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39430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课堂教学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郝桥学区 王美枝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 一、 直观形象,唤发兴趣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

2、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 精心设疑,诱发兴趣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

3、务。所谓设疑,是老师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学生喜欢趣味性,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看实物口说应用题时,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老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等等

4、,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 通过游戏,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特点,一味平铺直叙的去讲,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经验证明:要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上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兴趣浓,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大的提高。 优化课堂教学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郝桥学区 王美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