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368167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工业区位分析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 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2)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3) 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1.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 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2) 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3) 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能源基地)。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

3、优越。(2)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3) 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产品等。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区位分析:(1) 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2)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 社会经济因素:

4、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管理技术;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不足:能源、资源不足。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84年)(广东:广州、湛江)(广东92年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城市:珠海、深圳、汕头等)、四个工业基地。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6.长江沿岸工业带范围:以沪宁

5、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1. 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范围: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2. 意大利新型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区位分析: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

6、或农村。相同点:(同上)不同点: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的体系调整措施: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9.“硅谷”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1)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2)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

7、订货(美国硅谷)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迁入地区劳动力、土地便宜的优势条件。10.传统工业区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区位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丰富水源(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特点:煤炭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整治措施: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企业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附近地区的区位

8、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发展建设交通运输,完善交通网;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大规模的植树,种草,美化环境11.城市工业布局区位因素:(经济效益)土地资金大型企业占地面积大,远郊布局;中型企业近郊;小型企业,市内;交通沿交通线分布,可节省运输成本;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密切,可集中布局;(环境效益)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

9、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易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企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12.工业集聚和分散集聚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资源、能源紧张状况;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分散区位因素: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

10、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分散有利意义: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不利: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的交流与协作;运输成本加大;集聚规模效益低10、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带、濑户内海工业带、阪神工业带、中京工业带、京滨工业带)区位条件:有利岛国,海岸曲折,多优良港口;雄厚的科技力量;劳动力素质高,丰富的人力资源;工业基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促进发展的原因: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五、能源问题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

11、、天然气,积极开发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利用存在问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问题:环境问题:开采过程中:破坏地表;堆放占用耕地,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污染。利用过程中: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温室气体);固体废弃物污染;造成运输压力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2.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不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

12、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5.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利用乙醇汽油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6.中哈输油管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的原因: 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

13、;增加石油进口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的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7.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对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就业;缓解沿线地区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对东部: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

14、新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8.西电东送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调往广东。中线: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北地区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对西部的意义: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东部地区的意义: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9.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原因略)调水路线东线中线西

15、线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地形复杂,工程艰巨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三峡、丹江口水库差东线工程对江苏(北方)影响:有利影响:京杭大运河水位提高,增加通航能力;为苏北地区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慑;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不利影响: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灌溉不当苏北地区(北方)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容易造成水质污染。工程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