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43679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浅谈音乐教学欣赏课中的体会论文摘 要:“感受与鉴赏”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步学生音乐审美的才能,进展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绘。【关键词】:p :音乐感受才能;开放式;体验式“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根底,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才能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说明:任何一种音乐才能,都是在音乐感受才能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

2、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的奠定根底。基于以上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屡次尝试和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两点体会:1、重开放式,轻关闭式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那么是局限在某个详细情况的小范围问题去考虑。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详细情况去侧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考虑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到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步学生感受音乐的才能。反之,那么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假如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

3、以我个人的理论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合适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假如继续开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展到欣赏第二局部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局部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答复。理论后,教学任务根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

4、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展了第二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局部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化的见解。如:“这一局部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旅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答复!”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局部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明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

5、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好,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快乐、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进步学生音乐感受才能是最容易的环节。2、重体验式,轻讲解式从某种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展。根据苏霍姆林斯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

6、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构造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美,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p ,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展到乐曲第一局部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跃的场景。话音一落,大局部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表达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7、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跃,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交融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着学生进展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老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着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假如没有,应以开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迫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中,一定要以开展、鼓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才能,陶冶性情,从而到达进展学生审美才能的进步。【参考文献】:p 1修海林,罗小平。中国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