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38585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6(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zh)立 酝酿(rng) 枯涸(h) 骇(hi)人听闻B附和(h) 落难(nn) 看(kn)护 忍俊不禁(jn)C诱(yu)惑 雏(ch)形 收敛(lin) 猝(zh)然长逝D玷(din)污 泯(mn)灭 宽恕(sh) 苦心孤诣(y)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诀别 头晕目眩 憔悴 可望而不可及B倔强 班门弄斧 磅薄 一年之际在于春C闲适 心旷神贻 慷慨 玲珑剔透D行乞 走投无

2、路 迷漫 多姿多采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 地制造不被 的清新。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 一个技术人员, 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A固执 珍重 不是 而是 B固执 珍惜 不仅是 而且是C倔强 珍惜 不是 就是 D倔强 珍重 不仅是 而且是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B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C有时候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镇定自若地飞起逃窜。D不知什么时候,世间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

3、女神,叫做女娲。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C刘老师虽然年过六十,而且身体很健康。D经历了千山万水,他千里迢迢地从遥远的地方来到了青神。二、名句默写(每小题2分,共6分)6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7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只仅仅在于学习,还必须有思考的能力。”这句话跟论语中的“ , ”十分相似。8诗是有形的,那是“烟笼寒水月笼沙, ”的轻烟淡月,那是“ ,烟草才能没马蹄”的花态草情。

4、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2分)9根据下面波浪线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写句子,使上下文连贯。(4分)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4分)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

5、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11在一个集市上,买萝卜的摊主在喊“刚上市的萝卜,赛过黄鸭梨。”他身边一个买黄鸭梨的汉子,听到喊声,笑了笑,也喊道:“买鲜鸭梨啦,萝卜样的价。”两个摊主的话,幽默有趣。请说出他们喊声的言外之意。(4分)买萝卜摊主的言外之意是 。买鸭梨摊主的言外之意是 。阅读与理解(共32分)四、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回答问题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2解释下列带点词语(3分)陈太丘与友期行 去后乃至 相委而去13翻译文中加横线句子(2分) 14. 本文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3分) 阅读吴起出遇故人一文,回答问题。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

7、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15解释下列带点词语(3分)昔吴起出遇故人 明日早 方与之食16翻译文中加横线句子(2分) 17这个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3分)五、现代文阅读(共16分)阅读最后一个顾客一文,回答问题。老人将店开在公路边,一开就是15年。公路边车来车往,却很少有行人下来。店里只卖紫绒花,虽然好看,生意并不好。15年前,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学会了做紫绒花。他把剪得整整齐齐的红毛线用麻绳一根根系紧,扎成球,外面再扎上一层细细的紫绒线。这样,一朵紫绒花就做成了。老人的紫绒花卖得贵,5块钱一朵;而别人摊位上卖的是

8、机器做的,2元钱一朵。但有一样,老人做的结实,除非最后因为太旧了扔掉,那中间捆得紧紧的麻绳,是永远都不会断的。紫绒花,可以做钥匙链,也可以当装饰。不管摆在哪儿,都一样漂亮。店里的货终于都卖完了,老人打算今天关门。今天是他70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次做紫绒花球。他太老了,手不住地颤抖,做起紫绒花越来越吃力。他没有多少钱,这最后5朵紫绒花,是他送给自己的礼物。看看表,已经是下午4点钟。他准备关门。正在这时,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推门进来了。“请问,您这儿卖紫绒花吗?”女孩嫩声嫩气地说。“从今天起不卖了。”老人缓缓地说。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指指不远的加油站,说:“我爸爸给汽车加油了,加油站的叔叔告诉我您

9、这儿卖紫绒花。我们是去看爷爷的,爸爸说,爷爷喜欢紫绒花。所以,我想买5朵紫绒花送给爷爷做生日礼物。”老人看着女孩,心里有些感动。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问女孩:“是这样的吗?”女孩笑起来,说真是太漂亮了。她把花送给爷爷,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小女孩很可爱,一笑两个小酒窝。他决定将紫绒花送给小女孩,满足她的心愿。“我把所有的钱都给您好吗?”说着,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瓷罐,将瓷罐底子打开,倒出一堆钢镚儿。数了数,2元3角。老人笑了,说这些钱,足够买5朵紫绒花。小女孩高兴极了,抱着紫绒花跑远了。关了店门,老人坐到桌前,为自己倒了一杯酒。他正要喝,有人敲门。门口,一个中年男人领着小女孩,说:“真是不好意思,

10、我给您送钱来了。”一瞬间,老人愣住了。中年男人看着老人,也愣住了。半晌,他呆呆地叫了一句:“爸!”老人的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等了15年,他终于等回了离家出走的儿子!15年前,儿子16岁,他砸开别人家的小店,偷走了紫绒花。回到家,他狠狠地揍了儿子,叛逆的儿子从此离家出走。儿子走后他才知道,紫绒花是儿子偷来送给自己的。因为,一次醉酒后,他曾对儿子说过,看到紫绒花,他就想起他去世的妈。儿子走了,老人开始学做紫绒花,并把店开在路边,为的是儿子回来时,儿子第一个看到他。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举起紫绒花,大声说:“爷爷,生日快乐!”“爸爸,生日快乐!”男人说着,已经泪流满面18选文中最后一个“顾客”是谁?(

11、2分)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否-则-不-予-评-卷19请概括一下选文中“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205朵紫绒花按老人的价格应卖25元,小女孩只给了2元3角,老人为何这么便宜地卖呢?(3分)21品味下列加点字的特点(4分)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老人。他迟疑着拿出紫绒花。22有人说题目最后一个顾客应换成“紫绒花”,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写作(共40分)六、作文(满分40分)23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让我铭记永久: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

12、别人生活增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公正、规范。闽侯淘江中学的正义在哪里上星期六下午,我去学校接孩子回家,听人说:淘江中学七年五班的语文老师S老师被女生的家长们逼走了。据我调查所知:S老师在上作文课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抱一下他,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感恩。结果班上男生全抱了S老师,女生却没有表示。S老师便生气的说:我教了你们二个月,你们一点都不爱我吗?你们的日记暂时不必交给我批改了!S老师便将他辛辛苦苦自己掏钱为学生打印好的学习资料收缴。S老师计划在晚自习时耐心做女生的思想工作。不料,那些七年五班的女生纷纷打电话给家长哭诉:S老师想非礼女学生!那些不明事理的家长信以为真,他们居然合伙向学校发难,有的家长还使出惯用的手段:要打老师!学生家长是上帝,学校领导不敢得罪。学校领导屈服于那些女生家长的淫威,为达到息事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