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441324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二、屏蔽防护

2、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2、不得将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

3、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4、应当尽量以胸部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5、实施放射_物给药和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6、使用便携式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3、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五、生产安全保障1、工作

4、人员在工作期间检查水电安全情况。2、义务消防员检查消防设备是否正常。3、设立专用通道,指派专人在突发情况下有序疏散病人。六、监督检查1、放射安全领导小组应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组长:陈晓会副组长:刘艳红成员:张泳林跃宋艳侠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指导和监督医院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2、建立健全放射诊疗和放射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制度,保证

5、放射防护、安全和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3、_医院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和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体检。4、制定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_演练。5、将放射防护纳入医疗质量检查的内容,定期_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大通乡卫生院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

6、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

7、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2、不得将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4、应当尽量以胸部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5、实施放射_物给药和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6、使用便携式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8、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3、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五、生产安全保障1、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检查水电安全情况。2、义务消防员检查消防设备是否正常。3、设立专用通道,指派专人在突发情况下有序疏散病人。六、监督检查1、放射安全诊疗防护领导小组应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对相关科室的安全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

9、促科室落实整改。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三)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一、警示告知1、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和各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在各机房门口设置工作指示灯。2、在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入口处显眼位置设置“孕妇和儿童对辐射危害敏感,请远离辐射。确需放射检查,请与医生说明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名。”的温馨提示标语。3、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

10、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二、屏蔽防护1、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配备与检查相适应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一定的铅当量要求,并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2、放射工作人员实施医疗照射时,只要可行,就应对受检者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在辐射场操作时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三、放射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判断1、医疗照射必须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2、不得将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3、对育龄

11、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4、应当尽量以胸部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5、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6、使用便携式_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应当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7、每次检查实施时工作人员必须检查机房门是否关闭。四、设备维修保养1、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对机器的使用、保管、清洁、维护负责,机房内保持清洁,不堆放杂物,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机器。2、设备开机后应检查是否正常,先预热球管后才能工作。3

12、、设备应开展定期的维护(三个月一次)、检查。五、生产安全保障1、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检查水电安全情况。2、义务消防员检查消防设备是否正常。3、设立专用通道,指派专人在突发情况下有序疏散病人。六、监督检查1、放射安全领导小组应每月一次对科室的防护操作进行检查,科室负责人每周应进行检查。2、对放射工作人员违规操作行为应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督促科室落实整改。3、检查结果与科室及个人年终考核评先挂钩。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四)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根据_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1.本单

13、位对新建的放射诊疗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才开展放射诊疗工作。2.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法人代表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了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明确了专(兼)职人员负责放射卫生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等的建立。3.专(兼)职人员负责安排对放射诊疗设备的技术指标和防护性能的检测、评价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立即向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汇报,研究整改方案,通过整改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4.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安排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并_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5.职业病防治_负责_人员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督查。6.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来我院检查指导,根据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和完善。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