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8870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竹影》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影班级: 姓名: 所属小组: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难点:启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体验。教师寄语:保留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一颗热爱自然、热爱艺术、热爱孩子的童心。【知识链接】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

2、,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参差、 收藏 惬意 口头禅徘徊、 弥漫 姿态 水门汀2形似字注音组词梢( ) 禅( ) 瓣( ) 燥( )稍( ) 惮( ) 辨( ) 躁( )俏( ) 殚( ) 辩( ) 噪( )消( ) 掸( ) 辫( ) 操( )3解释词语惬意:徘徊:坐不牢:口头禅:4说说你对下列比喻句的理解(1)天空好像一盏乏

3、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5.自由选择阅读方式,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6根据阅读情况,填表理清思路。时间:地点:人物:人物活动二、合作探究(默读课文后回答)1题目“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2课文题目是“竹影”,但开头并不谈竹子,却从“太阳落山”写起,为什么?3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4作者在本文中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5文中的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三、深入探究(精读课文)1、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2、本文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了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

4、怎样的中心思想?四、拓展迁移: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五、达标应用阅读理解:“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

5、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6、。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X(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反思评价多媒体设备适用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