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36698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语交际二补充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中的 “月中情”1、古人借助月亮来表现思乡、思亲、思友、思念故国家园。2、李白在井栏边,举头凝望着黑色夜空中的那一轮如钩明月,幽幽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心中一定想着故乡的亲人,那一刻,月光成了一种无形的重压,使他陷入了怅惘的沉思。在一“抬”一“低”的动作里,月就成了故乡的依托,从而成就了这千古佳句。月,就是有这种神力。3、单从字形上看,甲骨文中的“月”字,就像一只微微眯着的眼睛,一只沉思者的眼睛。也许从远古时代起,月亮就使人思潮翻滚,在经过一个白天的辛苦劳作之后,面对着寂静夜空里的月亮,人会想到许多许多。后来,月亮越来越多地被人当成寄托情感的工具。嫦娥孤身奔往凄清的广寒宫,

2、留下的是地上后羿相思眷恋的眼睛,八月十五月儿圆,也成了万家团聚的重要节日。月的团圆与人间团聚联系起来时,在文学作品中,月亦更多的与思乡之情联系起来,成为诗人们沉吟的眼睛。4、有四海漂泊的游子,白天与二三知己同游,纵酒放歌及时行乐。直到夜深入静时,惟见江心一轮秋月,恍然忆起家乡的一草一木,顿觉一片悯然,油然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又如崔涂的孤雁“渚云低暗底,关月冷相随”,失了群的大雁哀哀悲鸣,追寻着不知在何处的故乡,相伴的,惟有冷月、诸云。客途羁旅,诗人不也正同这孤雁一般,天涯孤旅,何去何从?5、有仕途坎坷的志士,被迫出京远游,思乡怀友,不知清月之下的亲人们

3、有没有也在望月而思呢?“野旷云低树,江清月近人。”那似近却远的景色,正是盂浩然心中遥远的故乡:“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夜宿在他江之上,再见此情此景定是别有一份悲凉在心头。有时只能用袁枚的“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无奈的自讽一下吧?6、更有身为逃避战乱的流亡者“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明月”。诗人被秋风吹白了双鬓,人虽往三湘去,心却挂仿着遥距万里的故乡,此去不知何时才能还归,也许亲友的一别就会成为永诀。秋鬓偏逢秋色,思归又见明月,只有雪上加霜愁更愁。7、为何诗人们总将乡愁寄托给月亮呢?只要一读子夜吴歌自会明了,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景象正对所有远游在外的人诉说。亲人们也在望

4、着这月亮啊,离乡的人不管走到多远的地方,他们身上无不背负着亲人的寄挂,带着早日归家的叮咛。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的人怎能知道?唯有托与那一轮明月了。月亮是游子的羁绊,是不得志者胸中最隐忍的痛,是逃亡者梦回的天堂。而且,亦是诗人笔下写不尽的思乡。8、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当明月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都同时看到了它。许多飘落在外的游子仰望明月的时候,想到远在千里的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也面对着同样的轮明月,但却无奈身处异地无法相见,由此引起无限乡愁。正是出于月的这个特性,月与乡愁才建立了如此密切的联系,这在下面一个部分“月与故乡”中会有更详细的阐述。再来举一

5、个例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既然各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杜甫要说“月是故乡明”呢?难道故乡的月亮真的更明亮一些吗?其实不然,杜甫一个人漂泊在外,孤单惆怅,就算再明亮的月亮,在他眼中也是黯然失色,如果回到故乡,和亲人朋友们一同赏月,心情必然轻松愉悦,眼中的月亮就更加明亮了。正因为如此,月亮也象征着家人团圆。9、月亮的特性并不仅用于表现思乡之情。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李白得知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后,深感不平,立即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担忧。这首诗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按照字面的翻译:寄我

6、担忧的心情给明月,伴随着你直到达夜郎。好像有点说不通,担忧的心情怎么能“寄”给明月呢?在这里,也是月的特性起了作用,李白作为王昌龄的好友,也许因为种种原因在王被贬之后未能去送行,也没来得及说上几句安慰的话。而王昌龄已经在被贬途中,两人身处异地,无法沟通,好在明月分照两地,他们俩还能看到同一轮明月,因此李白希望王昌龄在望月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对他的担忧和同情,而且希望这月亮能伴着他一直到目的地。这也就表现了李白对王昌龄的牵挂之情,月亮成了传达友情的使者,更通俗一点讲,就相当于“月亮代表我的心”。经过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妙处了,特别是那个点晴之笔“寄”字。正是因为月亮的特

7、性,这个“寄”字才如此传神。10、再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说,全词部是围绕月亮来写的,我们别的不看,单看最后那句千古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作者希望彼此都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但都能分享调开朗乐观,豁达积极,可算得上是独具一格。身处异地的亲人朋友们能够欣赏到同样美丽的月亮,可见大家虽然彼此分开,但毕竟都平平安安,而且都各自牵挂着对方,这已经很令人欣慰了,月亮的特性在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的同时也给人以安慰,可见月亮的确是很富有感情的东西,有了感情就会成为诗词中的主角了。西江夜行 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8、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梦李白 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灞上秋居 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长安春望 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推敲趣话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

9、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这样的趣话古代有,当

10、代也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毛泽东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云崖暖”。毛泽东根据那位“不相识的朋友”的建议,将“浪”字改为“水”字,避免了重复使用“浪”字的毛病(诗的第三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唐诗名句集锦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 。会当凌绝顶, 。随风潜入夜, 。烽火连三月, 。 ,月是故乡明。白日放歌须纵酒, 。夕阳无限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 。劝君更尽一杯酒,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临行密密缝, 。谁言寸草心, 。远上寒山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千山鸟飞绝, 。孤舟蓑笠翁, 。海上生明月, 。海内存知已, 。只在此山中, 。 ,乡音无改鬓毛衰。洛阳亲友如相问, 。秦时明月汉时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葡萄美酒夜光杯, 。月落乌啼霜满天, 。姑苏城外寒山寺, 。旧时王谢堂前燕, 。东边日出西边雨, 。日暮苍山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