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405648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施工方案】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深茂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DK290+200DK318+800)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深茂铁路JMZQ-7标工程指挥部二一六年五月目 录1、工程概况12、编制依据13、施工要求及工艺13。1 施工要求13.2 施工工艺23.2。1测量放样23。2。2钻机成孔33。2.3成孔检查33。2.4钢筋笼安放33.2.5桩基础混凝土浇筑33.2.6承台、CP辅助立柱钢筋笼连接43.2。7地上部分立模43。2.8预埋地脚螺栓43.2.9接地端子焊接43。2。10接地角钢的安放43。2.11浇筑承台混凝土53。2。12养护及外露螺栓保护54、质量控制与

2、检验54。1质量控制54.2质量检验65、施工注意事项66、质量保证措施76。1 质量目标76。2组织保证措施76。3制度保证措施77、安全保证措施87。1 安全目标及要求87。2 安全保证措施88、环境保护措施128。1 环保目标及要求128。2 环境保证体系128.3 环境保证措施14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一项目部(阳江段)全长28.6km。路基段落H型钢柱基础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ZJ)、分为ZJB-1、2、3、4四种类型。下锚拉线基础为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LXZJ)类型。拉线基础的选型应和钢柱基础类型配套使用:如拉线干

3、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LXZJ)对应H型钢柱的干作业法钻孔灌注桩基础(ZJ)。2、编制依据1.接触网H型钢柱(通化(2008)1301)2.电气化铁道设计手册(接触网)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9.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10。新建铁路

4、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JMZQ7标段路基上接触网H型钢柱基础施工图等相关设计文件11.现场施工条件3、施工要求及工艺3。1 施工要求施工前应对设计要求进行明确,接触网基础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预埋件位置及数量、结构尺寸的允许偏差等关键参数必须清楚明了,所使用的预埋件要有检验合格证书方可使用,试验室应对现场的钢筋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试验性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接触网支柱基础分为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为了保证接触网支柱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施工便利,初步选定按照地下部分先定位、先浇筑,地上部分后立模、后浇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以期达到预埋螺栓组定位准确,基础外露部分整齐、美观的效果.3.2 施工工艺

5、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详见下图。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流程图3。2。1测量放样技术人员应对施工段落内的所有接触网支柱基础及拉线基础的设计里程位置进行统计,建立台账,然后书面交底于测量人员.测量人员按照交底的里程位置,对接触网基础中心位置进行准确放样,必须先复核轨面标高、侧面限界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靠线路侧接触网基础侧面与邻近线路钢轨侧面之间的距离按450mm设计,误差5mm,普通支柱按线路中心距基础中心3.35m,锚柱按3.45m。见深茂铁路江茂段先期施工段(DK318+800-DK341+000)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交底文件,并在基础的大小里程及线路中心方向各放置一个辅助定位点(距

6、离基础中心点70cm),记录辅助定位点的里程、距离、标高,书面交底技术人员。所有定位点必须用铁钉、红漆作出显著标示,同时技术人员应对测量放样的定位点进行现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3。2。2钻机成孔成孔采用旋挖钻机挖孔.承台顶面标高=为设计轨面标高-0.45m,桩顶标高=设计轨面标高1。65m。轨面标高由技术人员计算,测量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ZJ-B1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8m,土壤内摩擦角为1520;ZJ-B-2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5.2m,土壤内摩擦角为2030;ZJB-3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4。2m,土壤内摩擦角为3040;ZJB4型直孔基础设计深度为3.4m,土壤内摩擦

7、角为=40.钻到设计深度后,必须在孔底处进行空转清土、然后停止转动,提出钻杆。孔桩开挖到位后,人工开挖修整上部的承台基础,同时清除孔底的松土.弃土在钻孔完成后立刻清除运走。成孔后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灌注混凝土,应对孔口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孔内,且对孔口做好标识,做好防护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钻孔时应注意保持孔口的垂直度,需使用铅垂线吊线检验。同时要控制孔径,避免超挖。3.2.3成孔检查钻孔深度到位后,应对孔深、垂直度、孔位进行检验.钻孔深度和垂直度测定:用测绳(锤)测量孔深,孔深应满足设计要求;用吊绳测定成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应由人工进行修孔,直到符合设计要求。孔位检验由测量人

8、员进行检查.3。2.4钢筋笼安放钢筋笼加工。钢筋笼采用集中加工,由技术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施工人员按交底作业。钢筋笼就位。钢筋笼检查合格后,运送到工点,绑好混凝土垫块,下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垂直吊入,缓慢入孔,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进行固定。钢筋笼在起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钢筋笼深入承台不小于1米.3.2。5桩基础混凝土浇筑采用C30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如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下料至孔底,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尤其是边角等位置应加强振捣。控制好桩基础顶面混凝土的标高。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对外漏地脚螺栓先图黄

