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384469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 7 / 35目 录前言5第一章 项目概况7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8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9一、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91.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生产发展102.乡村旅游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113.乡村旅游拂动乡村文明风114.乡村旅游可以打造美丽乡村115.通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乡村管理民主12二、有利于整合、丰富公主岭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内涵。12三、有利于“大青山遗址”遗址的开发保护。13四、有助于打造双龙“独具特色的文化小城镇” 的战略实施。13五、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和新型社区建设15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16一、自然地理条件16二、人文资源1

2、6三、生态资源17四、旅游市场资源17五、经济发展基础181、休闲产业已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82、公主岭市具有玉米之乡的品牌效应。193、当前休闲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20六、项目建设基础20第五章 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内容21一、景区规划原则:保护性开发21二、景区项目:一环三带十区百余景观节点211、中心服务区212、景观种植区223、农耕文化文物保护展示区224、特色泉水体验区225、特色乡居体验区236、漂流区237、生态采摘区238、生态养殖区2410、会议中心区2411、乡村新型社区24三、教育基地项目251、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252、文化艺术采风写生基地(画家村)26四、项目

3、建设规模261、交通规划262、接待设施规划263、供电、供水规划274、水规划275、环境保护规划276、分期规划(共三期工程)28五、经营模式30第六章 投资估算31第七章 效益分析321、生态效益322、经济效益(投资回报另见运营策划方案)323、社会效益32第八章 资金筹措331、资金来源332、项目实施步骤34第九章 综合评价及结论35前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

4、展方向。将大青山的遗址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地产资源,让文化、旅游和地产互溶、互融与互荣!做到文化娱乐化、文化体验化、文化时尚化、文化互补化、文化特色化、文化商业化 。大青山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集前期规划、策划包装、开发建设、市场运营管理为一体。由政府牵头,多方资金联合,专业经营管理团队运营。将成为一个吉林省甚至全国知名的大型旅游文化项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乡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

5、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大青山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注重环境保护,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开发农业旅游,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加速城镇化建设,是双龙镇整体经济发展的杠杆,他能解决的不仅仅是税收、就业、产业支撑、土地流转、加速城镇化建设的问题,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代表,它所拉动的不仅仅是双龙镇的经济发展,对整个公主岭市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大青山乡村生态旅游二、建设地址: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三、承办单位:吉林省大青

6、山旅游文化开发公司(拟定公司名称)四、项目负责人: 五、建设内容:在公主岭市双龙镇大青山村借助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青山遗址”和天然的沟涧和山泉水建设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业体验、东北乡村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打造吉林省知名的观光、体验、休闲、教育等功能的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六、项目总投资:3.8亿元,分10年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品位的休闲旅游,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以文化、生态内涵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已成为现代城市居民普遍的热切期望,将是旅游业今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未来5年,吉林省规划建设100个重

7、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重点项目的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10家大型旅游集团、5家 “全国百强”旅行社、新增3家5级景区、15家五星级饭店。旅游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支线机场的建设与改造基本完成,增开国内、国际重点客源市场航线。近年来,公主岭市以保护资源为前提,突出了规划先行;以资源普查为基础,强化了项目策划;以旅游推介为平台,重建了商务旅游网站;以创新招商为重点,推进了项目建设步伐,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公主岭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实现乡村就地转型、农业就地升级、农民就地致富、农产品就地增值,促进城乡交流和统筹发展。

8、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农业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方向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在国外,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去体现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劳作,或者在农民家中住宿。我们对于生态农业旅游的投入不断在加大,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可以看出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前途是很大很好的。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不仅有利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技术的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旅游产品加工业、房地产

9、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实现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生态农业旅游的开发还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态农业旅游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举措;是推销名优特产品的重要途径;是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好契机;是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新思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一、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乡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

10、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乡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新,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态发育过程。“型”指转型,包括产业经济、城市交通、建设用地等方面的转型,环境保护也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推进产业生态的转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这需要以城市带乡村、工业融农业、公司带农户、生产促生态。要在弄清资源和市场、机会和风险的前提下策划、规划、孵化新兴园区、新兴产业、新

11、型社区和新型城镇,将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改变为招贤引智模式。近年来,乡村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多种非农产业在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到,乡村旅游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对一些乡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的改善所起到的促进作用。1.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生产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尤其是发展大中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城市自愿支持乡村发展,吸引城市的资金及人才向乡村流动,且符合市场规律,真正的体现“城市反哺乡村”的方针。乡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而旅游产业,是乡村经济中最具有附加值的产业。同

12、时,旅游业能推进乡村乃至全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的平均利润率,实现“生产发展”的目标。2.乡村旅游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乡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乡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3.乡村旅游拂动乡村文明风乡村旅游产业,最终是服务产业,是文化产业。没有以游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更不易获得经济的收益。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然在市场的引导下,在现实的教育下,培养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市场是一所最好的学校,服务教育将农民培养成为文明卫生

13、礼貌的公民。发展乡村旅游,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带入乡村,可以迅速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使农民接受先进思想,实现思想转变,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4.乡村旅游可以打造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中的旅游休闲环境的打造,农家接待条件的建设,都是最基础的内容;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乡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旅游休闲要求,村庄面貌不是千村一面,而是各具特色;旅游最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文化基础、唯一性等等,都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乡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乃至全国加快建

14、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乡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5.通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乡村管理民主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二、有利于整合、丰富公主岭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内涵。把现代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一个有别于城市旅游资源的,以农业科技为依托,融自然风光和农事活动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农业生态示范园,从而开辟一

15、条自助理,休闲集吃、住、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满足城镇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对生态旅游景区的需求。通过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景观,增添公主岭市生态休闲旅游的亮点;通过旅游载体,又增强示范园的辐射功能,同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带动周边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有利于“大青山遗址”的开发保护。大青山遗址被国家认定后目前尚未开发,由于一直年代久远,目前都是处于耕地和居民区范围内,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有诸多不利因素,由于遗址整体在山坡上,雨季到来,对遗址冲刷,并且遗址中心是居民区,对遗址保护构成威胁。如能够在旅游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前提下,做好农民的土地流后的统一管理,进行退耕还林和保护生态,对于遗址的开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四、有助于打造双龙“独具特色的文化小城镇” 的战略实施。把双龙镇建设成为吉林省文化独具特色小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