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临床新用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3848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皮临床新用途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牡丹皮临床新用途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牡丹皮临床新用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皮临床新用途(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皮 临床新用途别名 牡丹根皮、丹皮、丹根、粉丹皮、丹皮粉、木芍药。 药用部分与产地 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秋季采根皮,晒干供药用。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成分 根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芍药苷,尚含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等。 药理 1抗菌作用 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抑制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抗菌成分为丹皮酚。 2抗炎和抗变态反应作用 牡丹皮水煎液及牡丹酚对角叉菜胶、醋酸、右旋糖酐所致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丹皮水煎液及丹皮酚还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3抗惊厥作用 牡丹酚能对抗电休克;对戊四氮和烟碱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 4解热作用 牡丹酚对伤寒、

2、副伤寒菌苗引起的动物发热有明显退热作用,亦能使正常动物体温降低。 5镇痛作用 牡丹酚有镇痛作用。能提高热板刺激和压尾的痛阈值,减少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 6降压作用 丹皮煎剂及去丹皮酚的水煎剂、丹皮酚无论对麻醉的正常动物或不麻醉的高血压动物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7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丹皮酚能抑制实验性动物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传统应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人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热人营分,身发斑疹,跌打损伤,崩漏经闭,肠痛肿毒,衄血便血,骨蒸劳热等症。 临床新用途 1治疗高血压 取牡丹皮2030g,水煎成120150ml,每日3次分服,治疗20

3、例,一般服药5日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药用633日,舒张压平均下降1020mmHg,收缩压平均下降2040mmHg。 2治疗过敏性鼻炎 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ml,10日为1个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例。另治疗9例,服药后症状很快好转,但无1例根治。 3治疗急性盆腔炎 有人用消瘴汤治疗本病87例。消瘢汤组成:丹皮、三棱、莪术、延胡索、赤芍、桃仁、黄柏、乳香、没药各10g,苦参、川续断各15g,红藤、败酱草各30g,每日剂,水煎3次分服,15日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2个疗程。结果:本组87例中,治愈59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 4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有人自拟

4、赭石黄芍汤治疗本病68例。方法:丹皮、赭石各15g,大黄炭、白芍、桃仁、蒲黄炭、五灵脂、白及粉各10g,炙甘草5g。加减:四肢厥冷减桃仁,加附片、干姜;口渴舌干加生地;呕吐甚者加童便;痞胀甚者加瓜蒌、法半夏、黄连、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结果:本组68例中,显效12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 5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有人用尿癃康治疗本病40例。方法:丹皮、熟地、淮山、山茱萸、泽泻、茯苓、蒲黄、五灵脂、桂枝、赤芍、莪术各等份,共研细末并瓶装备用,每次1包(相当生药5g),每次饭后服,1天3次。结果:40例中,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 6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

5、有人用消瘿方治疗本病36例。方法:丹皮、柴胡、当归、制首乌、丹参、蛇床子各10g,昆布、海藻各20g,木香5g,夏枯草15g,海蛤壳30g,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日。结果:经治疗结节消失15例,观察6个月无复发;结节缩小5例及无效6例均改行手术治疗。治疗1个疗程消失1例,2个疗程消失9例,3个疗程消失5例。 7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有人用补肾养阴汤治疗本病38例。方法:自拟补肾调肝汤,药有丹皮、旱连草、生地、山茱萸、淮山、女贞子、浮小麦、大枣、龟甲、龙齿、酸枣仁、珍珠母、甘草(先将龙齿、珍珠母、龟甲煎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每剂药煎3次,早中晚分服,服药

6、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结果:38例中,痊愈4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 8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有人分三期治疗本病46例。瘀滞期:药用丹皮、延胡索、桃仁、木香各l0g,川楝子、生大黄(后下)、金银花各15g。每日1剂。气滞重者,加厚朴、枳壳各l0g,莱菔子30g;血瘀重者,加赤芍l0g,红藤30g。蕴热期:药用丹皮、川楝子、生大黄(后下)各15g,银花、蒲公英各30g,桃红、赤芍各l0g,生甘草6g。每日1剂。热甚者,加白花蛇舌草15g,连翘l0g;湿重者,加茯苓、薏苡仁、藿香、佩兰各l0g。毒热期:药用丹皮15g,银花60g,蒲公英、冬瓜仁各30g,生大黄(后下)15g,木香、川楝子各10g,生甘草6g,每日1剂。可随症加白花蛇舌草20g,栀子、连翘各log,败酱草15g,黄连6g,芒硝(冲)30g。肿块局部外敷芙蓉膏,部分病人作局部穿刺抽脓术,有2例加用抗生素。结果:痊愈38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