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37194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完成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朝后期中西方海上力量的比较 曾经,中国被列强由海上肆无忌惮入侵,却忘了自己曾经也是海上强国;在郑和航海后400年我们这个在海洋上曾经发现世界、领导世界的国度竟然沦为被奴役的半殖民地!而这一切始于明朝 明朝曾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航海大国-郑和下西洋时代的明朝拥有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远洋舰队。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多少有点过于推崇中国,他对中国造船业的发明创造的统计还算公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造船和航海技术与西方相比较,在郑和下西洋前中国造船业是遥遥领先于世界的。 一、独一无二的郑和时代 以下是一些航海技术发明的比较: 技术项目名称 中国采用大致年代欧洲采用大致年代 摇橹 公元前1世纪 1718世纪

2、平衡式梯形斜帆 公元23世纪(?) 15世纪末 船尾舵 12世纪1213世纪 平衡舵 11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 水密隔舱 古代18世纪 船壳包板 11世纪16世纪以后 车船(轮船) 8世纪 16世纪(?) 航海指南针 1112世纪12世纪末13世纪初 利用八面风 12世纪初16世纪 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海船,长30米,水线长26.527米,宽10.5米,型深45米,排水量在400 450吨,其中平衡舵和大型铁锚已得到使用,保障了船只的远洋航行。这无疑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海船了,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太就在自己的游记中记载:中国船象“移动的城市一样”巨大;早在宋代,中国远洋海船已直达红海和东非。

3、 中国又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度,在历史衍变中,中国的海军战术也由冲角战、接舷战发展到两栖战和炮战。元军远征日本时,元军战船拥有的火炮使日本人的小战船根本无法近身。元代的造船业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大发展,具备了很强的造船能力。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元灭宋期间的至元七年(1270)造战舰5000艘,至元九年,造战舰3000艘,自至元十一年(1274)至元二十九年(1292),又造海船9900艘,造船能力之强可见一斑。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送公主远嫁波斯,“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可见元代已有四桅船。 明朝初年,主管明朝廷的工部都水司,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卫都设有造船和修船的船厂,其中

4、以南京的龙江船厂和直隶的清江船厂为规模之最,是完成郑和下西洋大型远洋船的主要厂家,由工部都水司直接派员管理,属皇家直属船厂。 明成祖实录记载了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 1419 年)造海船数达2735艘,仅永乐三年就造了1273艘。性能最为优良的是“福船”。明史?兵志这样形容道:“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其上阔,其桅二道”可见船势之宏伟。明朝出使的“封舟”亦为福船,规模可观,做工精良。如陈侃督造的五桅封舟,大桅长7.2丈,粗6.2丈;徐葆光监造的封舟,舵叶高2.55丈,宽7.9尺。正是在这巨大的造船能力的支持下, 才出现了九桅十二帆、据说是“最大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篷帆、锚、

5、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的独步四海,冠绝东西的郑和宝船队。不过有考证说这是小说家言,明以前的船只从未有长过20丈的。按明史和当时人的记载,专家推断郑和帅船最大为5000料者。 天工开物对船桅数有言:“船每十丈,有两桅”。400料长约9丈,2000料长约船8丈,5000料船长约26丈。所以5000料之郑和帅船,应该有四个以上主桅,2000料船可能有三桅。郑和所立的静海寺残碑里就有“2000料”及“1500料”船的记载。 这里说明一点:自宋至明,中国船常用“料”为其大小的单位,文献里常可见到“200料”,“2000料”等等。另外船的载重也常用“石”为衡量单位。据台湾海大教授苏明阳研究计算;按元人赡

