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9093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庸碌(l)黎民百姓(l)媚上欺下(mi)稍逊(xn)B、繁衍(yn)恼羞成怒(no)气吞斗牛(du)崩殂(c)C、谀词(y) 恪尽职守(k)以彰其咎(ji)静谧(m)D、亵渎(xi) 廓然无累(li)度已失期(du)造诣(y)2、下列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旁鹜不言而喻强聒不舍灵柩B、浩瀚重蹈复辙裨补阙漏恢泓C、斟酌登峰造极遂用猖蹶扶掖D、凭吊无与纶比涕泗横流忿恚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两个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

2、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B、你们学校打排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C、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B、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C、当外国友人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D、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5、文学常识正确的是( )A、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江河。是现代浪漫主义诗的代表诗人之一。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他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戍变法”。C、隆中对选

3、自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D、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体通史左传,作者是司马迁。6、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中与“宋江怒杀阎婆惜”直接相关的故事是活捉史文恭。B、“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D、“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指的是晁盖。7、下面句子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

4、急存亡之秋也。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下面各组词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是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矣C、信义著于四海 欲信大义于天下D、托臣以讨贼兴夏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9、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唐睢不辱使命(辱没)今诚以吾众(真诚)B、大王加惠(给予)秦王色挠(屈服)C、抑亦人谋(或者)咨诹善道(询问)D、遂用猖獗(用来)深入不毛(不长草)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皆夜惊恐。翻译:戍卒们整晚都惊恐害怕。B、以君

5、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翻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C、孤不度德量力翻译: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D、藉第令毋斩翻译:即使传令免于斩刑。二、非选择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1、古诗文名句填空(共12分)(1)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2)足蒸暑士气, , ,但惜夏日长。(观刈麦)(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4)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心志,表明自己志趣淡薄、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6)“饮酒”常见于古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

6、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勤归无计”,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12、名著阅读(6分)(1)水浒传的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直。(2)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第一个出现的是 ,他的绰号是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 ,他(她) 的故事家喻户晓。13、班上要组织以“青春“为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活动感受到青春的火热,奔放、灿烂和美丽。(5分)(1)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以“青春”开头,写一句主题词。(2分)青春, (2)围绕你确定的主题,设

7、计一个活动,用一句概括的话表达。(3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二)阅读(47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

8、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尺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之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4、第段中,唐睢以“ ”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论说充分,慷慨激昂,主要采用了 (论证方法)。1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四”具体指、这四件事。16、安陵君拒绝秦王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

9、文语句回答) 17、从文中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短文,完成1822题(16分)生活的品质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10、?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最好的风格与方式。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的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的品质。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

11、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法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18、文中“生活品质”的含义是指:(不超过20字)(3分) 19、文中的三个“如果说”是从三方面来假设生活品质的,它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20、文中第三段的设问其作用是什么?(3分) 21、文中第六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2、文章说“我们对生活品质最大的忧虑”,“忧虑”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