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371865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出版业的数字化战略整合发稿时间 8月 16th, 2022 由 屈辰晨关闭作者: 屈辰晨 姓名: 辰晨 屈Email: quchenchenvip.qq 网站: :/epuber 关于: 屈辰晨 出版经纪人、新媒体研究专家。筹划出幅员书近百本,多年来亦从事互联网运营和管理,专注于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的研究。查看作者的文章: (74) 发稿 于 深度解读 栏目 回首近年来的数字出版进程,数字出版的出现与运用一开始并未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反而陷入体制的泥潭;只有当技术效劳商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气氛越来越明朗,出版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之际,出版业才开始防止

2、“温水煮青蛙的痛苦结局,回归到新形式下的数字出版命题上。在多变的社会阅读形态下,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经验缺乏和困境的挣扎,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不能把握变化了的内容需求。一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另一个方面,中国人网上阅读率迅速增长,通过新媒体阅读的人数以30%的速度在增长。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背后,除了新媒体的影响,与我们出版机构图书品种内容同质化形成直接关联。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造成业务层面出版业的相对萧条。同质化带给我们最大的隐忧是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强与微利化走向。培育新的生产关系的呼声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顾翀曾经对媒体表示:

3、“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出版社必须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数字出版有可能成为出版业新利润的主要来源。几年的探索,带给出版商最大的经验是,数字出版已经超越了传统图书的产品范畴,它更贴切的定义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长尾效劳。从产品跃升到效劳,我们的出版商需要迎接的不仅是思路的改变,更是对内容资源的细致思考和创新性的效劳平台架构,运营模式的改变也让我们传统的资源与经验乏力,数字出版拥有迥然不同的运营模式。然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同质化不仅是传统出版的专利标签,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我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回首近年来的数字出版进程,数字出版的出现与运用一开始并未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生 机与活力,反而陷入

4、体制的泥潭;只有当技术效劳商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气氛越来越明朗,出版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之际,出版业才开始防止“温水 煮青蛙的痛苦结局,回归到新形式下的数字出版命题上。在多变的社会阅读形态下,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经验缺乏和困境的挣扎,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不能把握变 化了的内容需求。二盈利模式单一制肘增长潜力在今年五月底召开的“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大学版协常务副理事长彭松建在开场白中一语点破盈利模式决定行业开展前途。盈利模式是企业的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及产出形式。它与销售模式和营销模式既有区别又有关系,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销售关注的是“如何卖货;营销关注的是“如何满

5、足市场需求,而盈利关注的是“如何赚钱。出版商在传统出版行业所做的努力都受困于盈利模式。回款与库存的压力,迫使出版商在盈利增长方面屡次遭遇增长天花板;而长期形成的单一行业模式在销售选择与营销策略上都缺乏强力推动。在这个根底上看数字出版,零库存的诱惑与及时支付的优越现金流,无疑展现了一副全新的图景。但目前大局部出版商由于对版权保护、盗版等问题过分忧心,只是将原有图书少局部进行单一的电子化,并委托给方正、书生、中文在线等技术效劳商。盈利模式的命门主要掌握在他人之手。欣慰的是,从今年的第二届数博会我们了解到,很多出版社已经破局而出,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如电子书、工具检索、POD出版、读者交友社区、多媒体

6、数字平台、增值效劳、二维码等等。出版社较其他企业而言,具有在品牌、运营、内容上的优势。但是优势不能主导出版商的数字出版一路高歌。真正挖掘出互联网巨大的市场价值与市场潜力,对于盈利模式的开创才能彰显现实意义。回首近年来的数字出版进程,数字出版的出现与运用一开始并未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生 机与活力,反而陷入体制的泥潭;只有当技术效劳商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气氛越来越明朗,出版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之际,出版业才开始防止“温水 煮青蛙的痛苦结局,回归到新形式下的数字出版命题上。在多变的社会阅读形态下,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经验缺乏和困境的挣扎,而在于认识不到变化,不能把握变 化了的内容需求。三新媒体

7、对读者的市场分割经过几十年的开展,互联网功能已经至少拓展到四个方面:信息渠道、沟通、娱乐和生活助手功能。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到达1.62亿,25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30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超过了7成70.6%。年轻网民对于阅读与学习更多的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新媒体开始承载众多出版人成功的梦想与失败的无奈,现实的状况不无隐忧。?20222022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统计,在数字出版收入中,网络广告收入46亿元;互联网期刊收入4亿元;电子图书EBook收入仅1.5亿元,网络游戏收入55.2亿元,在线音乐收入1.2亿元;在 出版方面,到2022年底,仅

8、 彩铃、 铃声、 游戏、 动漫的收入80亿元。出版行业所占份额让激荡的二次创业热情退烧不少。新媒体竞争已经进入新纪元。随着3G在国内启动,数字出版产业新技术的导入和与原有业务的结合跃升为在新的平台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并促进产业机制发生变化。这无疑给出版商带来更大的挑战。我们无法回避IT企业参与市场分割的现实,依靠版权武器只是对现有业务的短效延伸。内容资源的优势要发挥长效,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新媒体的行为路径,切实有效地进行跨媒体的战略部署,向先进的新媒体公司学习,通过多种模式渗透进入内容需求领域。只有尊重细分市场用户需求的同时,发现并引导用户忽略了的潜在需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自己的生存空

