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431677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5月8日2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参加,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全市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组深入到各区县(市),分别召开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教育专家座谈会18场次,实地考察各类学校26所,并听取了各区县(市)政府教育调研的情况汇报,对全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广泛收集意见、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打造*教育品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教育机构。截至202X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

2、类学校2050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高校所,中等职校60所,普通高中53所,普通初中266所,普通小学1407所,特殊学校3所,幼儿园256所。全市有民办学校317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5.5%,其中普通高校所,中等职校36所,普通高中所,普通初中8所,普通小学26所,幼儿园29所。 教师队伍。全市共有教职工3820人,其中离退休教职工13658人。专任教师924人,其中普通高校教师1284人,中等职校教师2844人,高中教师97人,初中教师16096人,小学教师20934人。 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小学99%,初中9.7%,高中84%,中等职校58.6%。全市小学教师年龄在5岁以下的

3、占23.1%,其中40岁以下占.6%;初中、高中、中等职校0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66.4%、71%、0.%。 在校学生。全市共有在校学生062人,其中,普通高校027人,成人高校6人,中等职校6740人,高中23个班111197人,初中433个班26200人,小学9743个班349170人,特教学校24个班2人,在园幼儿497人。全市民办学校在校学生84614人,其中普通高校55人,中等职校26803人,高中学生1116人,初中学生13793人,小学学生1088人,在园幼儿21829人。 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有学生476人、754人、681人、6207人、297人、8人;全市初中一至三

4、年级,分别有学生7503人、87331人、99838人;全市普通高中一至三年级,分别有学生42902人、3688人、3157人。 教育质量。02X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6%,巩固率9.9。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3%,巩固率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7.2,其中升普高比例44.4、升中职比例3.8%。全市高考录取率78.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 教育建设。202X年至今,结合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改造新建学校房屋面积69.4万平方米。到202X年底,全市共有校园面积25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0.4万平方米(都不包括普通高校、特教学校和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图书1498

5、9万册,仪器设备价值41亿元。目前,全市中小学已初步完成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条件。 教育投入。202X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1亿元、城市教育费附加1.02亿元、事业收入.0亿元(含学杂费.7亿元)、捐款等收入67万元。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个人部分1.2亿元,占总支出的61.%;公用部分1亿元(含修缮费16亿元),占总支出的32.;基建支出101亿元,占总支出的6%。 202X22X年,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额.05亿元、.61亿元、10.96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6

6、2、14。20X年,全市征收城市教育附加费10亿元,比上年增长3.%,有98.%用于教育。20X年全市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44亿元,占到了转移支付总额的69.8,其中有.用于危改。 教育负债。到22X年底,全市中小学累计负债1.1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亿元、拖欠工程款32亿元、其他欠款5亿元。石门、临澧、桃源中小学负债分别达到.23亿元、1.58亿元、17亿元。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特别是“教育0条”和“民办教育0条”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得到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张,民办教育和高等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

7、有了新的改善,全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省内是有位置的。 二、问题分析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发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1、教育投入的体制不适应 一方面,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难。国家要求县级政府对地方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做到“四保”(保安全、保入学、保运转、保工资),但目前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保也不容易保祝22X年,全市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8.1亿元,占到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6.5,但是教育系统人

8、头经费的支出就需要8.92亿元,如果不将其它收入捆绑起来,仅保工资就有6000万元的缺口。在调查中,学校和教育部门对经费不足反映比较突出,特别是教师口子经费没有很好的解决。从各区县(市)来看,XX县区全部解决,X县区解决小学教师10元、中学教师150元,X县区解决离退休教师210元、在职教师6元,XX县区解决中小学教师75元,桃源解决农村小学教师60元,其它县(市)都没有纳入财政安排,有些是要求学校自筹。学校运转经费比较短缺。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按现行标准,农村初中生均每期0元,小学生均每期70元,除去县教育部门和乡中心学校统筹的专项经费外,留给学校

9、自己支配的已经不多,初中每生为40元左右,小学为0元左右,一些农村学校,规模比较小,几千上万元钱,用于一个学校的运转确实捉襟见肘, 十分困难。按规定财政应安排的学校公用经费补助,县里也拿不出钱来。教育建设债务也很沉重。全市教育负债总额达1013亿元,主要是“两基”达标、高中建设、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建设形成的。其中“两基”达标负债全市还有2亿元,近两年高中学校建设又负债7亿多元,象几所新建和扩建的县一中债务都比较大,如桃源一中负债1.亿元,石门一中负债.35亿元,临澧一中负债1亿元。解决“两基”达标形成的负债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债务剥离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202X年市里就明确要求将“

