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45187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岗教师考试主观题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终身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技术的现代化 全球化 信息化科 学性2、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实践3、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 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

2、改革与发展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5、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6、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7、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数量和教育质量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9、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 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10、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 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教育能够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多种因素12、学校教育在人

4、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 能)。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具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3、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14、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改变教育观念 转变学生观 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教育的

5、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高等教育大众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16、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7、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 】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的要求:【全全理解保尊严】 把爱与 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把爱与 尊重信任结合起来 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

6、全体学生 理解和宽容学生(给他们改错的机会) 解放学生(给学生时间、空间)对学生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 政治理论修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 丰富的实践知识(3)教师的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育教学能力 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职业心理健康 高尚的师德 愉悦的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 健康的人格18、

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人格 专业自我的形成19、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师范教育 入职培训 在职培训 自我教育20、教师专业化的实现。(1)国家和政府:加强教师的教育 制定法律法规 提供经济保障(2) 教师个人:善于学习 恒于研究 勤与反思 勇于实践21、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8、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责权主体22、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发扬教育民主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 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加强学风教育23、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社会关系:

9、民主平等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24、课程的分类(课程的类型) 固有属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组织方式: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学习要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管理主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表现形式: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25、教学的一般任务。【德、智、体、美、双基】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2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

10、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

11、向(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27、教学过程的阶段(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28、启发性原则(启发式教学) 。 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 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 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 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

12、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29、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局限性。(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过于强调 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的多样化。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

13、,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 启发。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 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 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3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 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1、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 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要求:讲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势利导、循循

14、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 教育 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 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 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知行统一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育者要 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 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