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规章制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237785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科规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介入科规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介入科规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介入科规章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介入科规章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介入科规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科规章制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科工作制度为了促进我科医疗技术的发展,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更好的为军、地患者服务, 坚守我院“坚守“爱兵、爱民、爱院;自信、自律、自强”的院训, 结合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科室工作制度。本制度自制定之日起,科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 行。本实施细则从发布之日起施行。介入科二00年五月二十七日第一部分:介入科的基本配备一、介入科设置介入科是影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卫生部规定属于临床科室,科室管理 上可以隶属于放射科,也可以成为独立科室。在科室设置上应包括介入科门诊、导 管室和病房三部分。二、介入科人员1、医务人员 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2、和“医师聘任证书”。 来源于影像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及其他临床科室的医师均可从事介入治 疗工作,但必须经过相应介入放射学科专业培训3年以上,取得介入放射学专科证 书。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2、护理人员正规护理院校毕业,取得“护士资格证书”。介入诊断和治疗涉及临床医学的各个系统的多种疾病,介入科导管室和病房护 士必须具备扎实的内外科和急症护理学技能,熟悉各种临床急重症的围手术期处理。导管室护士身体须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3、技师与工程师介入放射学的专科性和特殊性要求技术人员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有全 面的影像设备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正规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或临

3、床医学专业毕业, 经过常规X线、CT和MRI专科培训,并取得DSA上岗证书。综合性介入放射学手术室专科培训2-3年,可以单独熟练配合医师开展血管内和 血管外各种介入放射学技术,可以处理常见的影像设备技术故障和技术问题。身体适应X线环境下工作。第二部分:导管室管理制度一、导管室的基本要求导管室是实施介入诊疗的重要场所,是医务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 室,它兼有手术室及放射科的特点。因此,合理设计和科学布局是对导管室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是开展介入手术所必需的设施条件。(一)导管室的建筑结构与布局1、导管室的设置布局 导管室应尽量与介入病房设在同一幢建筑物内,并自成一区。 导管室应保证安

4、静、清洁,人员走动少。所在区门口设置门铃及对讲设备,减少无关人员进 入。导管室应设病人出入口与工作人员出入口,工作人员出入口有更衣室,病人出入口处有 消毒垫。介入手术操作室的位置设置,要考虑到防止射线外泄及相邻工作室的保护。2、导管室的内部设置 导管室主要由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辅助工作间组成。手术 操作室既要便于清洁、保证消毒隔离,又要便于放射防护。操作室四周墙体及顶棚必须使用 防射线材料,墙面材料应坚实、容易清洁,地面无缝,可冲洗,不易留污渍。手术操作室入 口处宽度设计应便于推车(病床)及各种设备出入,房门保证有效关闭,防止射线外泄。操 作室不设直接对外窗户,应通过空气过滤装置通风。操作室应

5、具备足够的空间,保证各种仪 器摆入,方便操作和抢救时使用。控制室与手术操作室以铅玻璃隔开,窗口可以尽量大一些,以便观察。控制室内设置 放射人员控制台、监视器、心电监护显示器、对讲机、刻录机、录像设备等。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辅助工作间:观察室、洗手间、器械室、敷料室、库房、污物处置 室、值班室、办公室、卫生间、更衣室等。(二)导管室的人员配备导管室的工作人员主要由介入病房医师、护士、放射技师、心电和血压监测技师、护 工和清洁工人等组成。导管室医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介入病房工作经验,熟练的导管操作和介 入治疗技能,无菌技术过硬并精通影像学知识。作为操作者,医师应首先熟悉病人的临床情 况,提出

6、介入诊治方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处理紧急抢救及并发症;术后妥善书写手术记录, 做好术后处理。导管室护士主要职责是围绕导管室的诊疗工作,提供术前术后消毒隔离、材料物品准 备和术中配合等服务保障。导管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介入病房护理工作经验,具备协助医师 处理急、危、重症病人的能力,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熟悉抢救设备和药物,熟 练掌握各种导管介入器材的使用及介入手术操作程序。放射技师需具备放射技术专业任职资格,熟悉并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能处理 简单的设备故障,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放射技师的职责是负责相关的技术设备的日常维护 管理,使之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根据手术医师诊疗活动需要,进行

7、技术设备的操作, 提供相关的技术保障。护工主要负责介入手术病人的接、送工作,并具有消毒隔离的基础知识,协助护士做好术前、术后手术操作室的消毒处理。清洁工人主要负责做好导管室日常清洁工作。(三)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导管室的设备及器材主要包括影像设备、心电和压力监测系统、手术器材和抢救及防 护设备等。1、影像设备为保质保量地全面开展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工作,必须具备具有国家注册标 准的专业性的DSA设备。X线设备具有足够大的功率(毫安600-800)和热效能,能够耐受连续长时间 的介入放射学手术操作。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具备连续和脉冲功能,图像采集与显示速率在12.5幅/秒 以上。具备直径、长度和狭窄

8、率等多种测量和后处理功能。2、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时,医师需要借助心电血压监测仪 获得反映患者生命情况的相关数据。多导生理记录仪能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并 同步获得心腔内多导联心电图。多导生理记录仪和压力传感器、三联三通、冲洗装 置相连组成压力监测系统,可用于测量患者有创血压。导管室还应配备自动监测患 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3、器材主要包括用于导管手术的器械与材料。如器械台、方盘、刀片、药碗、止 血钳、卵圆钳、麻药杯、弯盘、穿刺针、各种导管,指引钢丝、球囊和支架等。所有手术器 械使用前应保证无菌,一次性材料不可重复使用。4、抢救设备 常用设备有直流电复律除颤器

