把自身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主动向经济主战场转移。技术市场日趋活跃,“八五”期间,共签订技术合同 6980份,合同成交额3亿多元,并初步形成以常设技术市场为中心的技术交易和技术商品信 息传递网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 术人员289人。有高级技术职称者3610人、中级29475人、初级102970人。1995年还引进专业技术人员4275人,其中国外智力57人。 (二)展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总的趋势,正朝着科学技术综合化、一

6、体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与应用为标志,世界新科技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强国还是弱国,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站住脚跟,纷纷结合本国国情,调整科技政策,运筹科技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加速科技的发展。为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这必将对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

7、内,特别是在世纪之交的15年内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未来,宁波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将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主要是宁波港的发展面临着国内外港口的激烈竞争;人才资源与发展目标任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大量传 统产业的改造还十分缺乏一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品的有力带 动,科技支撑能力不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既紧迫又艰巨等等。为此,宁波市在今后15 年内将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港口组合,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决策 ,以拓展集装箱货运业务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深水良港,接轨上海浦东,服务长江流域,实施交通 运输“双 优先”

8、战略,努力实现港口国际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外向化、 经济运行 机制市场化、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化,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 高、科 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港口城市。 从科技工作角度来看,宁波市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工业企业技术开发基础差,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科技运行机制尚不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科研机构规模小、基础差;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全社会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等。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精神,编制出一个跨世纪的科技发展战略性规划

9、,对上能使政府各部门在选题、立项、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时能将科技发展 的目标任务和要点吸纳进去;对下能给各部门、各单位在依靠科技进步上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从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为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现有生产力,发展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作出新的贡献。 二、指导思想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技高峰”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紧密围绕把宁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及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10、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的远景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重点,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建设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战略转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推进科学技术自身发展,建立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科技运行机制和科技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努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用先进技术,使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有较大的提高。到2000年,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由目前的35%提高到45-50

11、%,其中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到2010年,重点行业中的科技进步因素贡献率达到60%,部分行业接近当 时国际水平。科技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跻于全国先进行列。 (二)高新技术产业化明显加快,为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切实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进程。到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5%以上;到2010年 分别达到25%和20%。培育一批年产值上亿元或上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其中年产值超 亿元的20家,超5亿元的10家。 (三)深化科

12、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实现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加快技术市场体系和科技网络建设,加大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到2000年, 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新体制,并使企业成 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到2010年,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 (四)建立和健全各类科技机构,高度重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到2000年,全市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从目前的289人增加到500人左右,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科 技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占科技人员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10年,每万名人口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670人。 (五

1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教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市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技信息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四、“九五”期间发展重点 为加快科技、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地发展,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为格局,“九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的重点是: 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农业先进技术5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畜禽良 种繁育优化饲养和重大疫情防治技术、果蔬高产和山区综合开发技术、农业应用计算机技术 、海淡水增养殖和滩涂开发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推广工业先进技术5项: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

14、技术、微处理器应用技术、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电力电子节能技术、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 重点发展关键技术10项:高压输变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电网监控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主要机械基础件新产品开发技术、纺织品 后整理技术、建筑施工新桩基技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家电产品模糊逻辑控制应 用技术、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远程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重点开展应用基础研究7项:水稻基因工程研究、膜技术研究、新材料研究、特种粉末 冶金研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海洛因成瘾戒断技术研究、基因诊断技术研究。 为确保上述发展规划的落实,实施八大科技工程:科技实力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15、、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信息港建设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跨世纪人才培 养工程、科技兴海工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 (一)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科技兴农,是实施科教兴市的首要任务。要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以发展“一优两高”现代 化大农业和开放型农业为目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技术,集中优势力量,攻克一 批关键性技术,并形成产业化。 、种植技术 重点研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选育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技术三元结构体系,为粮食总产稳定在万吨提供技术支撑。 ()在“九五”期间筛选出能在全市大面积推广的稻麦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个。粮 、棉、油、菜等主要品种年更换一次,增产,品质有明显提高。 ()引进和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粮食、饲料、经济作物增产技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