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40884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左传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品位其语言特点。 2、坚持边读边译,积累语言材料,增加感性知识。 3、导学本文,让同学们切实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重点难点 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第一课时材料积累 1、左转本文选自左传。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史实,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2、秦晋围郑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

2、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3、积累文言字词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秦军氾南( ) 佚之

3、狐( ) 夜缒而出( ) 无能为( )也矣 共其乏困( ) 杞子逢孙( ) 阙秦以利晋( ) 失其所与( ) 秦伯说( ) (2)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晋军函陵( ) 既东封郑( ) 烛之武退秦师( ) 越国以鄙远 ( ) 与郑人盟( ) 且贰于楚也( ) 4.朗读课文注意断句: 晋/军函陵,秦/军犯南。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读译课文 ,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串讲课文1、2节】【质疑探究】一、分析第一段:1.“侯”“伯”是什么样的职位?(第一段包含什么

4、文化常识?)2.晋侯、秦伯为什么围攻郑国?3.你认为晋军和秦军出兵的理由是否正当呢?4.作者开头指明原因有何用意?二.分析第二段:1.这一段作者既有对烛之武的直接描写,又有对他的间接描写,请指出来。2.为什么不直接让烛之武出场?3.从烛之武的出场中,可以看出郑伯是个怎样的人?【重点文言知识】实词:1.烛之武退秦师 2晋军函陵 3是寡人之过也虚词:以、于、之句式:1、 以其无礼于晋2、 且贰于楚也3、 佚之狐言语郑伯4、 晋军函陵5、 是寡人之过也【课后作业】1. 预习3、4段。第三课时【课前预习】读译课文 ,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 【串讲课文1、2节】【合作探究】一、分析第三段1. 学生齐读第

5、二自然段烛之武的语言,并思考:烛之武是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的?二、分析阅读第四段:1.晋文公的性格在最后一段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烛之武人物形象烛之武形象分析。四、全文重点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夫晋,何厌之有 (4)秦伯说,与郑人盟 (5)失其所与,不知 (二)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三)一词多义封 :(1)既东封郑( ) (2)肆其西封( )之 :(1) 唯君图之 ( ) (2)子犯请击之 (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臣之壮也 ( )其: (1)君知其

6、难也 ( ) (2)吾其还也 ( ) (3)以其无礼 ( )以: (1)敢以烦执事( ) (2)以乱易整 ( )(3)以其无礼 (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夜缒而出 (3).朝济而夕设版焉 2名词活用作动词(1).晋军函陵 (2).越国以鄙远 (3).既东封郑 (4).与郑人盟 3动词活用作名词(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动词的使动用法(1).烛之武退秦师 (2).若亡郑而又益于君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共其乏困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因人之力而敝之 (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省略句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辞曰:“臣之壮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五.【拓展延伸一】阅读课后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思考:1、 烛之武退秦师是否只是凭借其高超的言语技巧?烛之武退秦师的背后隐藏着什么?2、 你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除了学习,你还需要提高什么?六、【拓展延伸二】1、你的同学小明,不喜欢穿校服,请模仿烛之武的谈判技巧,劝说他穿校服。七、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