10、两基”达标债务剥离给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至今也只剥离200多万元,不到0,即使剥离了,也没有还款来源,债主还是要找学校。现在高中建设的债务很大,一些地方和学校都是作的10年以上的还款计划,一旦国家教育收费政策调整,这笔债务还是要落到政府的头上。另一方面,照现有模式,发展民办教育,拓宽教育投入渠道的空间显得越来越窄。虽然这两年各级抓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比较大,但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全市现有民办教育机构31所,只占学校总数的1.5%;在校学生8414人,只占学生总数的98。并且民办教育发展的水平也比较低,缺乏战略投资者,很大一部分是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缺乏竞争力。现在,各个区县(

11、市)争先恐后新建扩建公办高中,照这样的模式,在生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今后民办教育要在普高阶段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空间。民办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也不高,很多都是举办一些低成本、一般化的专业。去年全市职业学校开设的3个专业,面向一产业的专业只有个、二产业的只有12个、三产业的有22个,由于一些专业和市场需求脱节,缺乏自己的特色,吸引力不强,发展难以为继。 2、教育发展的布局不适应 由于生源的下降和流向的变化,现有的学校布局显得不太适应。从生源变化来看,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总体上呈较大幅度下降趋势。目前,全市中小学的生源状况是:小学呈略有下降、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初中学生总数在今后5年内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

12、下降,5年后,初中学生总人数为15.5万人,与现在的.2万人相比减少约9万人;普通高中学生人数近两年内呈上升趋势,然后开始下降。目前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为111万人,2X、0X年小幅上升,从22X年起开始下降为11.8万人,略高于现在的规模;22X年下降到10.4万人,20X年下降到9.万人。从流向变化来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生源流向城镇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XX县区统计,自202年下学期到02X年上学期,各年度分别转入外县(市)学生89人、96人、1083人。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取消了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取消了借读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大量涌入,02X年秋季

13、开学以来,市江北X县区小学共转入外区县(市)学生160多人。各个县城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与此相对照,学校布局不适应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多,学校规模普遍较校目前,我市农村中心小学以下学校共有344所,校均规模只有10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6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二是城镇学校布点显得比较少,平均班额普遍较大。市江北XX县区29所公办普通中小学,主要分布在XX县区人民路、建设路沿线。以洞庭大道为界,大道以南有小学所,初中6所;大道以北只有小学所,初中2所。由于学校布点少,以及校园拓展空间有限,导致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相当一部分学校班额均在60人以上,最大的达到8人。布点

14、少,还造成城市XX县区的学生就学距离过远。各个县城的情况也是一样,XX县区城小学平均班额达到80.3人,其中三完小平均班额达到91.7人。城镇教育资源供应比较紧张,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3、师资力量的配置不适应 全市通过教师的核编定岗和精简分流,总量多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段结构不合理。教师分布不平衡,小学教师相对饱和,高中教师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人,而高中随着入学高峰的到来,教师缺口将达到202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这是我市当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形象写照。教师学段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年龄结构的不

15、合理,由于高中教师缺乏,部分初中教师被充实到高中学校任教,而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挖走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最后留守小学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的教师,主要是民办教师转正的那批人。由于小学教师人数总体过剩,近年各区县(市)基本上没有新进小学教师,整个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已出现青黄不接的年龄断层。目前,全市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达4岁,农村小学已很少有4岁以下的教师。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市中小学长线学科教师相对较多,而小学计算机、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紧缺。当前,国家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和小学五年级起,英语、计算机课程已分别作为学生必修课,而相应的专任教师却相当匮乏。由于师资紧缺,目前一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开设小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即使开设了的,教师素质也跟不上,搞的是拉郎配、拼凑式,有的地方是通过每个乡镇安排一两名英语和计算机教师逐校“跑教”。四是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比较困难。国家把“三级师范”改为“二级师范”,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成了“一级师范”,主要是本科一个层次,小学教师培养基地出现缺失。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