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工艺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44374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基酸工艺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氨基酸工艺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氨基酸工艺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氨基酸工艺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氨基酸工艺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氨基酸工艺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基酸工艺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什么是氨基酸发酵工业?答:氨基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 由发酵所生成的产物氨 基酸,都是微生物的中间代谢产物 , 它的积累是建立于对微生物正常代谢的抑制。 在脱氧核糖 核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 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产物大量生成、 积累。氨基酸发酵 工业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 发酵生产氨基酸的现代工业 .2. 简述氨基酸的生产方法有哪些?抽提法 , 化学合成法 , 生物法(直接发酵法和酶转化 ).3. 举例氨基酸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临床营养制剂及氨基酸药物:Glu治疗肝昏迷。氨基酸大输液。医药中间体 : 合成手性药物。肽类:乳链菌肽 , 可强烈抑制食品腐败 .

2、 谷胱甘 肽GSH含疏基,有抗氧化和整合解毒作用,用于治疗肝脏疾病、药物和重金属中毒。 食品补充 剂:调味品:味精,稀释3000倍,鲜味,阈值 0.03%。Gly :蔗糖的0.8倍。Asp-phe甲酯阿斯巴甜,蔗糖的200倍。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强化食品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 标,看食物中蛋白质的量含量和质氨基酸之间的构成比例 。饲料添加剂 : 农业饲料用 Lys,添加0.2%,鸡每年生蛋 250个,猪120天长只至180斤,鸡56天长3.5斤。工业绿 色化学产品:多聚氨基酸。a -聚赖氨酸a -PL,作为平安食品保鲜剂;r-聚谷氨酸(r-PGA), 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材料;聚天冬氨酸PA

3、SP可生物降解的高吸水材料。保健化装品:氨基酸系外表活性剂 .4. 简述淀粉的组成及特性: 淀粉白色无定形结晶粉末 , 圆形椭圆形多角形 . 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组成元素为 44.4%C,6.2%H,49.4%O. 淀粉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脱水缩聚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C6H10O5)n. 分直链淀粉 (不分支的葡萄糖链构成 , a -1,4 糖苷键聚合 ,空间构象卷曲螺旋 状. 水溶液加热不产生糊精 , 以胶体状态溶解 , 遇碘反响纯蓝色 ) 和支链淀粉 (a -1,6 糖苷键 连接直链 ,只有加热加压溶于水遇碘紫红色 .)两局部.特性:无复原性无甜味 ,不溶于冷水 ,酒 精 , 醚等有机溶剂

4、. 在热水中能吸收水分而膨胀 , 最后淀粉粒破裂 , 淀粉分子溶于水中形成带 有黏性的淀粉糊 , 即糊化 . 生淀粉的颗粒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有双折射现象 , 淀粉有黑色十字 将颗粒分成白色的四局部 ,有晶体构造 .淀粉含有较多水分却不显潮湿 ,原因淀粉分子中羟基 和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氢键 .淀粉遇碘反响强烈生成蓝色碘淀粉和淀粉 -碘复合物 .加热蓝色 消失,冷却出现 .温度太高碘极易逃逸 ,冷却后无蓝色 .5. 分析玉米淀粉生产中浸泡工序的目的。玉米子粒坚硬有胚, 需浸泡才能破碎 . 可软化子粒, 增加皮层和胚的韧性 . 有利于胚的破碎水分通过胚和皮层向胚乳内部渗透 , 溶出水溶性 物质 .

