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2399256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资料,仅供参考,下载后可编辑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可见这本书影响极其深远。那你还记得初读红楼梦的感想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篇一 回忆飞至六年级时,我初读红楼梦,除了满尽的悲哀,最大的就是对林黛玉的不满,一个比较高贵的女子,出身高贵,竟总是在流淌着眼泪、怄气,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态,不管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坏,总能勾起心中的悲伤,再一次落泪。 最让我打动的是这个情节:史湘云劝贾宝玉读书作官,被宝玉当场“怼”了回去,这时袭人

2、就忙在旁边解释,这个时候宝玉说了这样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成?若她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而这句话就恰好被经过的林黛玉听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打心眼儿里对黛玉妹妹高兴:这回黛玉一定会十分高兴。然而林黛玉听到这句话后,竟产生了四种感情,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她喜的是贾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贾宝玉在别人面前竟毫不避讳地夸赞自己;叹的是自己与他互为知己,又何必有全玉之说,又何必有薛宝钗;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作主,自己身体又不好,你纵为我知己,奈何我命薄。她竟又流泪了!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仅以为黛玉是一个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心里不仅充满着不满,更有对她的无奈与伤感。

3、去年,由于学校的要求,我重读了红楼梦,重读那个另我心碎的女子林黛玉。 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许是心境不一样了,或许我把她的眼泪看得更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不再是那个爱耍小性子,总是与宝玉吵架而伤心流泪的女子了,不再是那个看到花自飘零,自己就掩面而泣的黛玉。 再次品读中,我豁然醒悟,她的泪流的不再是没有意义,而是一个凝聚的过程,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绝美的呈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一步一步开展的同时,由于要还泪的缘故,伴随着每一次的哭泣,林黛玉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衰弱。纵使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化身,而她自己却每次都为其它的悲剧而挥泪如雨。见到她的泪,便不自主地感到红颜薄命,便

4、不自主地为她伤心,为她落泪。 林黛玉,一个神奇的女子。你让多少人为你才情赞叹,又让多少人为你的悲剧流泪,你又让多少人为红楼梦这本名著而痴迷不已。 林黛玉虽养尊处忧,清高孤傲,但其仍不失天真率性的性格。记得黛玉曾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时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得捂住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目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从此处可以看出,黛玉亦不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亦是幽默幽默的,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 黛玉猜忌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与她的身世有很大联系。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之

5、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贵族小姐,但其父母早亡,无兄无弟,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个孤儿,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再加上黛玉本身多病,就更易于形成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的性格。 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由于林黛玉高贵的出身造就了她自尊自强的性格,而又迫于无奈要寄身于外祖母家,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是人之常情,而这种深深的自卑感往往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由此观之,我对黛玉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同情、怜悯。 人间有大爱,也有小爱,有大泣,也有小泣。那么我宁愿称黛玉的爱为大泣!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篇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初读

6、红楼梦时,我只看到了它不算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的描写,只看到了它令人悲伤不已的宝黛爱情悲剧,看到了“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落魄贾府,却忽略了那一个个鲜活的“金陵人”与贾府的起落兴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这偌大的贾府,怎么便成了“一场梦”了呢?是因为“生齿日繁”,家生奴才越来越多,事务越来越繁杂,宁国府不就是例子?秦可卿葬礼上,遗失东西,临期推诿,滥支冒领王熙凤稍一整理便理出一大堆问题,不正反映了荣宁两府的弊端吗?也是因为“安富尊荣者尽多”,在第七十五回中,贾

7、敬这样说道:“咱们这样的人家,原比不起那寒酸人家,定要雪窗萤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一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做官的”,仗着祖宗的功绩,功名不用愁,利?总会有,哪里用着自己奋斗?于是乎,贾敬烧丹炼药,做神仙梦;贾赫一味好色,“官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而贾政兢兢业业,却是“不惯结务”,其实也不过是没有能力,更是因为下辈人中“运筹谋画者无一”,宝玉是与贾政如出一辙的“不惯俗物”连黛玉都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能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脱口便是:“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

8、草字辈的贾容与贾蔷倒是学习着办事,事还没办,倒先学会了人情世故,一个先问凤婶子,一个先问琏二叔“要什么东西顺便弄来孝敬”,且又是十几岁的孩子,如何担得起大任?想来在清虚观打醮一日点戏时,贾母在听到南柯梦时,心时一定咯噔了一下,所谓“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到头来也不过是南柯一梦,不过如此。 再看那“金陵十二钗”,或是如黛玉一般孤僻傲慢,或是如金钗坚守自我,却有几个人能做到洒脱?于是想起了那活在红楼一梦的姑娘史湘云,在一片封建礼教中,她笑得张扬,她会因为听了好的诗题拍案叫妙,会因突然得了灵感,甩下茶杯笑抢对诗,便是行令也要选一个爽快的方式,无半点千金小姐的架子,只有她能“闲看

9、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及时行乐,活得洒脱。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想来曹雪芹在经过“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后,生活于“蓬牗茅椽,绳床瓦灶”之中,举家食粥酒常赊”之后,才会如此深刻的领会世态炎凉罢。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篇三 红楼往事梦一场,黛玉后知满忧伤。 题记 初读红楼梦时,并不喜欢薛宝钗,认为她太过攻于心计,却对黛玉颇有好感,可再读红楼梦时,发现宝钗和黛玉都是一场悲剧, 母亲的病逝,父亲为了仕途不得不让女儿离开,去祖母家居住。小小年纪的黛玉只得寄人篱下,本应天真烂漫的她,不得不学会察言观色。而悲剧就在她踏入贾府的那一刻开始 虽身处贾府,但她的处境却极为艰难;虽有贾母疼爱,可一