9、油防腐,再用黄胶带进行包扎,最后用硬塑料套管进行固定包封防护。混凝土浇筑完后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3.2.6承台、CP辅助立柱钢筋笼连接根据设计要求,CP辅助立柱与接触网支柱基础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因此在施工完基础的地下部分后应开始着手CP辅助立柱的施工。首先测量放样定位CP辅助立柱的基础位置,人工持风镐进行开挖,同时按相关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笼绑扎。按照图纸要求将CP辅助立柱钢筋笼与接触网支柱基础的钢筋笼进行连接。3。2.7地上部分立模为保证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应专门制作模板进行地上部分的浇筑.模板在安装前应进行检查,检验合格的模板进行清洁并涂刷脱模剂。模

10、板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断面形状尺寸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固定模板。3.2.8预埋地脚螺栓定位板制作。定位板用槽钢制作,设两排螺栓定位孔,可通过上层的螺杆调节定位板的高度。定位板可水平、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地脚螺栓的精确定位。螺栓组预埋.支柱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90mm,拉线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00mm,定位装置放置在模板上,将每根地脚螺栓通过上下两个螺母固定在定位板上.使每组六根地脚螺栓与定位板成为一个整体。必须使用双层定位模板.粗调。利用辅助定位点将定位板与螺栓组整体对中,然后通过上层的螺杆调节定位板的高程(定位板高程即基础顶面高程)并保证螺栓的外露长度,高程到位后调节定位板的水平,确认

11、已经保持水平后粗调工作完成.精调。粗调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预埋螺栓的位置、高程、间距等进行复核,如有偏差则通过调整定位装置对定位板进行细微的调节。复核无误后将螺栓组与钢筋笼进行连接焊接,然后固定定位装置与钢筋笼.3。2.9接地端子焊接综合接地端子在浇筑混凝土前确保接地端子和钢筋焊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接地端子尾部16连接钢筋必须至少与2根地脚螺栓和2根钢筋焊接,单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100mm,双边焊接时搭接长度不低于55mm,焊接厚度不小于4mm。接地端子表面应进行封堵,防止水泥砂浆等进入端子内。接地端子应露出基础面20mm。3.2。10接地角钢的安放钻孔桩(或挖孔桩)开挖至设计深度并

12、放入基础外层钢筋笼后,打入接地极至基础地面以下不小于700mm,接地极由接地角钢L506/Q235A与16圆钢以及接地端子三件焊接而成.在非风区接地角钢应进行2级热浸镀锌,对于侵蚀性土质如盐渍土地段,应采用铜包钢接地棒(17.2mm)代替接地角钢,对于开挖较为容易的区段可采用纯铜棒(16mm)代替.3.2。11浇筑承台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如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采用串筒下料至孔底,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分层振捣密实。尤其是边角等位置应加强振捣.3.2.12养护及外露螺栓保护混凝土暴露面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

13、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采用M39地脚螺栓,材质为Q345,螺栓外漏长度190mm,锚固长度1000mm,强度大于8。8级,混凝土凝固后应对基础上外露的螺栓采取内涂黄油,外用黄胶带缠裹措施进行保护。4、质量控制与检验4.1质量控制4。1。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三个方面:预埋螺栓组的定位.接地端子的焊接质量。基础外露部分的混凝土外观质量。4。1.2对预埋螺栓的定位装置应周密考虑,要具备高程调节、位置调节以及精调功能,同时还应便于固定。4.1。3接触网基础外露部分的模板应注意清理干净并涂刷脱模剂后再行使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

14、捣,以保证外露部分的外观质量。4.1.4 每个部位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检查接地端子连接情况,测量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贯通性电阻值,并做好电阻测试数据记录.并在拆模后及时复测接地端子的接地和贯通性,确保端子合格。每处接地端子单个接地点的对地电阻要求小于4,困难时不得10(如10,采取增设接地极措施),全线贯通地线敷设后,综合贯通地线上任一点的接地电阻小于1.4。1。5 混凝土浇筑完后,在能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拆模时严禁用大锤和撬棍硬砸硬撬.4。1。6 接触网底座基础施工前必须制作标准模具,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时必须使用模具进行制作施工,确保施工规范、统一。4.2质量检验4。2

15、.1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按照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图纸要求的现行相关标准执行。4。2。2接触网支柱基础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4。2。3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的误差规定:4.2.4基础混凝土、钢筋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标准.5、施工注意事项a接触网支柱基础宜在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施工.b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时不应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不得侵占。c路基接触网基础高度按基础面比内轨面低600mm实施。d施工前应进行施工定测并确定现场填挖方及地质条件情况,如果发现现场情况与设计有出入,或遇跨线桥、涵洞等,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并立即告知供电段。e遇到基础螺栓被破坏、基础开裂等情况,整治方案必须经过供电段同意方可整治。6、质量保证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