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原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43376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恐龙灭绝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恐龙灭绝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灭绝的原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恐龙灭绝的原因在七千万年以前我们地球是恐龙的世界。那时的地球上到处是龙 山龙海就像现在的地球上到处充满了人一样。可是,在地球上生存了 几亿年的恐龙,到了七千万年前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发生了什么可 怕的灾难?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下面是 精心为你整理的恐龙灭绝的 原因,一起来看看。恐龙灭绝的原因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 个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 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 的 ?ahref二http:/ 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 直争论不休。有的说是地球在6500

2、万年前发生了地质上的造山运动, 因为平地上长出许多高山来,沼泽便减少了,气彳候也变得不那么湿润 温暖了。恐龙的呼吸器官不能适应干冷干热的空气,而且一到冬天, 恐龙的食物也没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绝路。有的说是超新星爆发引起 地球气候发生强烈变化,温度骤然升高后又降得很低的缘故。还有的 说是恐龙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龙又食量很 大,所以中毒而死。证据是白垩纪晚期开始出现了有花植物。还有人 别出心裁地说,是因为恐龙这种巨大的动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断放屁, 向空中释放大量的甲烷气体。由于它们数量太多,生存时间又长,所 以破坏了地球的臭氧层造成毁灭性气候。甚至还有人说是外星人跑到 地球来猎

3、取的结果,因为它们觉得恐龙肉特别好吃。证据是他们在北 极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迹。有的科学家还认为, 是由于海面下降,新的陆地出来了,有的恐龙有迁移的习惯,去了其 他地方,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最终灭绝。总之,真可谓是五花八门, 无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认可的是陨石撞击说。恐龙灭绝的众多学说气候变迁说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 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 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硏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 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 和漂

4、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 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 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 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 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食肉动物将有毒的肉吃下后也被毒死了。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吏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 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 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陨石撞

5、击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 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 的标记线。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 龙消失了。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 量只有十亿分之一。然而这个岩层中的铱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 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铱呢?在太空中。太空中的铱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人们还在这层白色岩石中找 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才会留下这样的标记。高含量的铱 和冲击石英,出现在地

6、球上许多地方的第三纪界限岩层里。这种全球 性的痕迹,只可能来自最猛烈的撞击。撞击的地点就在墨西哥的犹卡 坦半岛。6千5百万年前的这次撞击非常猛烈,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 没法和它比。那时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它 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 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万5千英尺的 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 块巨岩。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 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 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

7、经 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 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 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 乏足够的证据。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 绝存在许多疑点。1. 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 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 有这样大型的陨石;2. 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 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 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3. -颗小行星所

8、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 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 球以外而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呢?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要人 们的进一步探究,但发掘出来了一个恐龙化石,据国外媒体报道“恐 龙时代”在地球上的终结算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物种“变革”,有科 学家称,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恐龙灭绝,但始终没有充分的证据来 证明这一推测。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的犄角化石,有望 找到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据悉,该棕色“恐龙犄角化石”约有45厘米长,为食草恐龙家 族所“拥有”,这一家族的恐龙种类还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龙。科学家 是在美国蒙大拿东南部名为地狱小溪地层的

9、一片荒地上发现该犄 角化石的,这里曾经还发现过许多其它的恐龙化石,所以该地也被看 成是地质学场所。该恐龙犄角化石最让科学家感到特别的是,它被发 现时位于岩石层下的13厘米处,化石所在地也就意味着恐龙当时死 亡的地点,这可充分说明长有棕色犄角的食草恐龙生活在白垩纪第三 纪时期或者说是“K-T”大灭绝的边缘。这也充分说明棕色犄角恐龙 为最后一批恐龙,直到它所有的同类都消失,它才走到灭绝,但科学 家认为,造成恐龙突然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它们慢慢走向灭绝的,而是 由于突发而来的行星大碰撞。科学家推测,在6.5千万年前,即白垩纪时代的末期,曾有一颗 巨大的小行星或者是颗彗星与地球在墨西哥沿岸地点处发生过猛烈

