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45120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 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了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实现教育强市目标,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促进我市教育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和谐协调发展。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编制邵武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状况(一)基本现状十五期间是我市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市教育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办学效益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上升。连续5年被评

2、为南平市教育工作先进市;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和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市;2004年5月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省验收的县级市,并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 校 数一是基础教育实现了“双高普九”。全市现有普通中学22所(其中民办1所),职业中专1所,成教中心1所,完全小学58所,教学点84个,幼儿园11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幼儿学生数49946人;全市小学学制六年,初中学制三年,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比九五期间提高0.03个百分点,初中入学率达到95.9%,残疾儿童入学率

3、达95.38%,提高6.5个百分点。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0076%和2.07%;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6.62%,比“九五”提高5.42个百分点。高中毛入学率80.1%,比九五期间提高25个百分点。小学生变化情况在园幼儿和入园数高中学生变化情况初中学生变化情况政府对教育投入新建校舍面积及投入资金二是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以实施“双高普九”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从实施“两基”到“双高普九”验收时,多渠道筹资16552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35亩,新建、扩建校舍15. 7万平方米。近三年来,根据国家和省上的安排,积极启动中小学校舍危改项目,已完成危改项目17个,建筑面

4、积25568平方米,投入资金1658万元。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教育网络“校校通”,建立了教育信息网站和机关局域网,45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全市有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46间,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一中成为全国现代技术教育实验校和省一级达标校,四中成为省三级达标中学,职业中专成为省重点学校,实小成为省级示范小学和外教示范点,拿口、洪墩等5所中心校成为省农村示范校,实幼成为省优质园。图书拥有数教学设备配备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全市在职教职工3630人,比九五期间减少教师272人。十五期间,我市积极稳妥推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实行了中小学校长

5、、学校二层班子竞聘上岗、教师职称竞聘上岗试点、农村教师进城任教公开考核、教职工分流、农村中心小学岗位竞聘等五项改革,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开展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活动,打造了一支由骨干教师508人,学科带头人64人,“名师”19人组成的精品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自考、电大、函授、远程等提升学历层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达大专以上的占56.6%,比九五期间提高43.8个百分点,初中教师达本科以上的占52.1%,比九五期间提高31.1个百分点,均居南平市榜首,全省前茅。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通过考核,选拔了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走

6、上校领导岗位。2005年35月份,共选派了44位中小学校长分2批赴上海、厦门挂职学习一个半月。通过学习,校长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五年,全市有146名教师获国家、省和南平市级表彰。 教师学历达标情况教职工变动情况教职工分流情况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各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视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003年秋季在全市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改革,全市农村中心小学3年级以上年级全部开设英语和信息技术课。加强教研教改,健全中小学市、片、校三级教研网络,一中、四中、实小等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2个。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

7、课程,积极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5年,我市高考大专以上共录取6371人,其中重点、本科录取2744人,录取总人数比九五期间增加4172人。2005年高考我市又取得好成绩,本一上线172人,本二上线599人,专科以上上线1728人,比2004年增加152人,其中一中本二以上上线人数连续两年居南平市第二名。中考综合比率连续三年居南平首位,2005年中考一中正取及择校生录取线均居南平市第一。高考录取数中考录取数五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各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积极开展文明校创建、“文明小市民”评选、“讲科学、拒邪教”、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艺

8、术节、运动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型组织创建等活动,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2005年筹建了“爱心超市”,为广大师生和市民奉献爱心,让贫困者得到关爱搭建了一个平台。认真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2005年秋季共为423名贫困生减免各种费用13.8万元。同时,我们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2004年七中、五中、东小、越小接收农民工子女1153人,减免借读费96万元,2005年增加晒中、善小、城郊八一希望小学3所学校,共接收农民工子2048人,免收借读费186万元。五年来,全市有710位中小学生分别被评为省、地“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65个班级被

9、评为省、地文明班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先后4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我局党建工作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入手,大力加强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2005年的抗洪抢险工作中做出了表率。在近三年的全市党建工作评比中,我局党建各项工作均居全市党委系统前茅。2005年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成效突出,涌现出张光华、张艳春、张序等一批先进典型。常务副省长刘德章,省、地先进性教育督导组亲临我局检查指导,受到一致好评。“两免一补”学生数年份合计小学中学特教人数金额人数金额人数金额人数金额2005年1829人22.2万元979人8

10、.8万元821人13.1万元29人0.3万元资助贫困生情况项目单位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人数人130180206339423金额万元4.47.27.7212.613.8六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成人教育以电大为依托,积极开展学历教育,近五年来,电大共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1050人。进修学校通过与西师网大、省教育学院和南平师专联合办班,已毕业大专以上743人,比九五期间增加385人。同时,坚持为“三农”服务方向,与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举办各种岗位培训6300多人次。职业教育始终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面对市场育人为办学宗旨,大力实施成功教育,努力培养“

11、一专多能,一学多用”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不断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所有毕业生100%推荐就业。近五年,我市职业中专、技校共为社会输送合格实用人才4643人,各中学接受初二后分流技术教育5370人。 各类成人教育、实用技术培训情况一览表项目合计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文技校实用技术培训1845693870036000430004262024249成教中心招生2441470480485489517毕业1711310330342358371培训472970885089710031271进修学校函授毕业2543929186网络大学招生7501672162499127毕业4891

12、1811113811012自学考试报考6158156915701415898706毕业5839915215310277其中教育系统35535951125855职业教育情况一览表(含技校)项目合计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职业教育招生664810671289136615561370职业教育毕业464350782093111591226初二分流537010911024109410741087(二)我市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当前我市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就教育自身来看,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师队伍出现年

13、龄老化、断层现象,人才培养的规模、规格、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观念转变、布局调整、质量提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学校运转经费严重不足。就教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环境来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很高与对教育的支持、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校园周边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小; 教育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我市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走经济强市之路,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日益突出,决定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和

14、明天。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经济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加快教育发展势在必行。二、“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目标和措施(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教育与科技、文化结合,加快我市教育事业高水平、有特色、可持续、和谐协调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普高和中职教育并重、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教育经费投入更加充足,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基础教育“双高普九”更加巩固,职业、成人教育层次更加合理,民办教育办学更加活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更加优化,信息化和教育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