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41294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学重点知识点整笔记第一章 绪论统-; 人本主义心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学的研究方法 :1.学校教育心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 学校教育心学的研究范围 :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学认识 ; 学习的基本论 ; 各种类型的学习; 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影响学习的主要心要素 ; 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评定3. 学习学校教育心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在科学的基础上。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解 ; 学校教育心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论和方法基础4. 简述教育心学的发展历程 :从 19

2、03 美国桑代克创教育心学开始,到 20世纪 80 代 ,教育心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190320世纪20代):主要是桑代克 论占据统治地位, 出现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学 ; 过渡时期(20世纪30代 50代):体系越来越宠杂, 但无真正突破;发展时期(20世纪50代80代):发展显著,出现 几个著名的教育心学家及各自的代表论: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论; 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论; 加涅: 学习的条件 , 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奥苏贝尔: 教育心学 , 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 的论 ; 安德森:现代为主义教育心学专家 ,1974与富 斯特合

3、著教育心学 :教和学的科学5. 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学的发展趋势 : 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认知心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 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 学校教育心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 性 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活动的表现; 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间接解被试者的心 活动; 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 从心学角进分析总结; 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 目的而控制和变某些条件 ,以观察被试者心活动的 表现; 实验室实验法 :在特设的心学实验室中 ,按照研究 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某些条件 ,以观察被试者心活动

4、 的表现; 临床个案法 :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尽的观察、评 与操纵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现代心学的教育观第一节 对学校教育的心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发 展入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发展的一方面。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 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 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 的过程。影响学生个体心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终身教育;自我教育三

5、、教学与课:么是教学 :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么是课 :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 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 :一段 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有效教学的指标: 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师生均有方向感; 有人愉快的气氛 ; 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个别学生得到照顾。第二节 学生和教师一、学生群体心特征 :学生及学生群体:1. 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 学生班集体具有 育 人的目的

6、性; 组织的指性 ; 成员发展的相近性 ; 活动的整体性和独性相结合; 伙伴关系的平等性 ; 教师的影响性。 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形核、形成、发展。2.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 :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也无需批准,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空间因素、类 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 :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 破坏型;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的 依赖性、有较突出的领袖人。怎样解非正式学生群体 :莫诺的社会测法 : 填写调查表(问卷); 根据调查结果制出矩阵表; 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怎样看待和处学

7、生非正式群体 :承认,解 ,研究它,因势导 ,正确处 ,引导其发挥积 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后果。 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素质 ; 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 ,特别是领袖的工作 , 以限制其消极作用,争取转化为积极作用; 对破坏性团伙,坚决拆散。二、教师心 :教师角色: 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所经常进的那些典型为的概括。 教师角色:教员; 学生模仿的榜样 ; 课堂管者 ; 办事员; 团队活动领导者 ; 公共关系人员; 学习 与学习者; 社会心工作者和临床心学家 ; 父母; 权威人物。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美国, 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翁 罗森塔尔效应或

8、皮格马翁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 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 对学生言的要求当 ; 以大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 ; 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 缺乏处问题为的技巧 ;课堂上的讲台效应 :课堂上 , 台上台下师生虽处同样的客观情景 , 但其心 感受却各相同 , 如台上师扫视学生 , 自己并觉得 在刻意盯着听讲者 , 但每位听讲者可能感到师在专门 看自己。教师角色的心特征 : 热爱学生 , 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学习兴趣浓厚, 提高自己的愿望强 ; 思维灵活, 注意客观分析; 观察敏锐, 善于解学生 合格教师的心品

9、质 :1. 教师应具备的能 :课堂教学能 ; 组织班集体 能 ; 解或研究学生及进家长工作能。2. 表现在情感、意志及其他方面的能 :忠诚教育事 业, 稳定的专业气质; 稳定的情绪, 好的师生和同事 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信格;公正 自私。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技能: 优的课堂教学为 ;解学生。(虚心、敏感性、 移情作用、客观性); 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解自己。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想的 ;最欢迎的 :教师教学中的习惯 :课堂师生交往的心学策与技巧 :1. 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和特点: 是一种正式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是一对多式 交往;2. 建好师生关系的心学原则: 要把教师的需要解为学生的需

10、要 ,要把教师的 焦虑和情绪转移给学生 ,防止对学生的偏见; 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3. 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4. 课堂的促进师生交的技巧。5. 课堂交往障碍 :课堂语言障碍 ; 课堂交往中的心 障碍 ; 角色地位障碍; 交往技能障碍; 课堂结构 障碍;第三章 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学分析第一节 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普遍价值观: 承认与社会相结合的人权 ; 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 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 ; 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 持解和宽容态 ; 关心他人; 团结互助 ; 事

11、 业心; 创造性; 尊重男平等 ; 对环境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要有责任感。学习的四个层面:自尊; 生活技能培训; 学会怎样 学习:具备特殊的学术能、体能和艺术能。 学习的三重目的 :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 ; 培养综合概技能 ; 培养个人技能和态。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支柱: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 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 , 引导学生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 发展智上的忠诚。第二节 教师发展的方向一、教师的责任: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2、1. 对师德提出高要求。 (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 取心)。2. 对教师的能和作风提出全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 要求。 ( 要有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高尚的 情操、丰富的想像 )。二、未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1. 教师多的是作一名向导和顾问 ;2. 并非全部教育在学校中进。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专业化 :但要胜任所担任的教学工作 , 具有相关学 科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 , 能知道怎样解、关心和 教育学生 , 怎样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 , 以创设适 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环境。 (即专业能 )。 教师 应遵循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为规范 ,在思想 和为上作学生典范 (即职业道德)

13、。人性化 :足全面育人的需求 , 形成具人情味的新人 道主义态。 (爱护、关心、体贴)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心学论和方法一、有关概和背景 : 教学过程:指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为朝着 教学目标规定的方向, 产生持久的变化的过程。教育目标群体系: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 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作么的一种明 确的、具体的表述(也称为目标 )。泰 , 当今学习 (或为 )目标之父。二、教学目标的心功能 :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激励作用 =效价X 期望; 聚合功能三、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价值性标准: 指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 可能性标准; 低耗性标准; 丰富性

14、标准; 就高性标准。四、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马杰,1962,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要素 :说明具体的为 ;(做么 )。说明生产上述为的条件 ;(怎么做)。指出评定上述为的标准 ;(做得如何)。改进的学习目标描述:(A,B,C,D模式学习目标)。 明确教学对象;(Audience)。 通过学 习 后, 学 习 者应能做 么 , 即为;(Behaviour)。 上述为在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onditions)。 规定评定上述为的标准 ;(Degree)化过程。 ( 发展是可逆的 ) 。 成熟主要是指由于受遗传制约的强内部过程的变化 而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 (成熟是指生上的 )。二、发展的方向与顺序: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经成熟方向一致的梯。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远的脚步发展 , 叫头 尾梯。五、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发展, 叫近末梢梯。对象与为描述 :为的描述应具有可观察特点 ; 描述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短语。条件的表述: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包括: 环境; 人; 设备; 时间; 信息; 问题的 明确性。标准的表述:标准是指作为学习结果的为的可接受的最低衡依 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