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40987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制造与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作者:暂无来源:上海信息化 2016年第1期文张震玮面对发展理念转型带来的需求和压力,通过对自身的改造升级,走向智能制造成为传统企 业进一步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产业技术驱使下,新的信息技术如何助力和推动整个产业转型 和发展,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从业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万物互联等概念的不断兴起,为大众带来无限遐想,在普遍的认知 下,似乎物联网无所不能。然而,要真正实现物联网为我所用、为传统企业所用,进而成为传 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动力,还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三种模式支撑智能制造在物联网应用过程中,不仅包括RFID、芯片标签读写器、可穿戴设备等基本

2、的终端硬件, 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有线、无线方式完成连接,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相互连接和 有机交互。而且这种交互并不是空泛、机械的交互,而是结合了一定的应用场景,结合了一定 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模式,才能真正达到有效交互,真正实现物联网的系统化和可用性。许多传统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型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借助物联网的 技术力量,实现管理、生产、销售的智能化。但是,单纯的传感器使用和数据收集,并不能有 效达到传统企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加物联网应用环节的成本。要想真正让物联网 技术服务于传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需要在改造前充分分析自身企业特点,通过基于物联网云 平台的“技

3、术架构+应用+模式”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才能让物联网真正发挥作用。这一整体解决方案背后实际上有三种模式支撑:第一种是技术模式,即以RFID为核心的基 础硬件,结合其他硬件和物联云平台技术;第二种是作为技术支撑的模式,即背后结合了智慧 物流、质量管理、健康管理等特定应用场景的业务模式;第三种是贯穿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线 上线下、生态圈的商业模式。这三种模式有机结合,才能使企业推广的物联网应用真正能够落 地。因此,智慧制造的真正落地,也要这三种模式进行有效的支撑:采用特定的支撑生产企业 的终端、RFID标签芯片读写器、专用的企业级的云平台技术,为技术模式进行支撑;将上述技 术支撑和生产企业的特定应

4、用场景相结合,如接入业务流、接入ERP、接入生产制造过程,形 成应用模式;对这些生产业务过程中收集上来的数据,须进行有机处理,结合到企业中去,用 以提升生产效率、市场水平、流通水平,形成商业模式。这就是运用三种物联网模式达到的智 慧制造效果。智能制造解决传统企业运营难题目前,传统企业运行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生产过程不透明。由于缺乏足够的标签和硬件采集终端,大部分的传统企业,在生 产制造、仓储、物流等环节,没有及时收集许多有价值的数据。第二,无法实时的展现和互联。数据收集不力,导致生产过程没有办法优化生产结构和系 统,因此会出现经常缺货、生产没有办法动态调整乃至无法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

5、制,企业阶 段性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等情况。第三,信息孤岛。对于一个传统企业而言,它可能建立了生产、管理、物流等相当多的系 统,这些系统各自运作相对完善,但系统之间的连接,大多不够成熟。这些系统运行的大量有 效数据,长时间散落在企业的各个独立环节之中,只能指导局部的企业运转,甚至没有任何用 途,造成数据浪费。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的智能制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制造现场和企业 运转的多个环节,数据收集和透明化策略,可以实现运转的透明化;其次,可以真正让企业的 各个环节衔接起来,从而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企业调控,完成生产计划动态调整等活动;再次, 可以有效把握企业运转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预

6、测、事中监控、事后调整。此外,从生产和物 流角度看,用 RFID 技术还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的效率大大提高,解决停工待料等相关问题。形成智能化特点的智能制造状态,还需要利用物联网的技术把这些数据有效地连接起来, 从而为企业生产和市场推广带来更大价值。全新视角助力传统企业升级为了更好地提升物联网在传统企业的应用水平,提升物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企业智慧化改造 的推进作用,上海瑞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章”)提出了全新视角的技术来全景 匹配智慧制造的发展,所有的应用最终目标都是围绕数据展开,共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是最 核心的RFID的标签芯片读写器,以及一些专用的物联网传感器和终端;第二层是物联网

7、云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各个终端进行有机的控制和管控,能够及时地采集数据,并进行大数据的 处理分析;第三层和第四层,则结合企业产业链和企业实际形成具体的应用;第五层即物联网 的最终方向,是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有三种能力引擎,分别为M2M能力引擎、电信能力引擎、网络服务能 力引擎。基于这三个引擎之上可以快速地构建各种物联网的应用。而在这些平台上产生的数据, 会被放到大数据模块中,从而对企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数据和服务。因此,完全可以认为物联 网是“互联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具体手段,只有通过物联大数据才能给传统企业的升级改造 带来更大的价值。在瑞章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已

8、经产生了不少典型案例。在一个生产车间的案例中, 应用了电子看板系统、RFID技术,可实现与设备的实时对接,并实现工序数据采集。传统企业 有大量资产,资产的盘点和定位具有一定的难度,瑞章提出了基于RFID的资产管理方案,对传 统企业资产进行了定位,即把人车动态的资源纳入到管理当中去,进行实时的定位和监控,从 而实现了动态的资产管理。而把定位和一些专用的物联网设备结合起来,又成了另外一种应用。如在一家钢结构企业 的无人车间,以前钢结构的物料管理采用的是条形码,时间久了条形码就变得暗淡不清;物品 堆放信息不清楚,用料多少也不清楚,不利于生产管理和仓储管理。同时,在这家无人车间中, 吊车如果抓锴一次钢

9、卷就会浪费 8分钟,而编码不清、堆放混乱等,又会大大增加错误操作发 生的概率。瑞章针对该钢结构企业设计研发该企业内部的物联网平台,每个钢卷用料多少、堆 放位置等都有实时的记录;而且在应用了 RFID定位技术和专用的识别器后,大大提高了吊装环 节的精准率,降低了误操作概率,减少了时间成本的浪费。以上案例,可以从侧面证明,传统企业向智慧制造升级改造,一旦选用了物联网的技术手段,一定要充分研究企业自身特点,做到三种模式的结合,通过更多的专门提供物联网综合解 决方案的公司来实现。相信众多信息技术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服务更多传统企业的升级改造,同时在智慧制造领 域不断尝试、探索和深耕,必将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物联网支撑技术RFID: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主要起“使能”(Enable)作用。传感网: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 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小、速度和方 向等物质现象。M2M: M2M涵盖了所有在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M2M应用市场正 在全球范围快速增长,随着通信设备、管理软件等相关技术的深化,M2M产品成本下降,M2M业 务将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