10、 的碰撞,这也许是造成恐龙大面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一些怀 疑论者却反复指出,这颗在“大冲击前出现的3百万年恐龙化石的 缺乏,足以作为大气现象发生“袭击”时,恐龙早已灭绝的证据。据 了解,在“K-T”大灭绝边缘以下时期的岩石层中,十英尺以内的岩 石层十分缺乏这种恐龙化石,有人也将此处地域称为“三米空白” 该“三米空白”理论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恐龙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的问题争论,有一些人还认为恐龙并没有灭绝只是最后进化成了 鸟 的祖先”,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也许是最后慢慢走向灭绝的。无论如何,这块犄角化石看似已十分接近“三米空白”,这个发 现也使科学家们开始重视起关于“毁灭性小行星导致恐

11、龙灭绝的理 论,同时,来自耶鲁大学的泰勒-莱森(Tyler Lyson)博士还表示,这 次恐龙犄角化石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大气现象袭击地球之前,恐龙 并没有慢慢的走向灭绝。从这块化石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足以说明 至少有一部分恐龙在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之前仍然存活。同时也说明, 在“三米空白处并没有非鸟类恐龙化石的存在,这就与曾经关于非 鸟类恐龙在“K-T”大灭绝边缘时期前就灭绝的理论相矛盾。倘力)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 恐龙因此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 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食草性恐龙的灭绝使肉食性恐 龙也失去了依

12、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一千至两千 万年。至U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火山爆发说火山爆发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 温室效应,使得植物死亡。而且,火山喷发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 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基提出,造成恐龙大绝灭的 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齐基基教授认为,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在海洋底下发生了一系列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从而,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并进而引起了陆地 气候的变化,因此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维持生存的恐龙等动物的生 存。他的理由是,现代海底火山爆发对海洋和大气产生的影响是众

13、所 周知的,只是其影响程度比起6500万年前发生的海底火山爆发的程 度小多了。齐基基教授认为,过去,科学界对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了解得很 少,需要对这种严重影响地球环境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硏究。他举例说, 格陵兰过去曾经生长着茂密的植被,但是当全球性的海洋水温平衡变 化以后,寒冷的洋流改变流向后经过了格陵兰,从此把这个大大的岛 屿变成了冰雪覆盖的大地。这是海洋水温平衡变化对气候产生巨大影 响的一个典型实例。海底火山活动是影响海洋水温平衡变化的一个重 要因素。因此,齐基基教授认为应该将海底火山的大规模爆发引起的 海洋水温平衡变化作为硏究恐龙绝灭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海洋退潮说根据罗伯特-巴克的说法,

14、海洋退潮,陆地之间相接壤时,生物 彼此相接触或影响,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 在大洋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旦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 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与 传播问题,恐龙有可能因此灭绝。温血动物说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 或变温动物,旦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 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首先,他们认为有些恐龙 行动极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 上跑动,其速度可达每小时20至90多公里。这就需要有强壮的心 脏并且维持较高的新陈代谢,这些显然

15、冷血动物是做不到的。其次, 恐龙的食量都相当大,据推测,一头30吨重的蜥脚类恐龙,每天可 能要吃掉近2吨食物左右,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从食 肉恐龙远远少于食草恐龙来看,这一点也是合理的。另外,还有一些 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这也是为了防止 体温散失。其它方面,如骨胳的硏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龙是温血动 物。温血恐龙的说法一提出,就受到强烈抨击,但到底结论如何,还 很难下定论。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 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 能和现生树懒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 带气候

16、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 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 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 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 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 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但是,这种学说有一个疑点, 那就是恐龙不都是那么庞大的,也不一定都不能躲进洞里避难,所以 这种学说也已不完善的地方,自相残杀说因为气候问题,使植物大量灭绝,从而使以植物为食的食草龙渐 渐自相残杀自相残杀灭亡,而肉食者,也因为没有了食物,而变得地疯狂, 自相残杀而灭绝。(疑点:既然是植物灭绝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