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370187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初读古诗: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展自学,教师深化到学生中间,答复疑难,

2、解决问题。三、互相交流学习情况:1、检查读。(小组合作)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颗:小而圆的东西。闲:无事可做;空闲。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犹:还。饿:肚子里没有食物。死:没有了生命。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4、师生共同介绍 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出色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化,比照鲜明,富有哲理。三、品析体会: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

3、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展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答复后,指导朗读,读

4、出悲愤与同情)(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答复)四、比照感悟:1、比照读。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五、小结: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炽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

5、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六、课堂检测: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天( )拉( )一颗( )夫( )粒( )一棵( )2、背诵古诗。(1)自己练习背诵(2)指名背诵板书设计:繁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悲愤、同情)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那么正确、工整地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那么正确、工整地书写。2、能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访问农民或到农田体验劳动生活,或查阅资料,理解大米是怎么消费出来的。教师准备:生字卡、挂图、朗读录音带、实物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助(抽学生上台展示)。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4、

7、你用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3)鼓励学生用联络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2、读给同伴听。3、读给教师听(跟录音带)。五、借助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

8、来表达?(汗滴禾下土)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朗读停顿参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3、学生书空,自己写。4、评价。(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2)互赏

9、、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十、作业:(任选)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2、搜集古诗。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

10、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如今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体,

11、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1、师描绘: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不想?(好)那咱们赶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2、好吧,今天教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提醒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二、范读古诗,激情。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教师描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时的一个大官。有

12、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三、初读古诗,识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4、反响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3)如今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四、逐行读诗,品味。1、指导朗读1、2行。(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指名说)(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

13、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教师相机根据学生的答复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假设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5)你们读得真好!假设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6)如今,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7)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齐读1、2行)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

14、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1)观看小故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答复以下问题)(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3)学习最后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诉乐乐要注意爱惜粮食)(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5)课件出示读3、4句。(6)指名仿课件读。(7)读了这两行诗后,如今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

15、大屏幕里配乐朗读古诗)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5、全班跟音乐齐读。五、诵读比赛,展示。1、分小组演读。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六、课外延伸,小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杨万里教学设计4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让学生大概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