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3670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临床意义摘要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功能及其广泛复杂,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其功能会发生不 同程度的障碍。进行肝脏病的有关检验,有助于肝脏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肝功 能检测是各级医院生化检验应用较多的一项检验组合。尽管各医院间肝功组合的项目不尽相 同,单就我院目前开展的肝功项目的临床意义,本人就部分教材、杂志作适当摘录。总结如 下:1、胆红素由肝脏产生,经胆道排出,总胆红素升高表示胆道排泄受阻或肝脏摄取、代谢、 及分泌胆红素障碍。血清胆红素分为结合胆红素(DBIL)和非结合胆红素两类,结合胆红 素为水溶性,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不能通过肾脏排出。

2、当胆 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泌胆红素障碍,或肝外胆道梗阻,均可引起血中 胆红素升高,临床上出现黄疸。临床意义:(1)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 / L,但V34.2umol / L,视诊不易察出, 称为隐性黄疸,当34.2umol / 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称为显性黄疸。(2) 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V20 %,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恶性疟疾及新生儿黄疸等。(3) 肝细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 胆红素比值20-50%,常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活动期慢性肝炎、肝硬化

3、等。(4) 阻塞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均增高,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50%, 常见于胆石症、原发性肝癌、胰头癌等。黄疸的鉴别试验:(1) 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与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的鉴别,依靠结合胆红素与未结合胆红 素的分别定量,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血中结合胆红素增高,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则血中未 结合胆红素增高;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阳性,胆红素视病因而异,肝炎时增 加,梗阻时减少或消失。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时,尿中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增加。(2) 梗阻性黄疸与非梗阻性(肝细胞性)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的鉴别,可联合应用反映胆 道梗阻试验(ALP、LAP、GGT、血清总胆固醇、总

4、胆汁酸)及肝细胞损伤(ALT、AST、LDH 活性、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定量)等检验指标来加以鉴别。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血清尿液DBiLTBilDBil/TBil胆红素尿胆原正常人3.43.4-170.20(-)1:20溶血性黄疸fff0.50(+)(-)2、肝脏是蛋白质合成最重要的器官,当肝细胞损害时,主要表现为蛋白质减少,又因肝细 胞受损刺激了浆细胞产生大量球蛋白引起血清球蛋白增加。临床意义:(1) 急性肝脏损害:在急性肝炎早期或局限性肝损害时,因白蛋白半寿期为15-19天,故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测定均可正常。(2) 慢性肝脏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5、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 加,并随病情的加重而更加明显。总蛋白可因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改变而变化。如:球蛋白 正常或轻度增加,总蛋白可正常或轻度增加,A/G比值可正常或稍低。若球蛋白显著增加, 总蛋白可正常,则A/G比值倒置。血清白蛋白和A/G比值的动态观察常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预后的估计。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病情好转则白蛋白逐渐 回升,A/G比值也接近正常。(3)肝外疾病:总蛋白或白蛋白减少可见于:1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 积烧伤等。II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等。111摄入蛋白 质不足或吸收障碍。球蛋白增加:如黑热病、多发性骨

6、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球蛋白明显增加。3、酶的测定方法:酶测定方法,50年代以前大都使用“固定时间法”,即让酶与底物作用一段固定时间, 一般为半小时左右,然后停止酶反应,用光电比色测产物生成量或底物消耗量,从而计算出 酶催化反应的平均速度,50年代中期,国际临床实验室开始采用“连续检测法”即习惯上 所称的“动态法”,需要使用生化分析仪,可以测酶反应的初速度。其结果要比“固定时间 法”所测平均速度准确,在高浓度标本时尤为明显。这样同一疾病患者用两种方法所测酶的 结果并不一定平行一致,在疾病急性期,新法测定结果增加倍数常明星超过老法。例如肝炎 用赖氏法测ALT很少超过参考值上限的十倍,而新法在肝

7、炎急性期可得到超过参考值上限 数十倍乃至百倍以上的结果,而与临床病理变化相一致,结果更准确。但即使同使用连续检 测法,不同实验室测定结果仍可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医师在分析酶测定结果(u/L)时, 应以报告实验室的参考值为准。血清酶的生理变异:1. 大多数酶在男女之间无太大差异,但少数酶如CK、GGT在男女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不 能以一个参考值作为诊断标准。CK在肌肉收缩中起重要作用,大量存在肌肉组织中,从总 体说男性肌肉比女性发达,所以血清CK在男女之间差异很大。GGT差异可能与雌激素抑制 GGT合成有关,嗜酒者可诱导GGT合成,而嗜酒者男性多于女性。酗酒者常引起GGT明显升 高。日本学者认为可

8、根据血中GGT升高判断酗酒程度。如未累计肝脏,戒酒后一周GGT可降 至正常。2. 年龄;不少酶在儿童时期与成人有所不同。例如新生儿的CK、LD苹果酸脱氢酶(MD)、 ALP和谷氨酸脱氢酶(GLD)等常为成人的2-3倍。年龄引起变化最明显的酶是ALP,新生儿 略高于成人,至周岁增至成人的2-3倍,然后逐渐下降,至10岁左右,发育长高期ALP又 明显升高,可达到成人的3-5倍。这可能与该时期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代谢活跃密切有关, 切勿认为有肝脏病变,必要时应测ALP同工酶以资鉴别。3. 剧烈运动可引起血清中多种酶升高,升高程度和运动量及持续时间有关。从临床角度抽 血化验不宜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解释困难

