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体会范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436889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出学习体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出学习体会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出学习体会范文 篇一:外出学习体会2012年11月5日,我参加了在北海双语学校举行的“坊子区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讨会暨课程视野下的阅读教学研究会议”。本次会议时间为一天,与会人员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专家沈大安教授,山东省教科所课程研究专家张斌教授;齐鲁名师李秀伟老师,市教科所薛炳群老师,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以及全区部分语文教师共计200多人。会议有三项内容:一是汇报交流:区基础教育监测中心丰际萍主任作了“课程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改革研究”汇报,北海双语学校张咏梅校长“单元工具性目标构建”、赵晓蕾“自主、对话”阅读教学法简介、实验学校“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简介。二是听取了李红蕾、赵晓蕾

2、、代吉娥三位老师带来的三节精彩的阅读教学课堂。这三节课,让我感触很大。赵晓蕾老师的语言非常具有亲和力、感染力,整节课,教师的语言魅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听课的所有老师。这也是赵老师独特的教学魅力。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也非常到位。代吉娥老师的课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外知识的积累量也让我大开眼界。这些学生是代老师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在平时的教学中,代老师注重了课外阅读量的训练,孩子们的阅读量大,知识积累得多,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孩子们滔滔不绝的回答,让听课老师也惊叹不已。我认为,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取省专家沈大安教授的专题报告语文教学

3、走向生本。我是在远程研修中认识沈教授的,这次能够近距离地聆听沈教授的报告,使我收获更多。在沈教授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学习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他为我们细细讲解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以生为本:1、尊重学生需求,在原有基础上教学。2、把课堂教学组织成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3、倡导自主学习,引导质疑解疑。4、鼓励学生的批判和创造精神。通过一天的学习,让我对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今后,我将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努力改革自己的教学,真正把以生为本落实到教学中。篇二:培训感想讲课是一种艺术。这次培训使我感到

4、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静下心来回味一下这十几天收获的是什么?我感觉我收获的是差距,是我个人跟那些名师之间的差距, 我们现在所教的语文,经过这些专家、权威人士的研究探讨,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转型,正在改革中创新。而我平时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只是在为教课文而教课文,没有真正达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课程内容”这一质的飞跃。特级教师沈大安说:“第一种水平:教一篇课文,知道一个故事,是一节不入门的课,因为没有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第二种水平,教一篇课文,明白一个道理,似乎比第一种好一点,但好不了多少,也是属于一节比较差的思想品德课,而第三种水平是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

5、思维、陶冶情操,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于我而言,这样的课,是一种境界多么高的课呀。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朝这个方向靠拢,对比起来,我们学校不是正在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的研究吗?其实,我们学校领导的教学理念,是走在全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前列的,我们的名师、我们的专家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魅力的课堂,高效的课堂,首先来自教师魅力的语言,让我们的课堂语言简洁、精炼、丰富、动听,这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做为一线教师,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教育理论,我们的课堂实践要有理论支撑。新课改后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把这些教学理念变成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要把这些理

6、念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去。篇三:读后感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以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

7、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

8、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

9、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

10、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

11、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小学高段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与思考,精彩的教学活动应从预习时开始!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预习作为课堂学习过程

12、的五环节之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为整个学习过程做准备,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最终结果。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切不可忽视预习的作用。可一直以来好象我们大部分高年级语文教师都会留这样的作业:今晚我们家庭作业是完成本课练习册,再预习下一课。每一篇课文,学生都几乎要做同样的预习作业。而实际上学生做作业的感受如何呢?学习的效果又怎样呢? 我曾去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活动中观摩了研究课,听取了省小语会会长沈大安老师的专题报告。沈老师从“练习设计精细化、练习实施规范化、课堂结构多样化”三方面为我们研究“作业与练习”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指导了方法。也让我

13、们一线教师在“轻负高质”大背景下如何去深入地研究“作业与练习”。我想“倡导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的教学设计”必能为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活动回来,我也对作业要“精选、先做、全批、及时反馈”的要求对我校老师进行了具体而有效地解释说明。本学期,我们在作业的布置动了脑筋,我们提出了教师要做下水作业,要学生做的作业教师要先做,对作业的布置上也提出要精选(围绕作业本),不能太多机械性的,当天布置的作业要当天批改,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并马上反馈订正。为此,能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一开学就着手对本班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一番思考,并阅读了作业的革命一书,参照了一些作业的类型。 我总觉得,培养预习能力不是

14、一朝一夕的事,改革预习方式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做保障。所以,预习改革举步唯艰啊,迈不出去具有突破意义的一步。就拿我这班孩子来说吧,以往虽说对预习作业有点花样,可如今马上要升六年级了,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哲学,又受到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启发,更有今年教学抓得如此猛,在这种教学浪潮的大力推动下,于是,我在学期出毅然选择了一个校级的课题“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实效性的研究”。也许有点亡羊补牢的嫌疑,也有人认为在高年级培养能力无疑是给中学做嫁衣裳,但是,在考虑到教育的责任,在这种大形势下,我还是决定尝试一下“费力不讨好”的课题研究。 一、明确预习的要求 在教学中,我去调查

15、了几个班学生的预习,发现多数学生不会预习,没有预习的意识。这样,就影响了课堂效果,对新课的内容不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我觉得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高度重视预习作业的批阅和评价。于是我一开学我有意夸大预习的重要性并对预习作业作了严格的要求。看到老师这么重视预习,同学们自然也重视起来了。我的要求: 1、作业本用软皮的大笔记。 2、一律用水笔规范书写。 3、每天教师亲自检查批阅。 4、评价采取用笑脸的符号。 预习作业这样要求,实际上也真的引起了学生对预习作业的高度重视。 二、科学设计预习作业 就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关系这节课的成败一样,科学的预习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预习的实效。于是我一开学就给学生讲了

16、预习的要求外,还每人发了一张预习单。我的设计是: 1、通读课文1-2遍,画出生字词,标好小节(不动笔墨不读书)。 2、把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几遍,自学生字词,掌握音形,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部首辨析、比赛扩词、谁的朋友多、词语城堡、唱反调) 3、将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难读的句子,找出好词好句,它们好在哪里?为它们写点简单的评语(好句点评、笔墨一点通)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思考课后习题在文中找到答案,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5、你有哪些新发现?你还希望老师讲些什么?哪些知识不用讲解了?(留言板、万花筒)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学生在预习中自己也设计了一些内容,如孩子们会画上一幅画,会写上几句幽默的话,会补充点课外古诗。 三、预习作业自主选择 在预习单上的题目对有些学生来说要求有点高,于是我又对预习作业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