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88807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50题)1、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

2、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案】 D2、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为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 A.第一题旨在通过概述内容和分析人物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B.第二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第一种眼光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C.第三题设计目的单一、明确.即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D.第四题。对印象深刻的人进行一二百字的写作,主题要求宽泛,不符合写作教学的要求【答案】 A3、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能准确找到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B.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新颖,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C.教师能结合

3、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答案】 C4、阅读雨巷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A.诗歌教学应在情境渲染下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感情B.情境教学法是诗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法C.诗歌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D.语文课是开放的。同一内容可从多角度解读【答案】 C5、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同时期作家的代表作,讲授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突出地位,下列不合适的是( )A.郑光祖的倩女离魂B.孔尚任的桃花扇C.关汉卿的窦娥冤D.白朴的墙头马上【答案】 B6、教师在讲授朗读

4、技巧时举例说明朗读中的轻声现象。为了让学生形象理解,特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她的嗓音很清亮”中的“清亮”B.“他这人心眼儿实在”中的“实在”C.“你这人真不地道”中的“地道”D.“那件事有眉目了吗?”中的“眉目”【答案】 D7、在学习完丑小鸭一课后,学生对这种寓有哲理性的童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教师再为其推荐几篇进行阅读以下教师的推荐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海的女儿B.卖火柴的小女孩C.农夫和蛇D.小海蒂【答案】 C8、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A.讨论法B.点评法C.练习法D.问答法【答案】 D9、社戏一课,有一道课后练习:“课文

5、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A.让学生找到抓住文章重点的突破口B.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故乡社戏的无比热爱C.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理解作者的感情D.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品味“好豆与好戏”【答案】 B10、在学习完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中外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下列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分析不恰当的是( )。A.作业布置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后作业,而是培养学生搜集同类文章的能力B.留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出发,题干中

6、这一作业主要从读文章这个角度出发C.更多地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下也能更好地学习D.课下应给学生布置固定的篇目去读,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答案】 D11、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答案】 D12、在教学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进

7、行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的是( )。A.罗密欧与朱丽叶B.奥赛罗C.李尔王D.麦克白【答案】 A13、某教材在节选了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并在其课文的背后补充了元杂剧的折、锲子和本,这一内容属于教科书的哪个系统?( )A.助读系统B.选文系统C.作业系统D.知识系统【答案】 D14、某教师讲授判断句时,列举了以下例句。其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答案】 A15、阅读再别康桥的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是主导,强调在教学上帮助和引导学生B.学生是主

8、体,强调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C.语文课程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于让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均匀的发展【答案】 D16、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实用文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太少B.实用文具有实用性,可以介绍事物、陈述事实、说明道理C.实用文的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内容,两者都要体现多样化特色D.实用文学习的社会情境特指基于社会生活建构的真实读写情境【答案】 D17、教师在讲解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指出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以下属于借物抒情的一项的是( )A.老舍济南的冬天B.朱自清荷塘月色C.杨朔荔枝蜜D.邓荣坤秋雨【答案】 C18

9、、某选修教材中有“新闻阅读与实践”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中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新闻作品如刘翔勇夺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冠军进行阅读,通过让学生练习写作新闻,完成对“博观约取、简洁真实”这一新闻特点的掌握。该教学设计的特点不包括( )。A.实现了新闻教学中“阅读”与“实践”的统一B.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C.有效地利用了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的了解程度D.对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利用专题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答案】 B19、教师在讲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使动用法,特举出以下示例。下列句子中,加

10、点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衣锦还乡B.既来之,则安之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常以身翼蔽沛公【答案】 B20、为了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教师找到相关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课前播放,引领学生走进小说的情境氛围B.用视频观赏代替文本阅读,增加学生兴趣C.课后播放,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愿望D.与课文作对比,分析原作与影视作品的差异【答案】 B21、阅读下面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A.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必然的选择B.阅读策略关注的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C.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

11、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D.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合理的教学策略,就能使阅读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答案】 D2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答案】 B23、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教学建议在教学实施策略上的突破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强调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

12、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改进学习方式B.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C.强调语文课程应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D.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融为一体【答案】 A24、教师讲授完某教材中“对联”这一知识后要求学生根据学到的相关理论选出与“长空有月明两岸”对仗工整的一项,以下符合要求的是()。A.秋水不波行一舟B.梨花带雨雨沾衣C.银湖鱼跃数点星D.月明两岸雁声惊【答案】 A25、某教材设有“文化名著研读”专题,教师向学生推荐“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A.红与黑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死魂灵【答案】 B26、学习狼,教师在讲解“少时,一狼

13、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犬”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学习了“犬”字的语法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答案】 A27、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A.“表白与抒情”是口语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言语形式,本案例围绕这一口语交际能力。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B.本案例组织了“丰富的表情”这一训练素材,让学习者运用间接描述和直接描述的方法练习如何表白情绪,使活动目标针对性强,组织有序C.案例中的照片属于“结构性材料”,给学生提供了充分

14、的语言源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实现了真正的开放的想象、开放的表达D.案例中的学生人情入境,在熟悉的表情的感召下,激发内在情感,对于语言的丰富性和情感性,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答案】 A28、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举例不合适的是(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答案】 B29、教师完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教学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写景抒情作品来巩固学生对此类诗词的认识。下列诗词中不属于写景抒情作品的是( )。A.曹操观沧海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王湾次北固山下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 B30、某教师选择曹禺的北京人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这一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