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416054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和模拟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揭示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所谓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物质的质量; (4)推论: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从微观角度上说就是分子再分,原子重组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必然相等。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可以归纳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巩固练习】1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数目 D各物质的总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铁生锈后其质量将 ( )A增重 B减轻 C不变 D无法判断3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3gC和8gO2生成11 gCO2 B2gC和4gO2生成6gCO2C4gC和5 gO2生成9gCO2 D5gC和9gO2生成14gCO24“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

3、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 A. C4H4O8 B. C2H4O4 C. C2H2O2 D. C2H2O4光叶绿素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 淀粉+氧气,据此可知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碳、氢 B碳、氧 C氢、氧 D碳、氢和氧6.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原子的种类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物质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A B C D 7.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 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已

4、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Q的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 g ZC、该化学方程式中Q与X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D、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 1:18. 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2:1 B3:4 C12:11 D1:19. 3g镁在3g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 )A小于6g B大于6g C等于6g D以上都有可能 10.下列能正确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是( )AFe +

5、O2 FeO B3Fe + 2O2Fe3O4 C 4Fe + 3O2 2Fe2O3 D6Fe +4O2 2Fe3O4 11. 用托盘天平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时,药品必须放在( )A托盘上 B纸上 玻璃器皿中 D铁盒上12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BP CS DH213. 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探究活动中,陆红同学在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 B天平不平衡 C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锥形瓶的瓶塞会被冲出来14下列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大 B纸条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纸条

6、质量小C湿衣服晾干 D蜡烛燃烧越来越短15. 在2A + B2 = 2C 的反应中,C的化学式为 ( )AAB BA2B2 CAB2 DA2B16. 由化学方程式CxHyOZ + 5O2 = 4CO2 + 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 B2、4、1 C4、8、2 D4、4、117. 已知反应 A + B = C + D且 A 与 B 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4 : 3,若反应后生成C和D质量共2.8g ,则消耗的反应物B为 ( )A0.3g B0.9g C1.2g D1.6g18 已知A、B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则该

7、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2B3 BA3B2 CAB3 DA3B19 由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 )A1、2、3B2、4、1 C4、8、2D4、4、120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A ,推断A是 ( ) A单质 B纯净物 C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D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以2H2O=2H2+O2为例)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1) 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 量

8、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 粒子方面: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加热氯酸钾为例)知识点四: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2KClO3KCl+3O2,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2KClO3=2KCl+3O2(二)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

9、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为5,把短线改为等号,写明条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三)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Fe+H2OFe3O4+H2,Fe3

10、O4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Fe3O4+4H2 【注】本实验中H2O必须是气态,所以H2不标气体符号。(四)归一法: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做法:选择化学方程式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设它的系数为1,再依次推断。 第一步:

11、设NH3的系数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应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别转移到NO和H2O中,由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总数推O2系数【巩固练习】点燃1对于方程式 4Al3O2 2Al2O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 ( )A铝加氧气等于氧化铝B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C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D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等于2个氧化铝分子2ng氯酸钾和2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固体mg,则放出氧气的质量为 ( )A(nm)g B(m2)gC(m2)g D(n2m)g3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有物质总质量(m)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 ( )m(g)t(分钟)m(g)t(分钟)m(g)t(分钟)m(g)t(分钟)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