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2395268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和简答(必做,40分)目录1.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12. 封建制(讲义上的独特想法)23. 尚书台24. 征辟35. 不祧之祖(提前准备)36. 简述“刺史”官职的演变(讲义上不详细)47. 武则天首开殿试的意图(主观意图不用客观效果)48. 评述宋代的“三舍法”49. 十三经510. 三纲五常51、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如何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错误!未定义书 签。2、如何理解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错误!未定义书签。3、评价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自己扩充)错误!未定义书签。1.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提前准备)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Paleol

2、ithic;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见石 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 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 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 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 相当大的差异。我国有蓝田人遗址、洛南人遗址、梁山遗址等。书P3表格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 为标志的人类物

3、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 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 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农业起源的意义,认为它才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或者说是新石 器时代革命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地这一时代的发展道路很不相同。有的地方在农业产生后 的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陶器,因而被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无陶新石器时代;有的地方在1万多年以前就已出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痕迹,甚至磨制石器也很不发达。所以并 不是3个特征齐备才能称新石器时代。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

4、两 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 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 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书 P3 P52. 封建制(讲义上的独特想法)近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说,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 清朝,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因此中国近代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反帝反封建。其实这基本上是一误判。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判?是没有真正理解“封建”。周王朝就是封建制。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制导致群雄逐鹿,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于是秦始皇统一后 就不再实行封建制,而是推行大一

5、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制,实行郡县制,设立36郡,全 国实行大一统,一切权力收归中央,权力又集中到皇帝手中。因此,秦代以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权专 制制度。主要原因是机械地理解和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阶段论。马克思确实指 出过,西欧地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将来必定要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但马克思曾多次强调,这只是西欧历史发展的状况。对于东方如中国、印度的社会发展 历史,他不够了解。他只知道东方与西方很不相同,因此他将之命名为“亚细亚模式”。而前苏联和中国早期的一些马

6、克思主义者,认为东方社会的发展也是经历了这五个阶段, 由此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更现实的原因,是为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寻找合理性。前苏联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布 哈林的矛盾,核心问题是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俄国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俄国革命和建设 的正确道路问题。综观整个社会史的论战,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方基本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来 解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郭沫若认为他所写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可以说就是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并指出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适用于中国古史的研究。而陶希圣、李季、胡秋原等人,也都使用 马克思主

7、义社会形态理论中的概念、词句,但他们极力强调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性、特 殊性。中国古代社会演进过程或许可表述为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封建社会、君权专制社会、 半殖民地社会?与西方有同有异。现在学术界已很少把中国秦代以后至清末称为封建社会。3. 尚书台西汉初年,宰相及三公(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权力较大。西汉中期,汉武帝为强化君权,加强了作为皇帝私人秘书班子的“尚书”机构建设。汉武帝以“尚书”为基础,设置了与外朝相对应的呐朝”。他选用一些中下级官吏,作为 自己的侍从与助手,给他们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与“尚书”的长官尚书令一起,组 成宫中决策机构,称为呐朝”或者中朝”。原来的三公九卿等朝

8、廷官员称为“外朝”。外朝无 决策权,只是执行内朝命令。朝廷大臣要参与机要,必须要有“领尚书事”或者“平尚书事”的 头衔。东汉王朝仍然设置名为宰相的“三公”一司徒(丞相),太尉,司空(御史大夫)。三公 虽然享有崇高尊荣的地位和名誉,秩禄高达万石,但是,三公不能管理具体的事务,仅仅是 “坐而论道”而已。刘秀把具体的权力,交给了号称哈阁”的尚书台。将“尚书”的职权范围和机构进一步扩 大,发展成为“尚书台”。尚书台的正副长官分别为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另设尚书左右丞各一 人,作为尚书令仆的辅佐官。尚书台下设置“六曹”,各曹的长官为侍郎,六曹分别管理国家 的各项具体事务:“三公曹负责监察;“吏部曹”负责任免

9、官吏;“民曹负责赋役税收;“客曹 负责少数民族事务和外交事务;“二千石曹”负责刑罚诉讼;呻都曹”负责首都治安。这就是 后来六部尚书制的雏形。尚书台官员的品位并不高,但是,朝廷之上,事无巨细,无所不掌,权力极大,直 接听命于皇帝。东汉对尚书台“官小权大的这种安排,目的就是更便利于皇帝的控制。刘秀加强皇权的这种措施,在东汉初年确实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然而,到了东汉 中期,却发生了一种微妙的权力转移。尚书台职微权重,既拥有实际权力,又便于皇 帝控制。而尚书台既然便利于皇帝自己控制,自然也就便利于外戚的控制,自然也就 便利于宦官的控制。不论是外戚,还是宦官,只要加有“平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 衔,就能