6、思的河防通议资料详细分析,船料是一只船可以载人、物之容积。一料是十立方尺(宋或明尺)。而一“料”容积之载重,则依货物之比重而定。一料是十立方尺(宋或明尺)。而一“料”容积之载重,则依货物之比重而定。船料可由船长、船宽及舱深的乘积估计求得。一般来说,有1料=1石=92。5斤的比例(中国古代海军史149页),不过并不准确,研究者有不同的估算法,估算结果也不同。 龙江船厂志与南船记是相当详细,而且可信的明代造船书籍,其中也有郑和宝船数据;再根据南京龙江船厂原址考古出土之11米舵杆(应该是当时最大船只的遗物)推算,以日本出土的明代中国船为比例合理估计一下,宝船应该是6000料,与明朝之最大“封舟”近似

7、。其船长约为70米,排水量约为2000吨,载重量约为其半1000吨。这些宝船尺度、排水量等都只能是大约值。(资料来源郑和研究通讯)而当时的西方,最大船只排水量不过1500吨,十五世纪威尼斯拥有一艘一千五百吨的船,船员1200人,但只能在地中海沿岸航行,而郑和船队利用指南针和“过洋牵星”技术开辟了最早的横越印度洋航线。 这些无疑可以证明郑和时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舰和航海技术,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船队,与郑和巨型船只及庞大船队对比,有如小巫见大巫。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度只有80多尺,排水量约233吨。达?伽玛的旗舰“圣?加布利尔”号较大,但也只约有400吨。麦哲伦的旗舰“特立尼

8、达”号,仅为110吨。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这样独一无二的君主促成的非常之举。就郑和下西洋本身而言,确实是传统中国最伟大的航海壮举,辉煌但短暂,不久就成了唯一的一次奇迹。 1433年,郑和在古里病逝,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头发、靴帽带回中国。在盛夏的傍晚,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太仓刘家湾,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等着腐烂。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 二、明未中西战舰比较 第七次下西洋成了中国航海事业的绝唱,从此中国将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海权拱手相让。同时明朝的海禁政策持续200多年,由明太祖朱元璋起,洪武四年 (1371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明太祖实录

9、:卷 70),拉开了海禁序幕,明成祖虽有官方的下西洋之举,但仍“禁民间海船”,严令“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 ,所在有司 ,防其出入”(明成祖实录:卷 27)。嘉靖年间,明世宗下令:“不许制造双桅以上大船,并将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各沿海省地方政府也纷纷下达指令:“私造双桅大船下海者,务必要一切捕获治之,”“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沿海军民,私与贼市,新邻舍不举者连坐”(明世祖实录) (一) 中国战船 古代帆船桅的数量代表船的性能,桅高桅多即帆高帆多,驶风性能好,动力大,船速、吨位也决定于它。双桅船的载重量则只能在500 石以下,这一影响持续了300余年,郑和巨舰的建造技术渐渐失传,

10、明朝中后期的战船极少有400料以上的了,400料船排水量仅为250至300吨。甚至到1820年,中国驶往东南亚的海船仍限制两桅,载重在500石以下。显而易见,中国的造船业在明未已严重地停滞和倒退。 在中国造船业日益衰弱倒退的同时,明朝海军战术发展也出现了衰退。1524年澳门的一位西班牙人对中国的海军战术作了轻蔑的描述: “帆船上只装有小型的铁火铳,而无铜火铳,火药也很糟糕中国人的火绳枪质量低劣,弹丸连普通的胸护甲也打不穿,尤其是他们不懂得如何瞄准。他们的武器主要是竹枪、矛,有的装有铁矛头,有的则用火烧硬,短而钝的弯刀,护胸甲是由铁锡制成。有时人们看到上百艘船围攻一艘海盗船,这些船顺风抛撒石灰粉

11、,以迷盲敌人。因为他们数量众多,可产生一些效果。这就是他们的主要战术。” 明朝的水师舰队,越来越专注于执行政府的禁海政策,这不啻是将发展海权的支柱变成了遏制海权意识和束缚海权发展的桎梏。在此期间,虽有少数文臣武将提出一些重视海洋和海权的积极建议,但此时的整个中央王朝最高封建统治集团已开始处于昏昧麻木的状态,对此不予理解和重视。 同时期的欧洲,著名航海先驱葡萄牙的亨利王子赞助和主持了航海技术研究院,建立了海图制图学校及海员学校;在他的领导下,葡萄牙天文导航航海技术在15世纪中就已超越中国,其后出现的揉合西方横帆船(利于在狂风中远航)和东方纵帆船(利于逆风航行)各自优良性能的全装备帆船,其帆船可操

