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37768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化区2022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七年级生物试卷(北师大版)本试卷共4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 生态系统是指( )A. 生物B. 环境C. 生物与环境D. 土壤【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概念,解答时可以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方面来切入。【详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如一片农田、一条河流。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生物部分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如一片农田就是一个生态

2、系统,包括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农作物、杂草、动物、细菌、真菌)和农田中的水分、土壤、温度、空气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海洋生态系统B. 陆地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生物圈【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

3、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点睛】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 光B. 水C. 温度D. 湿度【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

4、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造成这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4. 极地狐比沙漠狐的耳朵小,这样可以( )A. 使听觉更灵敏B. 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C. 迅速奔跑找到食物D. 不容易被食狐动物发现【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5、。【详解】北极狐生长在严寒低温的北极,耳朵较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适应北极的寒冷环境;而沙漠狐是一种生长在炎热高温的非洲热带沙漠动物,耳朵很大,有利于散热,降低体温,故选B。【点睛】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5. 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A. 哈维B. 克里克C. 沃森D. 林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是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考点:生物学史。6.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A. 生命现象B. 生物的生老病死C. 生物的组成D.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

6、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详解】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学的概念。7.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表达交流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

7、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8. 在操作显微镜时,如果物像不够清晰,一般应调节()A. 反光镜B. 细准焦螺旋C. 遮光器D. 粗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

8、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光、安放装片、观察、整理和存放。【详解】A、调节反光镜目的是对好光,看到白亮的视野,与物像是否清晰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B、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像时,换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细准焦螺旋升降范围比较小,通过调节可看到清晰的物像,符合题意。C、遮光器主要调节亮度,遮光器上的光圈大小可以调节,光圈大小是可以控制亮度的。光线弱用大光圈,光线强就用小光圈,不符合题意。D、粗准焦螺旋升降范围比较大,转动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物像,而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不符合题意。【点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

9、题目。9. 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小物体时,这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细小物体()A. 表面积B. 体积C. 长度或宽度D. 像的面积【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详解】光学系统的显微镜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因此,被放大20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 除去显微镜目镜上的灰尘,应该采取的

10、方法是()A. 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B. 用手指擦拭C. 用卫生纸擦拭D. 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答案】A【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详解】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故选A。【点睛】记清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对显微镜进行保养。11. 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下列哪项不是它通常生活的环境条件()A. 水流缓慢、水质比较清洁的小河B. 池塘底部的淤泥中C. 烂叶中D. 海洋中【答案】D

11、【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详解】变形虫生活于淡水、潮湿土壤和覆盖有腐败落叶的地面。大变形虫直径可达600微米,生活于淡水的缓流或静止的池沼,常在浮叶下面,以细菌、藻类及其他原生动物为食。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变形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动物。12. 下列有关单细胞生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B. 单细胞生物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 单细胞动物能够完成运动、取食、排泄等生命活动D.

12、单细胞植物能自己合成所需要的有机物【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据此作答。【详解】A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结构简单,身体微小,故A不符合题意。BC单细胞虽然个体微小,能够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D单细胞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本身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13. 多细

13、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A. 细胞数目的增多B. 细胞体积的增大C. 细胞的营养状况D.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详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

14、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不同的器官构成生物体。 所以与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的共同结果。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共同结果。14. 以下关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不会无限制地生长长大B. 细胞大小是不断在变化的C. 细胞的大小是恒定不会变的D. 所有细胞都在

15、不断地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详解】A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细胞体积越大,表面越小,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越小,故A正确。B细胞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不再生长了,细胞大小保持相对稳定,故B错误。C细胞的体积增大,大小会发生变化,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故C错误。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细胞壁,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