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444746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吕和融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纪念年,在这30年里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是让世人刮目相看。而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中国大地上的发展与变化也是及其深刻的。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虽然几度易主,改革曲折艰辛,但终究不断发展壮大,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历史回顾风雨30年,硕果累累 1951年至1959年,农村信用社资本由农民入股组建,干部由社员选举,信贷为社员提供,合作制性质明显,是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金融力

2、量。1959年至1980年,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管理,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1980年至1996年,农村信用社由农业银行管理,合作制“三性”基本恢复,期间设立了县级联社,但实际上成了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走上了“官办”的道路。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由人民银行进行管理与监管。2021年银监会成立后农村信用社划归其下属的银监局管理。直至2021年底,成立省级联社,农村信用社归省(自治区)级人民政府管理,省(自治区)联社受省政府委托对辖内农 1村信用社管理。近年来各地在组建统一法人信用联社的基础上纷纷成立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3、 业务发展迅速。农村信用社30年来的业务发展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我县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其存贷款规模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元发展至2021年存贷款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存贷款市场份额均排名县级金融机构首位。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狭窄,仅仅为社区社员提供小额农户信用贷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至今已开展诸如动产和不动产抵押、担保、质押、房地产按揭、汽车按揭、农户信用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存贷款业务。 结算手段不断丰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至今,农村信用社不但开通了农信银全国同存通兑业务,发行了银行卡,参加了大小额支付系统,而

4、且有的地区已安装自动取款机,实行单人临柜等。加强与财政、税务、烟草、石油、电信等大户在款项代发代扣、上门收款等方面合作,开办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和代理保险业务,与工行、农行、中行等金融同业加强合作,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极大地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服务手段将全方位向先进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2经营效益不断提高。以我县农合行为例,至2021年底,已实现营业利润万元,资本充足率达,不良贷款占比为 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员工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信用社并无自身的营业办公楼,自有的固定资产也非常少。由于身处农村,员工的工资待遇普遍比较低,社会地位低下。而改革发展至今,我大多数农村信用

5、社不但拥有自己的办公宿舍楼,而且大多数营业网点已装修一新。而随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不断改善,员工待遇不断提高,现在“信合人”已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存在问题。尽管农村信用社改革开放30年来,各项业务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风险控制体制有待加强。在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是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金融企业的官办色彩浓重,如何转变管理方式,强化“三会”功能,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更好更快发展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重要课题。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会并存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服务着广大

6、农村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商机无限。临近桂林市区的临桂农村合 3作银行更是迎来了桂林城市化进程发展所带来的历史重大机遇。在未来3年左右,临桂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规模可望再翻一番,存贷款业务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高。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一)各种商业银行机构蜂拥抢占农村市场,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和县城不断增设网点、村镇银行开始在各地创建、农业银行的发展中心重新向县域经济转移、桂林市商业银行向县城增设网点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将使得县域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空前激烈。 (二)国有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渠道和理财产品等优势强挖农村合作银行中的高端

7、客户。 浅谈发展对策 一、利用优势,摒弃不足,多渠道融通资金。 一是要实行全员营销,全力塑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新形象。根据目前县域存款业务发展的新特点,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把存款业务市场做大、做强,要把组织各项存款作为增强农村信用社经营实力和提高效益的第一要务来抓,扩大储蓄存款总量,积极寻找客户,争取客户,巩固客户,对存款大户实行立体化攻关,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 4二是要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优质服务。农村合作银行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确保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提高办更好质量和效率,经弥补

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结算体系上的不足,在提高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业务,同时积极向一些垄断行业渗透,以求扩大一些新的高端客户群体,要妥善处理好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关系,循序渐进,稳步渐进,稳步发展,最大限度的开辟并占领市场。 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增强干部职工吸收存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相比虽然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但是,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众多,方便、快捷的小额贷款已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因此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吸收存款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利益激励人,以机制驱动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把存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