12、作性和航行能力也迅速超过中国帆船。 当1434年郑和第七次远洋航行刚结束时,葡萄牙探险队到达了西非博哈多尔角(北纬26度 ),1446年到达几内亚(Guinea)海岸;l5l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中国势力范围与水域的大门被打开了,葡萄牙人随后直接来到了中国的大门口敲门了。马六甲王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却置之不理;葡萄牙人因此极其轻视中国的实力,葡萄牙首次派遣来华的使节托梅?皮雷斯1515年左右在其东方简志中称“马六甲总督欲制服中国并不需要人们所说的那么大力气,因为他们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常去那里的人们及船长们说,率数十大船攻克马六甲的印度总督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中国沿海各地。” 为什么他

13、们这么狂妄自大? 我们先来看看此时的明朝海上力量和西方战舰的比较情况。 明初沿海的防卫是比较周密的,海上有战船巡哨,陆上有卫所军队防守,巡检司弓兵盘查。到了嘉靖年间,战船所剩无几,军队缺额半数以上,所存士卒又都是老弱残疾不堪作战之辈,既不能防御倭寇于海上,使其不能登陆,又不能在陆上堵截围剿,将其消灭。海防形同虚设,倭寇海盗红毛夷如入无人之境,可以任意烧杀劫掠。 那么这时的明朝战船是什么样的?郑和的巨舰早被人遗忘了,此时明朝战船种类繁多,除承袭前代的一些船型以外,见诸文献的就有30多种。明代造船家沈整南船记一书中列举了明代十几种战船的用途,建造要求,用材尺寸,并附有图样。有用于作战的四百料战座船

14、、二百料战船、一百五十料战船、一百料战船、三板船、浮桥船;还有用于巡逻的四百料巡座船、二百料一颗印巡船、二百料巡沙船、哨船、轻浅利便船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1.四百料战座船这是水军主帅的坐船,长27. 8米,宽5. 1米。 2 二百料战船长约20米,宽约4米,二桅,有望亭。 3.一百五十料战船长约17米,宽约3.6米,有二桅。 4.一百料战船长约15米,宽约2.5米,单桅 5.三板船 长约12米,宽约2. 6米,单桅。三板船亦称划船,只能容纳10余人,是战船中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一种。 6.浮桥船长约19米,宽约4.5米,用于横渡江河。 7.四百料巡座船长约27米,宽约4.9米,双桅。 以上船

15、只主要用于江河,也有江海并用的。此外,明代还有多种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用的战船。 据明史?兵志四、武备志、筹海图编和纪效新书等古籍记载,明代的海上战船有大福船、海沧、草撇船、开浪、艟樵、苍山、沙船、广船(又分乌槽和横江两种)、 八桨船、网梭船、渔船、鹰船、鸟船、蜈蚣船、喇叭唬船、两头船、鸳鸯桨船、赤龙舟、火龙船和破船筏等。如下为详细资料:: 1福船为福建沿海建造和使用的战船,有六种规格,能自成系列:大号和二号称福船,是明朝水军的主力。二号称哨船,四号称冬船(.海沧船),五号称鸟船,六号称快船。.一号称大福船,“吃水太深,起止迟重”,机动性能不好;二号福船较一号稍小,“合常用之”。 大号和二号形体相似,船底狭窄,船面宽阔,吃水约3. 5米,“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其尾高耸。设楼三层于上,其傍皆护板,护以茅竹,竖立如垣。其帆桅二道。中为四层,最下一层不可居,惟实土石,以防轻飘之患;.最上一层为露台,须从第三层穴梯而上,两旁板翼如栏,人倚之以攻敌,矢石火炮皆俯瞰而发。敌舟小者相遇即犁沉之,而敌又难于仰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