9、间。“资源深度加工和集约整合能力决定了数字出版市场控制力渐渐在业界达成共识,出版商开始从单一的内容提供商到资源效劳商转型,也正是基于这一支撑和新市场的巨大潜力。数字出版属于出版和IT紧密融合的技术,它的技术形态、知识结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出版社的现行体制、管理机制、鼓励机制、资本、人才的支持结构等等方面目前很难适应新的数字出版局面。在进军数字出版的新大陆之时,出版业的战略整合尤显重要。一 组织资源的整合从中国的整体商业气氛来说,尤其是出版业,离高效管理与信息化还太远。公司管理架构变革不是凭空实现的,一个新行业涉足必须有具体的执行平台和执行工具。如

10、果反停留在数字化设备上,所谓的公司管理架构的变革和创新都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成功,无论是应用新的技术平台还是应对崭新的业务流程,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架构调整和优化,数字出版的实施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出版机构的组织变革涉及太多方面,深入的市场化改革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盲区。而数字出版的上马又将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执行效率、员工的素养、业务面貌、公司文化、合作伙伴上下游合作等等因素都将需要务实面对,妥善解决。虽然大局部出版机构已经改制,但企业组织变革还滞后,方案经济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转向市场经济的思维。市场时刻在变化,组织却岿然不动,僵化的管理制度是出版机构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大阻碍,缺乏上下通路

11、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出版机构必然缺少生命力和活力。数字出版环境要求出版机构能够对大量复杂的市场以及客户信息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响,而传统的管理体制由于存在繁多的监控制度和审批手续,往往使出版机构丧失了市场的竞争优势。希望通过利用版权武器来号令产业链的想法,逻辑似乎可行,但实际成效微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更加让我们积踵难返。面对日益剧烈的数字出版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进行组织变革。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在此届数博会上高调发布数字出版战略,在一片质疑中开始直立行走,领导层开放的管理思维与百年老店的高效管理效能,一定是具备先见性的。与此相应,中文在线的管理架构那么以矩阵形态呈现,以版权、研发、市场

12、为三大核心,直接在高层领导团队的带着下进行市场决策和执行。矩阵式结构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事业部能根据市场快速做出反响。中文在线作为数字出版企业的先头部队,在组织的沟通、运营方式上更显灵活,各部门在保持专业分工的同时加强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把管理职能、数字产品的产销及地区市场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为实现共同的利润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企业组织变革是进入数字出版行业的根底性因素,也是数字出版战略的首位考量。数字出版属于出版和IT紧密融合的技术,它的技术形 态、知识结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出版社的现行体制、管理机制、鼓励

13、机制、资本、人才的支持结构等等方面 目前很难适应新的数字出版局面。在进军数字出版的新大陆之时,出版业的战略整合尤显重要。 二 价值产业链的整合在此届数博会上,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等100多家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数字出版产业可持续开展建议书?,呼吁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共同标准市场环境,主动抵抗未经作者和出版社授权的盗版数字出版物,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不被侵犯,保证数字出版产业链健康开展。出版社、杂志社、图书馆、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几方利益联盟,无疑给业界的开展形成一种良性保护机制。产业价值链也动态反映了出版商的战略以及实施战略的方式。目前

14、,在传统出版业生产价值链不断拉长,利润遭遇多重分割的市场格局下,对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掌控和整合就成为进军数字出版的优选竞争战略。在“著作权人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电信运营商金融效劳提供商网络传播者及读者构成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商务印书馆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商易华信息技术总经理刘成勇提出,商务印书馆不仅要做内容提供商,而且要做数字出版商,商务将使其在传统出版领域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争取并且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外文局)信息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郑铁男也对集团书刊网三种媒介互动的信息管理业务模式做了深入探讨。其将外文局

15、的核心业务分成三个层面:内容生产、经营管理、效劳平台。外文局数字出版的管理业务链条从出版商的战略布局考虑,价值产业链的整合不能仅做加法。出版商应该寻求一系列互为根底、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链条关系。数字出版的价值链并不是孤立的,而存在于由内容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共同构成的价值链动态系统中。出版商可以从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力出发,对原有内容、渠道、受众、网络等环节进行链接整合,并将其影响力扩充到新媒体领域。外文局提出由出版集团向媒体集团转变,从而实现真正的价值飞跃,从内容提供商向内容效劳商转型的设想,值得业界研究。另外在价格、业务产品内容等趋同的情况下,体系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数字出版市场制胜的关键因素。配比良好的产业价值链能更好地为用户效劳,从而形成用户黏合度更高的数字出版互动环境,谋取最大化效益。数字出版属于出版和IT紧密融合的技术,它的技术形态、知识结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市场营销等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出版社的现行体制、管理机制、鼓励机制、资本、人才的支持结构等等方面目前很难适应新的数字出版局面。在进军数字出版的新大陆之时,出版业的战略整合尤显重要。三 资本的整合在目前的体制下,“内容编辑方面的资产不能有社会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