9、存款业务竞赛,建立一套以存款为目标的有效分配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快捷、便利、全方位服务“三农”的优势,积极扩大存款客户群体。 二、找准市场定位,全力打造“信合品牌”。 明确信用社市场定位。信用社必须清楚地看到其发展趋势,在金融服务与业务发展上要因势利导,顺应发展形势。在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支持上,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点多面 5广,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居民提供及时快捷、便利、灵活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全力打造“信合品牌”。 找准开展业务经营的切入点。在巩固提高原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业务品种与服务领域。要加强调研,明确经营重点,不断拓展新的业务,

10、认真全面地对所有制经济成份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信息库,并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业务发展方向,开发新的业务品种。目前金融市场上有着不同层次的客户群,农信社要细分市场,按照一地一策,一社一策,一客户群一策的原则,在存贷、中间业务等方面争取主动及早切入,占领市场制高点。 培养优质客户群。客户是信用社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在经营上应尊重实际,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居民经济发展的特色路线。同时,在资金充足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况,可全力争取大型高端客户。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信用社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对保证方式的贷款实行高利率,抵、质押方式的贷款实行低利率,对优质

11、客户实行低利率等。并在以上措施下,坚持以信贷支持为基础,通过攻关和服务,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大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信用社要充分用足信贷规模,争取最大效益。 (三)加快基础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6针对目前农信社人员的工作特点,全员要统一思想,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组建集合“航母”。同时,要以“实现形象工程”为突破口,抓好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树立老字号“信合”品牌形象。另外,要注重建设基础设施的“硬件”载体。一是要继续扩大电子化建设的覆盖面,完善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的软硬件体系,二是要开展丰富的员工文体生活,抓好阵地建设,提高员工凝聚力。另一方面,信用社要正视投

12、入与产出的辩证关系,加强员工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信合队伍中的知识结构,增强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活力源泉。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思维活跃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信用社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的发展前途决定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前途,在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大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地市级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出现。在将来数年将不断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上市融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成为中国银行业中一支有着重要地位的生力军。 第二篇: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范文)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2021-09-2021:45字体:大中小 湛江是个年轻的城

13、市,自1900年开始大规模开埠建设至今仅108年。湛江是我国最早输入西方现代经济及经历过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早在世纪初湛江就已成为与香港、澳门齐名的国际市场。在抗战期间我国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后,湛江曾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对外贸易通道,是我国沿海最活跃、最繁忙的对外贸易口岸。当时湛江的对外经济发展盛极一时。 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湛江人久违了的对外开放意识又被重新唤醒。1984年,湛江被确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决定大大激发了湛江人改革开放的热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湛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已焕然一新,主要表

14、现在: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92.56亿元,比1984年增长898.8%,年均增速10.5%。近3年每年连续净增1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13217元,比1984年增长547%,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4年的49.3: 27.9: 22.8变为2021年的19.847.332.9。被确立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湛江工业已建成石油、电力、制糖、纸浆、家电、饲料、水产品加工、纺织八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比1984年增长2141.3%,年均增长14.7%。农业开展了以发展水果、水产、畜牧为主的商品化规模生产,结束了延续202

15、1多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化时代。目前,湛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糖蔗、对虾、珍珠、红橙、菠箩、剑麻、富贵竹等特色产业基地。外经贸发展很快,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25.8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64.42倍,年均增长20.1%。1984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共20.1亿美元,去年1.5亿美元,年均增长12.1%。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85亿元,比1984年的2.09亿元增长80.77倍,年均增长21.1%。目前,湛江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全国百强城市第82位。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仅202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77亿元,比1984年增长3807.7%,年均增长16.5%。近年来,已建成湛江港3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和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等重大港口工程,2021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150万吨,比1984年增长581.4%。建成了粤海铁路、黎湛铁路复线,粤湛、渝湛高速公路,扩建了湛江机场。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85年的33.7平方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73.4平方公里.市区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1.5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6%,绿化覆盖率45.7%,居全国重点城市第4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连续四年居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