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3817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_西师大版(2018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时 综合与实践 赶场u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 教学内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

2、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教科书第4445页的内容。通过“赶场活动 ,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u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

3、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那么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提示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赶场或者商店购物并不陌生 ,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 ,所以课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模拟“赶场等形式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给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 ,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表现、自我开展和施展才华的时机。u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赶

4、场 ,感受表内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赶场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赶场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u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赶场 ,感受表内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难点:通过“赶场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u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物品u

5、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1.教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什么是“赶场吗?你对“赶场有哪些了解?1指名答复:“赶场就是又很多卖东西人 ,也有很多买东西的人 ,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很热闹。2集体订正2.教师:“赶场南方人 ,比方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方言 ,与北方人说的赶集是一个意思。一般在县城以下农村 ,为了方便购物与交易 ,规定一个集中买卖的市场和时间 ,人们去市场买东西 ,每到赶场那一天 ,人们三五成群地从附近村庄赶来 ,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物产品 ,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东西 ,也有的趁便约亲友办些事 ,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热闹 ,当然还有小朋友喜欢的游乐工程 ,非常热闹。今天 ,咱们也一起去“赶场 ,

6、怎么样?【设计意图:对于生活在城市孩子来说 ,对“赶场是非常陌生的 ,有必要进行介绍。小孩子总是喜欢热闹的 ,赶场那热闹德场面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1.教师:这是一个赶场的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了解到哪些有关赶场的信息?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有很多人很热闹;还有一个优良种子推广站 ,里面卖的种子又3元一包的 ,也有5元一包的 ,也有6元一包的 ,想买哪一种买哪一种;正中还有一家饭馆 , ,热气腾腾的 ,好似刚出锅 ,都闻到香味啦;还有一个农民伯伯在卖树.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热气腾腾 ,就能闻到香味.教师:二年级的王红同学

7、也喜欢赶场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 ,这不他早早就和妈妈来到街上 ,闻到香喷喷的刚出锅的水饺 ,感到肚子很饿 , 就和妈妈一起来到了饭馆。 课件出示主题图2。教师:如果她们买了2碗水饺 ,一共需要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共花10元钱 ,因为1碗水饺5元 ,2碗水饺就是2个5元 ,列算式就是52=10元 ,口诀是:二五一十。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同学们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 ,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真是值得表扬。4.教师:王红同学和妈妈吃完饭 ,来到一位农民伯伯那里 , 请同学们看她们的对话 ,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她们解决这个

8、问题吗?说说自己的想法。1指名答复:妈妈准备买 4棵树苗 , 每棵树苗 2 元钱。2集体订正。5.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指名答复:一共需要多少元钱?2集体订正。3学生独立列式4指名答复:8元钱 ,因为1棵树苗2元钱 ,4棵树苗就是4个2 ,算式是24 ,口诀是二四得八。5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你说的很详细 ,我们听的很明白 ,谢谢你。6.如果妈妈给了农民伯伯10元钱 ,找回多少钱呢?1指名答复:2元 ,用10元钱 ,减去买树苗花的8元 ,就是找回2元钱 ,算式就是:10-8=2元2集体订正。【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王红和妈妈很早去赶场为主线 ,所以先安排的吃饭 ,

9、买水饺这个环节首先是培养孩子的看图能力 ,其次就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具有根据问题寻找相应条件的意识。买树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买东西的全过程 ,包括了解价格、算钱、找补为下一个实践活动环节打好根底】教师: 妈妈带着小明又来到优良种子推广站 ,这里的种子真多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答复:这里的种子又3元一包的 ,也有5元一包的 ,也有6元一包的。集体订正请同学们看妈妈是怎么说的?你能帮助她们算出来吗?课件出示主题图3。1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21 元。因为3 包 6 元的 ,算式是63 ,口诀是三六十八 ,1 包 3 元的 ,算式就是31 ,口诀是一三得三 ,加起来