9、。4. 妊娠期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也可引起一些酶升高,如不注意有可能引起误诊。例如胎 盘产生耐热的ALP可引起血中ALP值超过正常。分娩期,子宫收缩,肌肉剧烈运动,可致 CK、CK-BB、AST、LD等升高,这些变化与心肌损伤无关。临床意义:1 ALT (以前简称GPT)是肝细胞内合成的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胞浆中,可从损伤的 肝细胞中释放入血液。肝炎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由于肝细胞中ALT浓度比血清高7000倍, 只要有1 / 1000肝细胞中的ALT进入血液就足以使血中ALT升高一倍,故此酶是肝损坏的一 个很灵敏的指标。肝炎时早在黄疸前期就升高,峰值到达数千单位,为正常上限的百余倍。 一般而

10、言,在急性肝炎时,血清ALT活性高低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同时,由于ALT半寿 期较长,往往是肝炎恢复期最后降至正常的酶,是判断急性肝炎是否恢复的一个很好指标。 此外,在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ALT也经常升高,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 坏死,此时血中ALT可仅轻度升高,临终时明显下降,但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所谓“胆 酶分离”,常是肝坏死征兆。肝炎时,ALT常有明显变化,但不能反过来认为凡ALT升高者 就有肝炎,其他肝胆疾病如胆石症、胆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时也可升高。肝脏以外不少器官 也含有ALT。因此,在AMI、多发性肌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患者血中ALT也可升高。但一般 而言,这些疾病

11、ALT升高很少超过正常上限的十倍,常以400u / L为界,超过此值绝大多数 可诊断为肝炎,同时,不少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氯丙嗪、地巴唑等,也可引起血中ALT 升高,但停药后就可下降。AST (以前简称GOT),既往认为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主要用于诊断AMI,肝中AST 含量虽低于心肌,但绝对含量(u/mg)仍高于ALT,肝中AST和ALT含量比值约为2.5: 1.0 由于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病变较轻的肝脏疾病如急性肝 炎时,血中ALT升高程度高于AST,但在慢性肝炎时,特别是肝硬化时,病变累及线粒体, 此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反映急性肝细胞损

12、伤时以ALT敏感。而反映肝损伤程度时 AST较为敏感。故在国外对疑是肝炎患者同时测AST和ALT,并计算AST / ALT值,正常约为 1.15.当AST、ALT活性增高(达正常20倍)情况下,AST / ALT值在不同类型的肝细胞损伤 中有所不同,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时,AST/ALTV1,急性肝炎第1、2、3、4 周比值分别为0.7、0.5、0.3和0.2,如此值有升高趋向,应注意有无发展为慢性肝炎可能。 重症肝炎、酒精性肝炎时,AST/ALT1,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或轻型肝炎时此值降至0.56, 至恢复期逐渐上升,肝硬化代偿期比值为1.5-0.7,失代偿期为1.8-0.7,肝癌时,

13、比值 明显上升,半数病例3.0,肝硬化,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此比值亦可达3.0.2 ALP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器官中,前面已经提到ALP变化与年龄、妊娠密切相关。高 脂餐后,血清ALP活性升高,尤以血型为O型或B型的分泌型(唾液中可分泌血型抗原者) 人群更为突出。年龄与妊娠与否对GGT影响不大,但男性血中GGT含量明显高于女性,可能 与前列腺丰富的GGT有关,酗酒会引起GGT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饮酒量有关,诊断疾病时 必须排除这一因素。临床意义:ALP和骨化过程密切相关,很多骨骼疾病如变形性骨炎、副甲状腺功能亢进、佝偻病、 软骨症、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肿瘤、骨折和肢端肥大症的患者血中ALP都可升高

14、,尤其是变形 性骨炎,增高非常明显,可达正常上限值的50倍。对于早期诊断佝偻病和软骨病,ALP升 高早于血钙、磷变化以及X线检查,是一个很灵敏的诊断指标,但骨质疏松患者血中ALP 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内。在肝功组合中,ALP测定主要用于黄疸的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时血清ALP常早期明显 升高,甚至可达正常上限值的10 - 15倍。在完全阻塞性黄疸病例中,80%病例中ALP超过 正常上限5倍,一般而言,血清ALP持续低于正常上限2倍时,阻塞性黄疸可能性较小,肝 性黄疸(肝炎肝硬化)时ALP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的2-3倍。约半数原发性肝 癌血中ALP升高,升高程度也常较明显,可达正常上限的5 -

15、 10倍,甚至达15-20倍。如 在无黄疸肝脏疾病人血中发现ALP升高警惕有无肝癌可能。同时应考虑肝占位性病变、胆道 系统的损伤或炎症,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原发性硬化性胆囊炎、胆石症、酒精性肝炎、 慢性肝炎时,ALP均会升高。GGT的测定在我国临床应用很广,GGT又是肝胆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酶。肝胆病患者 中95%病例GGT升高。其次是ALT,阳性率为83%,第三位时胆碱酯酶。GGT是胆道产生的酶, 但不是胆道、肝脏疾病特异性酶,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GGT不仅阳 性率高,而且升高明显,可达正常上限的5-30倍,肝脏实质性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 化时,GGT 一般只是中度升

16、高2-5倍,这点有助于肝脏疾病的鉴别诊断。GGT又是诊断恶性 肿瘤有无肝转移的一种很有用的试验。肿瘤患者如GGT升高常说明有肝转移可能。当ALP升高时,同时测GGT有助于鉴别ALP来源,如GGT正常说明此时ALP升高来自肝 外的器官,如骨骼疾病等。GGT在反映慢性肝细胞损伤及其病变活动时较转氨酶敏感,GGT活动75%存在于肝细胞 微粒体,当慢性肝病有活动性病变时,诱导微粒体酶合成增加,在急性肝炎恢复期,ALT活 性已正常,如发现GGT活性持续升高,即可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即使ALT正常,如 GGT持续下降,在排除胆道疾病的前提下,提示病变仍在活动,慢性持续性肝炎仔仔丁轻度增 高,慢性活动性肝炎GGT明显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