10、指挥、控制尚书台,而一旦控制了尚书台,就等于把国家政权掌握在了自己 手中。所以说,中央职能部门职微权重的这种安排,给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提供了制 度方面的便利。4. 征辟汉文帝时,开始用策问的方式考察被荐举的人才的才干学识。汉武帝后这种形式更加经 常化。由皇帝提出一些治理国家的重大问题,称为策问,密封,让被荐举的人抽取问题回答, 叫做射策。朝廷根据他们的成绩分派官职。董仲舒就是被举为贤良文学后,在射策时受到汉 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江都王相。在汉代,由皇帝直接征召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到朝廷任职,叫“征”;由各级官员聘请任用,叫 “辟”。在“征,某些特别年老或享有重名的人士时,会采用“安车蒲轮,丁束帛加

11、璧”等形式,以示尊重。 “辟是汉代基层官员的主要来源。书 P2665. 不祧之祖(提前准备)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祧: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 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不祧之祖: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出处宋史礼志九:“今太祖受命开基,太宗缵承太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6. 简述“刺史”官职的演变(讲义上不详细)刺史部与刺史秦朝 西汉初 厂,汉武帝 忒帝晚年,在地方备郡派监御史,督察地方官员废除御史监郡,设十三 刺史部,督察地方舀更1J设词隶 校尉察举京 都三辅、 一:河、 弘农等 郡刺史部与刺史

12、秦朝时,在地方各郡派由监御史,督查地方官员。西汉初,曾废除御史监郡的制度汉武帝,十三刺史部,长官为刺史。根据朝廷规定的六条标准督察地方官吏。武帝晚年,又 设置司隶校尉,负责察举京城三辅、“三河”(河内、河东、河南)及弘农等郡官民违法行奸 之事,成为监察系统的重要官员。7. 武则天首开殿试的意图住观意图不用客观效果)载初元年(689),武则天在洛城殿首次亲自策问举人,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但这是直接 殿试,与后来的会试后的殿试不完全相同。武则天首开殿试的意义。从籍近期看,从武则天的主观意图看,首先是为了打破当时关 陇集团和李唐皇族对权力的垄断,使政治权利向山东人士以至全国士民开放;掌握官员选拔 大权

13、,培养自己的亲信,加强自己的权力。从客观效果看,从长远看,则打破了师生结党, 加强了皇权;促进了科举考试和选拔制度的平等化。(武则天是一个深谙权力奥秘的女政治家,富于政治谋略,善于利用一切手段,操纵政 治。她崇庶族贬世族、崇山东贬关陇、崇佛教贬道教,与在科举制度上的举措一样,都是为 了加强自己的权力)8. 评述宋代的“三舍法”宋代为了多渠道选拔官员,避免专出一途,除进士科考试外,还继承周王朝通过国子学培养 选拔人才的传统,在国子监实行“三舍法”,将国子监的学生分为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 等。升为上舍上等生的也可直接授官,上舍中等生可直接参加殿试,上舍下等生可直接参加 会试。这样学校教育与科举

14、考试相互交叉、补充,避免只以一次考试选拔人才带来的弊端, 与现在通过学校培养人才有相通之处。元、明、清也有学校教育,但基本上只是为科举考试服务,没有充分继承宋代“三舍法的传 统,是一种僵化、退化。9. 十三经儒学主要经典是“四书五经和“十三经”,两者有交叉。这个经典体系有一个形成过程,始于 汉朝,最终形成于南宋。孔子以“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教育学生。汉代今文经学家认为“六 经成于孔子,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大部分成于周公,孔子予以删定。乐经战国时期已佚。汉武帝时,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东汉时,论语、孝经被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可以说已扩展为“七经”。唐朝时,春秋分为

15、“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 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 用于开科取士。论语和孝经也定为士子所必读,称为“兼经”。晚唐文宗开成年间(827-840),在国子学为诸经刻石,除“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 尔雅、孝经,成为“十二经”,这就是后世影响巨大的“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 成“十三经”。(孟子在明初的遭遇)“四书”:南宋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段单独摘出,与论语、孟子 合编为四书集注,“四书的概念由此形成。“四书五经的确定与作为国家基本制度科举考试的关系。10. 三纲五常儒学从横向看包含四个层面:心性儒学、伦理儒学、政治儒学以及学儒学。政治儒学:(伦理化的政治学):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说法起源于先秦: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