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19145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学计划第二学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一地理教学支配其次学期2019高一地理教学支配其次学期一、指导思想:仔细实行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深厚的学习爱好为重点,深化了解学生状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基本状况:本学期我校高一年级共有教学班18个,18个班分为二个层次,8班和12班是试验班,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年级的优秀学生,但他们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学理科,其余的16个班的学生为平行班,支配外的比例大,学生成果悬殊大,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在上学期期未考试中,就有相当一批学生没有及格。而本期6月份面临的高一年级

2、模块考试将会有相当大的困难。依据教研组支配制定的整体目标,力求一次性合格率为95%以上。三、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学问,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实力,获得新学问的实力,以及沟通合作的实力。四、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期教材以人文地理为主,包括: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探讨以人类为中心的地理环境;从这一点看,在地理教学中参透环境教化应当是教学重点之一。教材除了

3、学科理论外,增设了活动设计、探讨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配备了不少案例,这些案例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时间的真实写照;因此,学生思索、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去视察、体验、判定和推理也是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五、教学措施:1、做好上下册中学地理教材的连接工作中学地理下册是在中学地理上册的基础上进行的,上册地理学问的缺乏必定会影响到中学下册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学问逐步复习到位,从而克服上册地理学问不足的问题。2、科学制定地理教学进度教学进度的支配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

4、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我在参照以前的教学进度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工作上的实际状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探讨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1、时间支配3月1日-3月20日第五单元3月21日-4月17日第六单元4月18日-5月15日第七单元5月16日-6月19日第八单元2、工作支配高一地理备课组由5人组成,集体备课和习题配置由两人分工完成,其中单周由何文臣作中心发言人,双周由杨应才作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打算,按规定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好学案导学,习题原则上每节一篇(主要利用学案),单元结束后出一套综合练习题。习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由集体备课时探讨确定,每节上课前保证打算妥当,以免上课时奢侈时间。学案要经

5、过仔细的选题,避开错题和偏题的出现。3、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实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育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实力、记图实力和再认再现实力的培育。坚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其次语言的思想。4、依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六、有支配、有步骤地完成各阶段性目标:本学期共支配四次大型考试。第一、三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念。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殊是识记性学问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学问作为考查的重点,对

6、理解性学问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念,月考成果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果。其次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念和学习地理的爱好,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学问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学问,考查中仍以识记性学问为主,增加肯定比例的理解性学问,创建肯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四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接着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并且有支配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果。学问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育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学问实力和应试素养,确保期末取得好成果。七、切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

7、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探讨,作出有益的补充,最终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阅历,相互沟通,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果。八、收集有效信息,科学处理教材:老师通过研讨教学大纲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学问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详细的学问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约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成果。九、教学上应突出做好的几项工作:1、重视基础学问的教学重视基础学问

8、的教学是高考命题一贯的原则,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基础学问的同时,全面地考查考生的各种实力。基础学问是理解问题、思索问题的重要工具;基础学问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学问是工具、学问是依据,学问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学问要围绕问题、围绕新材料、新情景重新整合。2、重视主干学问的教学重视主干学问的教学,强调对学科主干学问的考查是对考生多年来刻苦学习文化基础学问,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实力的激励和敬重;强调对学科主干学问的考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秩序;考试内容的覆盖面,首先应当考虑主干学问、重点学问,然后再考虑其他;强调主干学问是在选材上留意所考查的学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重量;强调主干学

9、问是指试题的新情景、新材料、新角度的落脚点必需落在学科基本内容和主干学问范围内,不刻意追求学问的覆盖面。3、重视学问网络的教学每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科学问的体系、框架和网络;每一个学科的学问都有它内在的联系和自身的规律;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我编织学科的体系、框架和网络的过程;学问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学问积累、梳理的过程。4、坚持学问的三点论:学问点、连接点、生长点强调考查主干学问不意味着让考生死记硬背学问点,而恰恰是强调要建构学科学问的框架、体系和网络;命题强调学问的内在联系是指围绕新问题、新材料、新情景要重新整合学问,形成解决问题的学问系统;高考命题是在学问交汇点上命题;高考命题既不为听从主题而牺牲学科主干学问,也不为听从主干学问而肢解主题。5、坚持以实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突出实力的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从学问立意向实力立意的转变是高考命题的改革重点;考查实力特殊留意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改变有科学意义的,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相连接的那些实力。以上是高一地理组的教学工作支配,定有不足和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指责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