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41998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姓名:XXX部门:XX部Your company name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度一、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省、市及区的要求,结合镇实际,制定镇人口管理工作 制度与规范,建设镇人口管理信息库,采用自主采集,部门交换,信息 整合等各种方式,实现人口信息的及时更新,形成适合本镇实际的人员 人口个案数据和流动人口个案数据采集及变更工作机制,推动与公安、 民政、卫生等部门的人口信息交流与共享。基本建成标准统一,管理规 范,覆盖全部人口的个案信息库,建立人口信息化应用程度、数据、资 源开发利用能力,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二、主要内容1、统计口径。全员人口信息。

2、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管理统计对象为常住本地及户 籍在本地的所有人口,以户为单位进行统计登记。流动人口信息。离开本镇市区域30 日以上(流出人口),流入现居 住地 30 日以上(流入人口),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流动 人口和随其一起流动的未成年人口。其中:市区与区之间人户分离人口 及婚嫁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服现役、中等以 上学校在校生等人口除外。2、主要项目。全员人口信息。主要项目包括:现居住地址及代码、户籍地址及代码、门牌号、户编码、联系电话、居住类型、姓名、与户主关系、性别 身份证、出生日期、户口性质、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建卡日期 退出日期、退出原因、配偶

3、姓名、配偶身份证、父亲姓名、父亲身份证、 母亲姓名、母亲身份证、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 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 等。其中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日期、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 扶助制度日期、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日期等信息项可从省育 龄妇女信息系统、奖励扶助信息系统中自动获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家 庭户信息、户籍所在地地址、公民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文化程度、 户口性质、流动原因、流出(返回)日期/流入(离开)日期、婚姻状 况、联系电话等12 个;家庭户信息项目包括:是否家庭户流动、(已婚 人口

4、)配偶是否随同流动等2 个。3、数据标准。 全员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关于印发全员人口个案管理信息系 统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的通知(人口厅发XX59号)、育 龄妇女信息系统(WX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代码国家标准、人口 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省人口和计划生育 综合信息平台相关代码等现有标准执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数据标准按照全员人口管理基础数据结构与分类代码(试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ZS、基础数据结构及分类 代码国家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应用管理规范(试行) 等现有标准执行。三、工作流程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程一般为:信息采集与变更、信息录入与 上

5、报、信息汇总与分析、信息接收与下载、信息审核与监控等。1、信息采集与变更。初次信息采集。 村(居)委会按照统计口径和指标的要求,参考公安、民政、卫生、 劳动保障、统计等部门帐册、户籍等资料,集中时间入户调查,采集核 实修正人口相关信息,认真填写人口信息登记表。变更信息采集。 人口变更信息的采集依靠系统自采,部门共享获得,村级根据信息 进行核实、修正,保持信息收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2、信息录入与上报。经核实无误后,由(区)组织人员负责将个案信息录入人口管理信 息系统;以部门共享等方式获取的相关信息,经确认后再入库,数据录 入变更一般在每月5日前完成,通过信息网络上报区人口管理信息系统。3、信息汇

6、总与分析。 接收到信息后,镇级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与查询,生成相关报表及 各类分析表。4、信息接收与下载。通过信息网络,镇定期上报各种人口信息统计报表和流动人口个案 信息,定期下载国家颁发的跨省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并由镇级流动人口 管理人员核查后再反馈区级人口管理信息系统。5、信息审核与监控。采取层级负责的方式,对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质量监 控。镇规划统计人员加强对信息采集、录入、上报等环节的监控,提高 信息准确率、上报及时率、信息完整率,确保数据质量。四、工作安排1、建立组织。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 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社会事业中心副主任、派出所所

7、长任副组长, 由财政所长、民政助理、镇统计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企 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五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人口 计生线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按联系的村(居)分片包干负 责。各村(居)由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全体村(居)干部参加,并 分片包干。调查员队伍的建立。各村(居)应按不多于300 人一个调查员的要 求配备调查员。调查员必须符合工作认真、字体端正、熟悉调查组人口 情况的要求,最好是退休教师、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每村(居)落实数据录入人员一名,必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电脑操作熟练,工作责任心强。2、时间部署。年初步建立人口管理信息工作制度,基本完成全员人

8、口信息和流动 人口信息的采集。镇制定方案,组建领导班子,选调信息采集员。完成信息采集。完成数据录入、修订,并初步运行。健全完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各项制度,正常运行人口管 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人口数据库,利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开展相 关分析及宏观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3、考核奖惩。镇建立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区镇对各村(居) 人口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进行百分考核,得分 95 分以上为一等奖,90-94.9 分为二等奖,85-89.9 分为三等奖,85 分以下不得奖。其中信息采集工作 占 60 分,在 11 月 20 日前完成并通过验收的此项工作占 60 分,在 11

9、月 20 日后完成的,每迟一天扣1分。信息质量占20分,主要考核数据项 登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人口信息登记表的工整性和美观性;信息录入 占 20 分,要求做到及时录入,准确无误。具体以区、镇考核登记为准。这次调查采取以奖代补,根据考评总分、评出一等奖3000 元、二 等奖2500元、三等奖XX元,一等奖不受名额限制。五、工作要求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建设人口管理信息系统是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是新时期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是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 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村(居)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把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

10、内 容。各村(居)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2、制定规范,认真实施。各村(居)要按照省、市、区、镇的统一要求,结合各村(居)实 际,制定具体工作步骤,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立即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 展全员人口信息和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的采集、录入、审核、上报工作, 把人口信息采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采集信息准确率。3、强化质量,加强监督。信息质量是系统的生命,建立数据评估制度。镇对上报数据要进行 分析和评估,切实把好质量关。定期进行各种抽查,检查并考核系统质 量。4、加大投入,提供保障。镇政府切实保障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将采集信息、培 训维护等相关经费纳入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预算。要加强对村 (居)人口信息采集人员的配备和培训,提高信息管理的业务能力与工 作水平,切实保证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THANKS谢谢您的阅览仅供参考第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