5、有利于别离操作 . 使粘附在玉米外表上的泥沙脱落 . 有利于玉米的破碎和提取淀粉.(逆流浸泡,水中参加 SO2(不超过0.4%)以分散和破坏玉米子粒细胞中蛋白质网状组织,促使淀粉游离出来,同时抑制微生物繁殖活动浸泡条件:浸泡水SO2浓度0.15-0.2%,PH3.5, 温度50-55 C,时间48h)清理浸泡粗碎胚芽别离磨碎纤维别离(筛选法)蛋白质别离(利用相对密度不同 ) 清洗脱水枯燥成品整理 .6. 简述淀粉水解糖生产的意义 . 谷氨酸产生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或糊精作为碳源 . 淀粉必须 经水解成葡萄糖才能供发酵使用 . 工业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成为糖化 , 所制得糖液 称为淀粉水解糖

6、 , 主要是葡萄糖 . 它是谷氨酸产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 , 易被其利用 . 淀粉水解 糖液的质量关系到谷氨酸菌的生长速度 ,谷氨酸的积累及别离提取 .7. 谷氨酸发酵水解糖液的要求 .1. 严格控制淀粉质量 (无霉烂变质 )2. 正确控制淀粉乳的浓度 (浓度上下满足发酵的初糖浓度 )3. 糖液中不模糊精 (水解完全 )4. 糖液清、色泽浅 ,有一定的 透光率 5. 糖液新鲜 6. 降低糖液蛋白质的含量 7. 质量标准 : 色泽:浅黄、杏黄通明液体;糊精反响:无;复原糖含量:18%左右;DE值:90%以上;透光率:60沏上;pH: 。8. 简述淀粉制葡萄糖的根本原理.淀粉在加酸高温水解或受酶的作

7、用下,淀粉的颗粒构造被破坏,a 1,4糖苷键及a 1,6糖苷键被切断,分子量逐渐变小,首先分解为分子较小的糊 精(蓝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接着分解成麦芽糖;最后生成葡萄糖。9.DE值与DX值:工业上用 DE值(也称葡萄糖)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或糖化程度.糖化液中复原性糖全部当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称为 DE值.DX值是指糖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占干物质的百分率。区别:糖液中葡萄糖的实际含量稍低于葡萄糖值,因为还有少量的复原性低聚糖存在.11. 淀粉的水解方法:酸解法:利用无机酸催化,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优点是工艺简单,水解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设备周转快.缺点是在高温高压及一

8、定酸浓度条件 下进展,要求设备耐腐蚀耐高温耐压 ,副产物多,淀粉转化率低,要求淀粉原料是纯度较高的精制淀粉,淀粉乳浓度不能太高。酸酶法:先将淀粉酶用酸水解成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 水解为葡萄糖.酸用量少,产品颜色浅,糖液质量高.适用于玉米或小麦等谷物。酶酸法:先用a-淀粉酶液化,过滤除杂后再用酸水解为葡萄糖.适用于大米(碎米)或粗淀粉原料。双酶法:用专一性强的淀粉酶和糖化酶催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12. 双酶法制糖的特点:优点:以作用专一的酶制剂作为催化剂,复合反响分解少,副产物少,糖液纯度高,DE值达98%以上,使糖液得到充分利用;酶解反响条件温和,不需要耐高压耐高温耐酸的设备;可以在较

9、高的淀粉浓度下水解,可以使用粗原料;由于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使糖液营养物质丰富,可以简化发酵培养基,少加甚至不加生物素,有利于谷氨酸发酵 稳定,提高糖酸转化率,有利于后道提取;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洁无苦味质量高;适用于大米或粗淀粉原料,减少粮食消耗。缺点:酶反响时间长,生产周期长,夏天糖液容易变质;酶本 身是蛋白质,引起糖液过滤困难;要求设备多。14. 双酶法制糖工艺中淀粉液化程度控制的目的:液化程度应该控制在:在碘试显本色的前提下,液化DE值越低越好12-15%。假设液化程度太低:黏度大,难于操作;葡萄糖淀粉酶 属于外酶,水解只能由淀粉分子的非复原性尾端开场,底物分子越少,水解时机越少,