10、旦触碰到家族利益和宝玉的未来,这些爱便如泡沫一样化为飞影。黛玉初进贾府时,两位舅舅并没有出现,两位舅母也还只是客气罢了。而到后来,二舅母王夫人对黛玉的不喜可谓是溢于言表,在公然辱骂睛雯时也稍带把黛玉说了一顿。看似心疼她的贾母,只因宝玉帮黛玉饮酒而遭到贾母的指责,说她不知检点。这一切又是何等的挖苦,虽是至亲骨肉,但这样的行为却像刀子一样在凌迟着黛玉那敏感而脆弱的心。 可人人谈及黛玉,无不说黛玉太过娇情,何不就在贾府好好生活,何必追究 那么多。但是他们不知道寄人篱下的痛苦,说话要再三斟酌的才可和开口;不可随意乱 发脾气,做事也要小心谨慎,可这样又有谁能懂呢?没有人知道,或许说他们也根本不想知道。对

11、于他们来说,黛玉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罢了。 而在这些人物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宝玉了。他对任和何人都是甜言蜜语,对黛玉亦是如此。在做不到任何承诺时,给了她许多誓言,可这誓言一个也没有实现,当贾府张灯结彩迎娶宝钗之时、黛玉焚稿断情。最终念恨而死,结束了她那短暂而又悲苦的命运。在与宝钗成亲之后,并没有好好善待她而是对她使用冷暴力。或许有人说宝玉深情,此生只爱黛玉一人,可你要知道宝钗也是多么无辜。贾府衰败后依然为宝玉的妻子,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也没有逃过这一命运,最终在贾府凄冷的度过了她的一生。由此看来,宝玉既不是一个好情人亦不是一位好丈夫。 与宝玉结婚的宝钗又何尝不是一个悲剧呢?而且宝钗的悲

12、剧可能比黛玉的更加让人叹婉。从小家境富足,饱读诗书,接受的都是封建制度的教育。宝钗的骨子里就存在着这样的封建礼仪,所以她不喜欢黛玉。为了自己的未来,要去讨好贾母,只因贾母的一句“沉静宽厚”而不得不真的变成那样。宝钗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当母亲为了攀上贾府的权势,选择把她嫁给宝玉时,她只能同意,因为她知道拒绝也没有用,随而嫁给了一个不爱她的丈夫。 他们悲剧的推手似乎是贾府导致的,可细细品来,却是那黑暗的封建制度。每个人都被束缚着,没有人想从中逃出来,或许说她们根本无法出来 黛玉郁郁而终,宝钗凄冷度过一生,宝玉最后出家,这一切是多么的像河图唱的荒唐梦一样,“满纸看山非山到来荒唐

13、,愚忠似梦非梦一把心酸 初读红楼梦的感想1000字篇四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迷离虚罔间,清人曹雪芹作了一个梦。梦里, 有个叫做“大观园”的女儿国,是清白女儿的伊甸园。温柔的女儿,多情的女儿,善良的女儿,聪明的女儿,俱婷婷地立在这里,欢喜着,忧愁着,抚掌而笑,默默垂泪。 黛玉跟着进士贾雨村读书,会识字断章,娇怯羸弱的身子隐不住逼人的才气和多情。进了大观园,这一切都自然地显现了出来。自是立着,便是一番别样娇美,及见了别样风流的宝玉,竟都有一种宛若隔世而相识的感觉。猛然,宝玉看着她:“可也有玉没有?”黛玉有些疑惑,却也乖顺地摇摇头。不料这竟引来痴狂的宝玉摔了被视为命根的佩玉。夜阑人

14、静,黛玉暗自垂泪。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这个人。注定,她一辈子的眼泪都是要给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纯然的灵气,宝玉引其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两个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静静地爱着,单纯地以为一切都可以如此这般地平静下去。即便有“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忧虑,也只当是有生之年,知己长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咏月的林妹妹,抹泪的林妹妹,俱在宝玉的心里了。那样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别样的纯洁和灵气在宝玉心中,她是无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爱耍小性子,他都体谅了,包容了。 可是这样的一段情,经注定没有好的结局。自平静的生活里参加了一个怀着“金玉良缘

15、”的薛宝钗,宝黛一段情便风波不定。宝钗的深明大义、恪守礼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于黛玉终日抱病,贾母断是再疼她,也不愿让宝玉娶了她。爱谁,宝玉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娶谁,却由不得他作主。便纵一个想得心力憔悴,一个哭得柔肠寸断,也只被当作少年无知而已。 任云淡如许,玉色凄凄,都只为风月情浓。举案齐眉,胸意难平。宝黛相爱着,爱得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但是世事并非他们所能把握的。作为一个名门旺户,事事都须循着礼制。身居内苑,初涉世事的他们都未尝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使自己爱着,贾母宠着,却不料宝玉命中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虚无缥缈,人生在世,难免风云流散”。泪淹没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梦里的,正如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失父丧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贾府找到亲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泪,都洒在了这里。 潇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观园里人尽皆知的。满身的凄苦,满心的惆怅,却只念些“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竟应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