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392225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妇产科超声检查指南及报告书写示范第一部分妇科张晶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妇科超声检查指女性盆腔超声检查。女性盆腔超声检查有其适应证,应予掌握。检查 途径有经腹壁、经阴道、经直肠及经会阴4种。临床常用的途径为前2种。对未婚女性经 腹壁盆腔结构显示不清者需经直肠途径检查,外阴部或阴道下段病变可经会阴扫查。对有 些患者需经腹壁和经阴道途径相结合扫查。超声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者的技术、临床 经验及解剖学基础知识等因素有关,检查时应遵循一定的扫查顺序,以避免漏诊。一、检查适应证因月经异常、腹痛、腹部不适、盆腔包块、肿瘤手术后、常规体格检查及宫内节育器 定位等均可为超

2、声检查的适应证。二、超声仪器采用实时扫描超声仪,依据仪器条件可用高档黑白超声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扫查时宜 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同时注意分辨力与穿透力的相互关系。经腹壁检查可使用凸阵、线阵或相控阵探头,通常使用的探头频率为2.55.0 MHz;经阴道扫查用经阴道探头,常用的频 率为57 MHz;经会阴扫查需用高频探头。经阴道探头插入阴道前需套上安全套或专用的一 次性探头套。检查后,使用过的安全套或探头套应予集中存放并适当处置。探头应用抗菌液擦 拭清洁,抗菌液的种类和作用时间应根据仪器制造商的要求及受检查者疾病的种类确定。三、检查前患者准备经腹部超声检查时,膀胱需适度充盈。经阴道超声检查时,需排

3、空膀胱。经直肠超声 检查需排空大便。经会阴超声检查无需作特殊准备。经阴道超声检查由男医师操作时,应 有一名女性医务人员或患者亲属在场。四、检查顺序(一)子宫女性盆腔超声检查首先应检查子宫。以子宫和阴道作为盆腔内其它器官或结构的定位 标志。观察子宫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子宫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宫 颈及阴道。阴道可作为子宫颈的定位标志,子宫颈可作为子宫下段的定位标志。1. 子宫的形状和位置子宫正常呈倒置的梨形。其位置依据子宫体与子宫颈的关系而定。前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成角,后位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后成角,水平位(中位)是子宫体与子宫 颈间无明显夹角。2. 子宫的大小子宫长径

4、的测量应在子宫长轴切面上测量子宫底浆膜面至宫颈外口的距离。子宫前后 径(厚度)的测量应在长轴切面,测量垂直于长径的子宫前后壁间的最大距离(2个测量标 尺分别置于前后壁浆膜面)。子宫宽度的测量应在冠状面或横切面 上测量子宫底最宽处两侧浆膜问的距离。3 .子宫内膜观察并测量其厚度、回声及位置。观察宫腔内有无节育器及有无占位性病变。4.子宫肌层观察前后壁厚度、回声、有无肿块。如发现肿块应描述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 内部回声。若用彩超检查还应观察肿块内血液供应状态。5 .宫颈及阴道观察其形状、回声及有无肿块。(二)附件(卵巢和输卵管)评价附件时,首先应确定卵巢的位置,可将卵巢作为附件结构的主要位置

5、参照。无盆腔手术史的正常女性,卵巢通常位于骼内血管前方,子宫体侧面。髂内血管通常作为辨别卵巢的标志。观察卵巢时,应注意其形态、大小及其与子宫的位置关系。1.卵巢形态育龄妇女卵巢成卵圆形,其内有大小不等的卵泡是其标志。应观察卵泡的大小、数量及位置。(1)卵巢大小在最大长轴切面上测量长径,与长径相垂直的切面测量前后径。而后将探头旋转90度,在卵巢最大横切面上测量宽度。卵巢体积=0.5X长X宽X高。卵巢大小的 测量应包括功能性囊肿在内,而后单独测量功能性囊肿的大小。发现附件区包块时,应观 察其大小、形状、边界、回声类型(实性,囊性或混合性)及其与卵巢和子宫的关系。彩色 多普勒超声检查应观察包块的血液

6、供应状态。(2)卵巢肿物的定义卵巢肿物指肿物是卵巢 的一部分并可排除生理性(功能性)囊肿。 单房囊性肿物肿物内无分隔、无实性部分或实性突起;单房囊实性肿物单房囊性 肿物内有可测量到的实性成分或至少一个乳头样突起;多房囊性肿物至少有一个分 隔,但无实性部分或突起;多房囊实性肿物多房囊肿内有可测量到的实性成分或至少 一个乳头样突起;实性肿物在二维切面上肿物内实性部分N8O。实性肿物内也可有 乳头样突起突向实性肿物中的小囊内。(3) 肿物内分隔 完全分隔分隔从肿物一侧囊壁跨过囊腔至另一侧囊壁; 不全分隔有的切面可见薄的条状组织从肿物一侧囊壁跨过囊腔至另一侧囊壁,但在某 些切面上隔不连续。(4) 实性

