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409874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第二框 创建新集体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顾小学班集体的特点,通过讨论提出大家的努力目标;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树立班级主人翁思想,发挥所长奉献集体;通过姚明和中国男篮的例子和个人与集体进行类比,使学生理解在班集体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2、引导学生明白创建优秀的班集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每位同学都要发挥所长,团结协作,为班集体的建设作出自己的努力,培养集体主义观念。目标达成:让学生共同生成一个集体建设的目标;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同学

2、将课下找到的关于友谊方面的格言展示给同学。【创境激趣】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班集体中?【自学导航】 1、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讨论共同的目标对创建一个良好班集体的作用。2、你有哪些特长?能在创建一个良好班集体中发挥哪些作用?3、阅读第8页教材事例回答问题。4、团结对创建一个良好班集体的作用。5、如何创建新集体?【合作探究】 请你仔细观察所在班级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然后对班级的建设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班级优点班级缺点我的建议【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1、最近由知心姐姐负责的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问卷调查,在问到中小学生“你是否主动找老师说过话?”时,结果显示有七成以上的中小学生害怕与老师主动交

3、往。专家认为,师生交流意味着老师和学生相互获得更多的信息,增进相互的了解,并由此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很有好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主动找老师说过话?(2)你认为建立真挚的师生友谊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3)你打算怎样与老师发展真挚的友谊?【强化训练】 1进入新的学校,要创建新的班集体,你认为以下建议中哪一项不正确?()A树立共同的目标B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C团结协作,互助前行D只要每个同学都是最优秀的,那么班集体自然就是最优秀的2进入中学后,一切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取得好成绩,以下你认为不合适的是()A不管环

4、境如何,只要闷头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B尽快了解新学校C尽快认识新同学,建立新友谊D尽快熟悉新老师,融入新的班集体3、“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中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需要()A用全面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升入中学后面临的一切问题B升入中学后,只要随大流就可以完成中学适应C只要进入小学同学多的学校和班级,就自然完成中学适应D只要学习好,自然就能完成中学适应4在制订中学生活计划时,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制订计划力求具体,避免笼统、含糊B设计内容和采用方法要符合自己的实际C计划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遵守学校校规、与同学关系等D随大流,照抄别的同学的计划(二)是非判断题1、一个班级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2、在班级中,只要我们每个人是最优秀的,那我们的班集体就是最优秀的。()【归纳总结 】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集体,并养成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板书设计】 二、创建新集体1、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教学反思】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