10、就是 18+3=21元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解释的非常棒 ,“大拇哥是属于你们的!7.教师:如果妈妈给售货员25元 ,怎样算找回的钱呢?如何列算式?1指名答复:应找回4元 ,用妈妈给的25元钱减去买种子花的21元钱 ,就是找回来的钱 ,算式是:25-21=4元。2集体订正。8.教师:根据这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指名答复:买 3包 5 元的和 4包 3 元的需要多少钱呢?.2学生独立计算。3小组内交流。4指名汇报:27 元。因为3 包 5元的 ,算式就是53 ,口诀是三五十五 ,4 包 3 元的 ,算式就是34 ,口诀是三四一十二 ,加起来就是 15+12=27元。5集

11、体订正。【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继续稳固买卖东西的全过程。同时 ,也充分利用好教科书 ,把教科书用够、用透。这里的种子有三种选择 ,买法也比拟多 ,所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教师:赶场马上就要结束了 ,王红和妈妈准备买些蔬菜回家 ,请同学们看图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4.1指名答复:青菜每把2元 ,白菜每课3元 ,妈妈要买2把青菜和1棵白菜。2集体订正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吗?1指名答复:妈妈一共需要花多少钱?2集体订正3.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帮助妈妈算出来的。1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内交流3指名汇报:妈妈买菜一共需要花7元钱

12、,因为2把青菜 ,就是2个2 ,算式就是22 ,口诀是二二得四 ,1棵白菜就是3元 ,加起来就是 4+3=7元。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4.教师:从图上看 ,妈妈给了老奶奶10元钱 ,应该找回多少钱?1指名答复:应找回3元 ,用妈妈给的10元钱减去买菜的7元钱 ,就是找回来的3元钱。2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总结:同学们看 ,学好数学知识多么重要 ,不但可以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还能帮助别人!【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购物的另一个场景 ,我们充分利用了图上的场景 ,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 ,感受到数学是很有用的 ,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了孩子们对数学学习

13、的兴趣。】1.教师:王红和妈妈买完了自己需要的东西 ,剩下的时间还早 ,就随便的到处看看 ,这赶场可真热闹 ,王红不禁感慨道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否自己解决?出示主题图5.1指名答复:一共有多少只鸭子?.2学生独立解决3指名口答:一共有11只鸭子 ,桥左边有3组鸭子 ,每组3只 ,算式是33=9只 ,再加上桥右边的2只 ,一共是11只.4集体订正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设计意图:在数学课上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三、模拟赶场 ,实践体验。1.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买东西了 ,那下面我们就来模拟赶场。我们先让左边的同

14、学卖东西 ,右边的同学买东西 ,过一会 ,我们再交换过来。现在晴买东西的同学4人一组合作 ,你们摆一个摊位 ,想一想你们需要卖什么东西 ,每个多少钱 ,写在白纸上 ,买东西的同学也是4人一组 ,你们的白纸就是人民币 ,你们在上面写上金额 ,就可以去买东西了。1学生开始准备 ,然后开始模拟赶场 ,5分钟后角色交换。教师巡视 ,个别指导。2活动结束 ,小组内交流收获和缺乏3指名汇报体会 ,教师及时鼓励和肯定。【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 ,大胆让学生自主参与“赶场活动中 ,在好玩的游戏中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不仅进一步稳固了19德乘法口诀 ,更重要的是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

15、学的价值。】四、课堂小结1.教师:通过今天的赶场活动 ,你有哪些收获?1学生各抒己见2指名汇报:略3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许多的问题 ,需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就看同学们能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老师相信大家 ,一定没问题!五、布置作业1.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后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 ,去进行一次购物活动或者亲自去赶场 ,并把购物的经历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在全班进行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质疑 ,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继续在生活中去应用数学。】六、反思本课的一大特点是 ,充分尊重教材 ,并用好教材 ,用透教材 ,把每一个场景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另外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 ,为孩子们创设了“真实的集市 ,大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买卖 ,让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