7、部分为有回声的组织成分。卵巢肿物有弥漫性厚壁,有正常卵巢间质和规律分隔 者不能定义为实性部分。(5) 实性乳头样突起囊性肿物内起自囊壁并向囊腔内突出、高度N3 mm的实性部分。畸 胎瘤内囊壁上或囊内的高回声乏血管区不能定义为乳头样突起。同样,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内囊壁上的“软泥样”回声区也不能定义为乳头样突起,这些只能定义为内壁不光滑。对实性乳头样突起也应观察表面是否光滑。(6) 囊壁光滑与否囊内壁上有乳头样突起时定义为内壁不光滑。肿物形态规则与否:实性 肿物应观察轮廓规则与否。当囊性肿物壁不规则或实性肿物外表面有实性突起时为形态不 规则。(7) 囊性肿物内部回声可分为无回声:囊内回声呈“黑色”

8、;低回声:均匀低回声;类似 羊水样回声;磨砂玻璃样回声:见于有均匀分散回声的囊内容物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出血性囊肿的内容物内部有线样回声,有纤维条索,可描述为蛛网样、 果冻样或星点样回声。在多胚层畸胎瘤也可描述为混合性回声。卵巢肿物的测量当卵巢内单房囊性肿物周围包绕有卵巢组织和一些卵泡时,卵巢的测量应包括卵巢组织和 囊肿,而单房囊性肿物为病灶,并单独测量其大小。对病灶应在相互垂直的切面上测量3个最大径。 分隔的测量在声速与分隔相垂直的切面上测量分隔最厚处; 乳头的测量 在2个相互垂直的切面上测量高和宽。有多个乳头时测量最大者; 囊实性肿物内有多个实性成分时,测量最大的实性部分,在相互垂直的切面

9、上测量长、 宽、高。(9)肿物彩色血流显像评价参数应用彩超检查整个肿物,重点观察隔上、囊壁或肿物实性 部分。血流供应的半定量可采用评分法,1分:肿物内无血流信号;2分:只有很少量血 流信号;3分:中等量血流信号被探到;4分:肿物内有明显丰富血流信号。探及到血流 信号时应测量RI和PI。2.输卵管正常输卵管通常难以辨认。在输卵管发生病变,尤其是输卵管扩张时,才能被 观察到。发现输卵管异常时应观察其活动度,有无僵硬感,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有包块 时应测量包块大小,观察包块形态是否规则及其内部回声。I 一一,3 .子宫直肠陷凹应注意观察有无积液或肿块。若发现肿块,应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类型囊

10、性、实性、混合性)及其与子宫和卵巢的关系。五、报告书写应按检查顺序将所观察内容和测量数据记录在报告中。对所要求观察的内容不能获得满意 图像者应描述致使观察不满意的原因,如患者腹壁过厚等。经腹壁扫查图像不满意时,应 建议患者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所见阳性部分应重点描述,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超声提示 诊断。报告书写示范:1 .经腹壁(或经阴道)超声扫查子宫前位,形态、大小如常。官腔线居中,内膜厚5 mm,回声均匀,宫腔内未见异常回 声。子宫肌壁厚度如常,前后壁对称,回声均匀,未见异常回声。子宫颈形态如常,回 声未见异常。阴道可见。双卵巢可见,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双附件区未探及异常回声。 子宫直肠窝未探

11、及游离液体。超声诊断提示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2 .经腹壁(经阴道)超声扫查子宫前位,增大,大小为9 cmX7 cmX6 cm,表面不光滑,见多处突起。宫腔线居中,内膜厚10 mm,呈梭形,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直径12 mm的类圆形无回声区,内膜与基层边界清晰。CDFI于内膜内可探及点状低速动脉血流信号。子宫肌壁回声不均, 于前后壁内均可见多个圆形、类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部分结节局部 向浆膜面突起,最大的结节位于子宫底部,约6 cmX5.5 cmX4.8 cm,局部凸向浆膜 下,基底宽3 cm,CDFI于病灶周边可探及环状动脉血流信号,RI=0.58。子宫颈形态如 常,回声未

12、见异常。阴道可见。右卵巢大小形态如常,回声未见异常。左卵巢增大,为1-一,6 cmX5 cmX5 cm,其内可见单房囊性肿物,大小为3 cmX3. 5 cmX2. 8 cm,囊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滑.囊内容物同声呈毛玻璃样。CDFI于囊壁靠近卵巢侧探及低速高阻力血流,RI0. 78子宫直肠窝可探及最大深度约2 5 cm游离液体。【超声提示珍断:(1)子宫多发肌肌瘤,部分位于浆膜下;子宫腔内异常超声所见考虑内膜增生或息肉;(3)左卵巢单房囊性肿物.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性大六、资料管理超声检查资料和存档于病历中的报告应长期保存,所检查部位的正常与异常图像均应打 印网像或存储于磁盘中。正常大小与变化应附测量数据。超声图像应标注检查日期、仪器 名称、患者年龄,末次月经时间、绝经史和图像方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