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自然特征与农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41818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1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1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1自然特征与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1自然特征与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自然特征与农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2. 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目标)3. 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1. 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础目标)2. 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目标)教学重点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教学难点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活动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2、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 1至4。明确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1. 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一线以北,东临海和海。2. 地形:以和 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平原和平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3. 气候:地跨我国的 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4. 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板书)1、范围重点请学生指

3、图课本 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 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请学生指图课本 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形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 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完成后,

4、请学生指图讲解。1、读下图(课本 P10图6.5 ),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弋担/X降水就/董常齐齐哈尔石靈庄气謳/T祥水尺/老米延安(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以判断三,气候特征地的气候类型是(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3 )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 带和 带,大部分气候属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C以下,冬季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 C以上,夏季。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属于 区。降水季节分配 ,主要集中于 季。小结:气候以温带季

5、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 北差异和东西差异。(板书)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 5、6两题。【北方地区的农业】5 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 。主要种植 、等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在书中做标注)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 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 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2、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 其影响:(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 温变化和降水特点。(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影 响?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