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虎导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2948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虎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虎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虎导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泰三中说虎导学案 班级 姓名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2.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3.学习文中通过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及“说”的文体特点。4.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学习重难点:1.疏通文章,理清结构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子。 2.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旨。3.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理解运用比喻的方式进行说理,即借虎喻人。 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啻( ) 爪牙 ( ) 食( ) 于虎 怪哉( )2.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_、可以_,

2、都是用以陈述_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的_大致相似.。3. 刘基,_文学家,政治家。 字_,晚号_,谥号_。博学,通天文,兵法。辅佐_创立明朝,谋划策略,建立制度,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4.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之: 于: 不啻:(2)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利: 而:(3)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食于虎:(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恒: 寝: 处:(5) 而人用物。 物:(6)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故:(7)皆虎之类也, 类: (8) 何足怪哉? 足: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

3、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探究案1.第一段说明了人被老虎吃掉的原因是什么?2.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3.第二段的寓意含有哪两方面内容?4说虎其实不是说“虎”,而是说“人”。文章表明核心道理的最关键的两个字是什么?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虎一文的论证结构,并说说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本文对创建功业者、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告诫?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训练案1说明下列例句中之字的用法。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则人之食于虎也。 故人之为虎食者。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2.写出五个有关虎的成语3.课外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A解释加点词语 食 长 然 皆 故 遂 子 走 B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5)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C.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D.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E.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反思: -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