9、、人工心脏起搏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 搏泵、给氧设备、吸引器、简单人工呼吸器、心包穿刺包、气管插管器械等。直流电复律除 颤器应备两台,并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5、常规用药和抢救用药 主要包括利多卡因、肝素、阿托品、肾上腺素、异丙肾上 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地塞米松、间羟胺、异搏定、三磷酸腺甘ATP)、速尿、硫酸锌 鱼精蛋白、盐酸吗啡、度冷丁、尿激酶、胃复安、5%-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6、防护设备介入手术进行中为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和病人受到X线损害,应向手术 操作者提供铅衣、铅眼镜、铅帽、铅护颈等;对手术病人应提供甲状腺及性腺防护设备。二、导管室的管理导管室是实施临床介入性诊疗的专门场所,导管

10、室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介入诊疗技 术的发展,建立健全导管室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导管室高效运转的重要 保证。(一)一般管理规则1、凡进入导管室手术间者,应着导管室专用洗手衣、裤、鞋套,进入无菌区应戴好帽 子、口罩。2、手术人员暂时离开导管室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鞋。3、手术区内不得带入任何食品,室内禁止吸烟,手术期间关闭手机铃声。4、常规手术通知单,应于手术前一日,送交导管室,如需特殊材料应在手术通知单上 注明。5、介入手术病人必须有抗-HIV、HBsAg、抗-HCV等检查结果,阳性患者安排在每日最后。6、如有严重或特殊感染病人做介入手术时,医师应提前通知导管室,以便做出相应的

11、准备,防止交叉感染。参加此类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规定,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安 全。7、手术使用后的布类、器械、导管材料等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处理。8、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放置。将利器放置在利器盒内,避免交叉感染,垃圾处理 时应注意环保。9、导管室各种物品固定位置放置,用后立即放回原处。由专人负责检查各种仪器是否 运转正常,物品如有损坏应立即报修。10、各种抢救药品应配备齐全,用后立即补充。11、导管室一切器械物品未经负责人许可,不得外借。以确保手术所需及防止交叉感染。(二)接送病人制度1、导管室配有专门接送介入手术病人的护工,按照手术排序用平车接送病人。对于 危重病人由医师或护士接送。2

12、、护工在术前到病房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核对科室、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 性别、年龄、手术项目等,保证确认无误。病人术后送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按规定要求办 理交接手续。(三)护理制度1、病人送入导管室后,护士再次认真进行“七对”,同时检查术前准备如皮肤准备、 药物准备及各项化验等,以确保手术安全。2、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在术前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态度要和蔼,安慰、关 心病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3、术中护士要根据介入手术操作程序,积极、主动配合医师手术,注意观察病人的 意识,血压及心电变化情况,准确记录术中用药及介入手术材料。4、术后护士要向病人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并进行简明的针对性健康指导

13、。(四)护士长职责1、护士长主要负责导管室工作人员、物品、工作安全、无菌技术及手术安排等的管 理。2、负责导管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标准落实。3、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组织好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4、负责对导管室物品的管理,按要求建立物品使用账册,做到账物相符。(五)参观制度(1)参观者须经医院医教办或护理部批准,导管室科主任、护士长安排方可参观。(2)参观者进入导管室需遵守导管室的管理制度。3、凡进修、实习人员参观,只限于 本专业手术。禁止在手术间内来回走动,应接受导管室医护人员指导。(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距无菌区距离应保持在30公分以外,且不影响手术 人员操作。(4)

14、参观人数应严格控制,保持操作间内安静。(5)特殊病例、实习同学见习,应通过教学摄像进行观摩。(六)DSA机使用制度1、介入病房医师和导管室技师操作DSA机实行准入制度。经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方 可以使用DSA。使用者应严格遵守DSA机操作规程。2、使用机器前应注意电源,调节电压和电流,选择所需的技术开关。3、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异常现象,发现有异常的声音、气味和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止使 用,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DSA专业技师应记录设备故障及维修情况。4、移动C臂、导管床前应注意有无障碍物,严防机器受损或人员受伤。5、机器使用完毕应切断电源并使各操作件恢复至初始位。(七)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导管

15、室设置和布局应科学、合理,人物、洁污流向符合功能流程,其中清洁区、 污染区、无菌区划分明显,有实际隔断措施。2、手术操作室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消毒和空气净化装置消毒等方法。每月空气 培养一次,其结果应为菌落数W200cfu/m3。3、导管室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有效期内标识齐全的无菌手术 器械包、敷料包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八)导管室无菌技术1、洗手法(1)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首先取无菌刷蘸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遗漏地刷洗手臂 三遍,共约10min;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每遍3min,特 别要刷净甲沟、指间、腕部。刷洗时,双手稍抬高。每遍刷完用流水冲净。冲洗时,水由手、 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刷洗完后,用无菌小毛巾由 手向肘部擦干。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2)消毒手、臂: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 巾擦干后,将胍类(氯己定等)或醇类(异丙醇或乙醇等)消毒液3ml-5ml涂擦于手和前 臂,过1 min左右即干,然后戴上灭菌手套。2、穿无菌手术衣法(1) 穿手术衣时应在较宽敞的区域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