10、影响糖化速度;易老化,糖化液过滤性差。假设液化程度太高,葡萄糖淀粉酶先与底物分子生成络合 构造,而后发生水解催化;不利于糖化酶生成络合构造,影响催化效率,糖化液最终DE值低。15. 简述Glu生物合成途径:包括糖酵解EMP乍用,戊糖磷酸途径HMP三羧酸循环TCA,乙醛酸循环,丙酮羧化支路(CO2的固定反响)等.葡萄糖经EMP及 HMP两个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 酸一局部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生成乙酰CoA,另一局部经CO2固定反响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草酰乙酸和乙酰 CoA在柠檬酸合酶催化下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在顺乌头酸梅作用下异柠檬酸,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a-酮戊二酸;

11、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经复原氨基化反响生成谷氨酸。16. Glu合成的代谢途径包括哪些调节机制: 反响调节:PEP羧化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 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的调节.糖代谢的调节:能荷调节,生物素对糖 代谢速率、CO2固定反响、乙醛酸循环的影响 .氮代谢的调节.17. 简述Glu生产中乙醛酸循环的作用:由于三羧酸循环的缺陷(a-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微弱),为了获得能量和产生生物合成反响所需要的中间产物,在谷氨酸发酵的菌体生长期,需要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反响,走乙醛酸循环途径18. 列举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和机制:控制磷脂的合成来控制膜的通透性:通过控制发酵培养

12、基中的化学成分,来控制磷脂的合成,从而控制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导致形成磷脂合 成缺乏的不完全的细胞膜,使谷氨酸生产菌处于异常生理状态,以解除细胞对谷氨酸向胞外 漏出的渗透屏障。具体方法有:生物素缺陷型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响的关键酶乙酰 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 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 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卩g/L).在发酵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场出现异常形态细胞 ,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 换添加外表活

13、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 酸。机制: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缺乏,形成不完整的细胞膜。关键:控制好添加饱和脂肪酸或外表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参加后,在这些药剂存在下再次进展菌的分裂生殖,形成产酸型细胞,即完成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 累型细胞的转变。)油酸缺陷型(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 ,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甘油缺陷型(作用机制:丧失了 a -磷酸甘油脱氢酶,必须由外 界供应甘油才能生

14、长,在甘油限量供应下控制了细胞膜中与渗透性有直接关系的磷脂含量,从而使谷氨酸得以积累。控制关键:控制添加亚适量的甘油或甘油衍生物0.02%)温度敏感突变菌株(作用机制:突变位置在与谷氨酸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膜构造基因上,发生碱基的转换或颠换,这样为基因所指导的酶在高温失活,导致细胞膜某些构造的改变。控制关键:温度转换30-38 C的时间,温度转换之后进展适度的剩余生长)。控制细胞壁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机制:在发酵对数生长期的早期,添加青霉素或头孢霉素 C等,抑制细胞壁 的生物合成,使细胞膜处于无保护状态,又由于膜内外渗透压差,进而导致细胞膜的物理损伤 增大了谷氨酸向胞外露出的渗透性。

15、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19. 简述谷氨酸生产菌的特点:大多数为生物素缺陷型,谷氨酸发酵时,通过控制生物素亚适量(贫乏量),引起菌种代谢失调,使谷氨酸得到大量积累.a-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当a-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或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顿,a-酮戊二酸才得以积累,为谷氨酸的生成奠定物质根底.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高复原性 辅酶n (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缺陷或微弱 .产生菌体内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 -异柠檬 酸裂酶,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乙醛酸循环的封闭,乙醛酸循环的封闭是实现谷氨酸发酵的首要条件.具有CO2固定反响的酶系,CO2固定能力强,能利用CO2产生大量草酰 乙酸,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积累.解除谷氨酸反响抑制.不利用谷氨酸.耐高糖耐高谷氨酸. 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 .20. 生物素对糖代谢速率的影响: 生物素主要影响糖降解速率 ,而不是影响EMP或 HMP途径的 比率。在生物素充足时,丙酮酸以后的氧化活性虽然也有提高 ,但糖降解速率显著提高,打破 了糖降解速率与丙酮酸氧化速率之间的平衡 ,丙酮酸趋于生成乳酸,因而引起乳酸的溢出.21. 简述生物素对乙醛酸循环的影响: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受葡萄糖、琥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