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43169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莫冷落自读课文的教学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课文分为两类,即讲读课文(亦称精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亦称略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都在讲读课文之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去独立阅读类似的课文,使“知”(在讲读课文中获得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等)变成“行”,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运用,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自读课文的学习是进行学法练习的一大阵地。为能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观念转变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

2、校和老师将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测试卷很大程度上导引了教学,自读课文在试卷中出现的比例很小,在老师、学生的记忆里都留下了它不重要的概念,自读课文受到了冷落。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囫囵吞枣,匆匆而过,以为自读课文什么都不用教,只是让学生读一读就可以了。结果,学生根本没留下什么印象,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兴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只做了一半。”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略读与精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在每个单元中这两类课文都有共同的目标要求,但教学方法

3、各异:精读课文在于让学生获得目标知识,掌握阅读分析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自读课文则是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检验和运用,是学生自觉地把“知”迁移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来,变成“行”。这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自读课文的教学,不能掉以轻心。二、 教法研讨 自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教师应该在独立上着眼,在阅读上下功夫,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做必要的提示和指点。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在学生每读完一遍后要进行检查。这样,放手又不放任自流,循环往复,直到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为止。我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主要是从

4、以下几个步骤入手的:1、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应编写自读提纲,书写在黑板上或向学生口头提出。这些提纲既从教材出发,又考虑该单元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它作为学之引路,以免盲目自读。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要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小学生读书,往往是浮光掠影,以为读了一遍就算读过了,不懂得怎样读才算读懂,因此教师的朗读训练尤为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如自由读、浏览读、扫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行划出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在

5、朗读后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设置问题。2、引导学生解疑、再质疑、点拨。 自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积极思考、解答,教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然后积极鼓励学生钻研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错误之处予以纠正,疏漏之处予以补充,疑难之处予以阐明。讨论充分发挥了群体思维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彻底地实现“知”向“行”的转化。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巡回辅导,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认识的深度、广度,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简明扼要释疑,发挥学习的主动性。3、加强课内外联系,适度拓展和延伸。 自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对目标的理解,促进了目标的运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总之,自读课文的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只要教学得法,将会对学生阅读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切不可冷落了小学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让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去摸索探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